長者長者facebook電子郵件

澳門公共圖書館館藏縮微資料概況

 

胡煒強*

 

由1991年起,澳門中央圖書館(即現在的澳門公共圖書館)已開始縮微資料的拍攝工作。製成的菲林數目,由澳門回歸初期234卷,增加至現今832卷,長約8萬多呎。影像包括館藏珍貴中西文古籍、具有歷史意義的本澳舊報紙等。其中,議事亭藏書樓的西文古籍,約520筆;澳門資料室的縮微資料,約250筆;已裝訂的葡文報紙,約200多本。中文報紙則包括:《市民日報》、《西南日報》、《世界日報》、《華僑報》及《大衆報》等。

1993年,本館推出縮微資料查閱服務,讀者可利用專業的縮微資料閱讀器,查閱縮微資料。

 

 

利用縮微技術把珍貴文獻保存下來,加以閱覽及傳播的方法,在當年的澳門中央圖書館得到充份發揮,也正如那年代歐美各大圖書館的功能。另,本館在北京縮微製作中心找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本澳出版報紙的縮微影像,先後兩次外購這批縮微影像,並為讀者提供服務,補充了這段重要的歷史資料。

2006年,隨着何東圖書館新大樓落成,有更足夠的空間開展工作,使縮微攝影的發展更進一步,包括:接收了歷史檔案館的兩台攝影機、增聘了兼職人員、把縮微母帶大量拷貝成服務帶,更新了兩台新型閱讀器連專用A3-A4打印機等。

隨著圖書館事業發展,近年縮微資料服務轉趨數碼化,2012年起首先購入四台縮微資料電子閱讀器,使得在讀者服務機上有2倍增長,且此類電子閱讀器使用一般列印機,非常經濟環保。衆所周知,縮微資料菲林的歷史有百多年了,它的優點是減少文獻儲存空間、影像非常穩定及具法律價值。將縮微資料母帶轉成數碼影像,好處是電腦管理方便,能與時代接軌;缺點則是電腦儲存空間不斷膨脹,管理系統需作安期更新及維護。

2013年,本館將歷年拍攝的母帶約700多卷,外判式轉換成數碼影像,讀者可透過電腦,查閱縮微資料的數碼化影像。原裝母帶是TIFF格式,每個縮微資料影像有20MB多,作為等同縮微資料菲林35MM格式的可讀性是足夠的。在查閱服務上,本館亦要求外判分司將縮微資料轉成3種電腦格式,分別是(TIFF) 、 (JPEG)及 (PDF) ,並於加上文化局澳門中央圖書館的防偽水印。

由於縮微資料的編號只有每卷菲林的卷號,經數碼化後的影像資料也只有流水號,不能作檢索,為此本館需要將每個影像作識別,據報刊的“年、月、日”(或書名)更改檔名。另,亦將有關影像進行切割、調色及校正等。本館資訊同事建立了一個網上服務平台,將已數碼化的館藏縮微資料,逐批有序地匯入系統,方便讀者查檢。

 

現館藏文獻類的數碼影像:

以西文古籍為主,多為議事亭藏書樓的藏書,索書號CH/A-Z,書籍約600多項,已經製成縮微資料有500多項。此批縮微資料影像反差穩定、內文清晰,有一定的可讀性。

本館館藏大量 “法定收藏”的中葡文舊報紙,記載本澳每日的新聞,歷史價值高。版面內還有多類民生廣告、社會告白,都是值得研究的。   

 

參考:國家圖書館數位化工作流程圖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劃(http://content.teldap.tw)

       

圖片來源:澳門公共圖書館館藏縮微資料

 

 

寫於議事亭藏書樓,午後。

 

 

 

* 胡煒強,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公共圖書館管理廳高級技術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