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長者facebook電子郵件

【主題圖書館系列】“真人圖書共讀”

日 期:第一場:2020年9月27日 (星期日) ;第二場:2020年10月10日(星期六)

地 點:下環圖書館

對 象:有興趣人士

名 額:每場 20人

費 用:全免

報名日期:第一場:即日起至9月16日 第二場:即日起至9月29日

取錄方式:先報先得,獲錄取人士將收到短訊以確認。

網上報名: 報名結束

主題圖書館系列

 “真人圖書共讀”

 

“真人圖書共讀”活動邀請來自不同領域、不同生命經驗的“真人圖書”分享心路歷程,讓不同生活文化背景的人有機會互相認識,面對面溝通,讀者在閱讀“真人圖書”的人生閱歷的同時,也對當下生活面貎、事物境況有更多瞭解。

第一場:真人圖書共讀 ─ 創造精彩 ‧ 人生上半場

生命何價?怎樣才無悔一“生”,活出精彩人生?從事教育事業多年、人生閱歷豐富的崔寶峰先生,將分享他在輔導生涯中觸動心靈的“珍惜生命價值”的真實個案。“生命教育”就是幫助人去認識和探索與生命的意義,他又是怎樣把這個人生大命題切入到學校課程和社會教育中?

日  期|2020年9月27日(日)

時  間|上午11:00-12:30

地  點|下環圖書館

對  象|有興趣人士

名  額|20人

語  言|廣東話

共讀分享|崔寶峰(資深教育工作者、社工)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9月16日

報名網站|https://www5.icm.gov.mo/eform2/event/view/c/0/2610/

取錄方式|先報先得,獲錄取人士將收到短訊以確認

電話查詢:8294 7931 (開館時間)

費       用|全免

 

第二場:真人圖書共讀 ─ 美好的旅程 ‧ 人生下半場

“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耳順、70從心所欲不逾矩。”在人生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追求。當步入人生下半場,能夠活用所有過去的經驗和學習的知識,加以整合,是多麼令人忻悦。回顧自我和生活的點滴,是重要的生命功課,共讀分享人崔寶峰將與大眾交流如何進行生命回顧之旅,及生命最後規劃的實踐。

日  期|2020年10月10日(六)

時  間|下午3:00-4:30

地  點|下環圖書館

對  象|有興趣人士

名  額|20人

語  言|廣東話

共讀分享|崔寶峰(資深教育工作者、社工)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9月29日

報名網站|https://www5.icm.gov.mo/eform2/event/view/c/0/2611/

取錄方式|先報先得,獲錄取人士將收到短訊以確認。

電話查詢|8294 7931(開館時間)

費       用|全免

 

以上活動已被納入教育暨青年局舉辦的“終身學習奬勵計劃”項目

 

參與活動人士請注意

  • 為保障健康,進入澳門公共圖書館之市民必須佩戴自備口罩、接受體溫探測,並出示有效的個人健康碼;
  • 參與人士必須於活動進行期間全程配帶自備口罩;

注意事項:

  • 已報名人士若未能出席活動,敬請於活動舉辦前2天通知圖書館人員,無故缺席累計達2次者將暫停參加活動權利3個月;
  • 已報名人士請準時出席活動,若遲到10分鐘或以上,將自動喪失參加該項活動的權利;
  • 活動進行期間,文化局會安排工作人員以拍照或錄影方式記錄活動情況,作為存檔及活動評估之用。部分圖像紀錄可能用作日後同類型活動宣傳推廣之用,不作另行通知;
  • 活動在惡劣天氣下的特別安排:活動舉辦前3小時,如懸掛三號熱帶氣旋或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所有戶外活動取消,所有室內活動 (包括兒童、親子及成人活動)如常進行;如懸掛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所有戶外活動及兒童、親子室內活動取消,成人室內活動 如常進行;如懸掛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所有活動取消。

文化局保留是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第一場:真人圖書共讀 - 創造精彩‧人生上半場 – 錄取名單

活動日期:9月27日 (星期日)

活動時間:11:00-12:30

地        點︰下環圖書館

錄取名單︰

馮艷如、楊嘉茵、阮文銓、郭佩儀、聶冬宜

李玉燕、劉月圓、李然崧、陳琳、Tam Kit Va

劉展志、許鳳梅、李嘉瑤、李文慧、雷安琪

黄允岑、林綺雯、吳振裕、何茵、許海波、Soi FU

黄晶蓉、余珏佑

 

  • 以上各獲錄取參加者,本館將會以短訊通知。
  • 未能出席活動之參加者,敬請致電通知,以便把名額由其他報名人士補上。
  • 錄取者請準時出席活動,若遲到10分鐘或以上,將自動喪失參加該項活動的權利。
  • 為保障健康,進入澳門公共圖書館之市民必須佩戴自備口罩、接受體溫探測,並出示有效的個人健康碼;
  • 參與人士必須於活動進行期間全程配帶自備口罩。

 

第二場:真人圖書共讀 - 美好的旅程 ‧ 人生下半場 – 錄取名單

活動日期:10月10日 (星期六)

活動時間:15:00-16:30

地        點︰下環圖書館

錄取名單︰

馮艷如、溤慧敏、阮文銓、莫美兒、郭佩儀

梁玉兒、聶冬宜、鄧銀鳳、馮琪琪、李玉燕

劉月圓、蘇安兒、李然崧、許鳳梅、Tam Kit Va

李文慧、雷安琪、羅順卿、林綺雯、黃倩薇、馬翠琼

馮燕、劉展志、吳振裕、黎志偉、黃雪紅、Fu Soi

 

  • 以上各獲錄取參加者,本館將會以短訊通知。
  • 未能出席活動之參加者,敬請致電通知,以便把名額由其他報名人士補上。
  • 錄取者請準時出席活動,若遲到10分鐘或以上,將自動喪失參加該項活動的權利。
  • 為保障健康,進入澳門公共圖書館之市民必須佩戴自備口罩、接受體溫探測,並出示有效的個人健康碼;
  • 參與人士必須於活動進行期間全程配帶自備口罩。

《活著,就是創造自己的故事》,  小川洋子 著    /   河合隼雄 著

館藏預約|https://bit.ly/2GYkyrP

人生就像是小說。當現實和故事的界線消融,合為一體,就能清楚看到重要真相。只要有故事,就能讓人勇敢地接受恐懼與傷悲。

本書為日本知名小說家小川洋子,與集心理學家、前文化廳長、作家身分於一身的河合隼雄的精彩對談集。亦是河合隼雄繼與村上春樹、吉本芭娜娜合作後,再度和日本當代重要小說家之對談實錄。

日本兩大文化人在活潑生動的對談中,各自分享小說創作過程與臨床診治經驗的獨特體會;彼此心靈動靜交會間的字句珠璣不僅充滿智慧和幽默,也道出對生命的共憐悲憫和勃勃熱情。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向逆境說Yes!》 ,陳曉蕾、蘇美智、伍成邦、黃夏柏等 著

館藏預約|https://bit.ly/2ZFaHO5

書中 19 個故事,或悲或喜或苦或憂,都是真人真事。

各人經歷了不同的逆境,有病苦、死別、情傷、殘疾等,更一度陷入情緒的低谷,令他們變得抑鬱,甚至尋死。最後,他們選擇了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在逆境中學習,一步一步從困擾中走出來。誠然,他們都是我們的老師。

藉著他們的分享,一個又一個的動人故事,為正處於逆境的朋友打氣,體現生命影響生命!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我們為什麼要活著?尋找生命意義的11堂哲學必修課》,Julian Baggini 著 / 吳妍儀 譯

館藏預約|https://bit.ly/3c3DSj2

我們為什麼會活著?生命的目的是什麼? 及時行樂嗎?既然人生苦短,天天開心就好了嗎? 追求幸福嗎?什麼是幸福?光是自己幸福就夠了嗎? 幫助他人嗎?盡一己之力,為天下人謀福利,成就更大的善? 繁衍後代嗎?「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英國哲普作家巴吉尼一步一步帶著讀者尋找生命的意義。就算沒有接觸過哲學,也能在他的引導之下,透過最精闢的哲學思考,討論各種解答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他要我們相信,即使沒有最終的解答,但只要透過這11堂課,還是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為活下去找到充分又必要的理由。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39歲前必須領悟的75個道理 : 人生上半場,決定你下半場的成功與幸福》

川北義則 著  /  陳柏瑤 譯

館藏預約|https://bit.ly/2ZBE2cm

39歲的生日是人生重大的轉換期,從此即將邁入人生的後半段,39歲後的人生還能有多少發展?關鍵在於39歲前的人生究竟儲存下了多少資產。許多人以為,39歲後的人生“應該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品質下降吧”。然而,事實卻是相反的,在完成某一階段之後,接下來設定的目標應該是更上層級的。

所以在“39歲生日”之前應該做的事,實在是太多了。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閱讀裡的生命教育 : 從繪本裡預見美麗人生》, 劉清彥 著

館藏預約|https://bit.ly/2FBYT8q

該如何陪伴孩子與過逝的親人、朋友道別? 令父母不安的社會事件頻傳,如何讓孩子理解生命的珍貴與真諦?有時候,愛難以說出口,如何透過繪本溝通彼此?

人生,是何其困難的一門課,沒有人能預知自己的未來;父母,也不可能一輩子像直升機般的,隨時給予孩子無限支援。到了終究要放手的那天,是不是能安心讓孩子走自己的路?困難當前,你的孩子會畏懼退卻,還是勇往直前?有沒有足夠的勇氣奮力一搏?有沒有能力做正確的抉擇?

與其直接介入孩子的人生、操控他們的生命方向盤,不如讓孩子有機會多看看別人如何活出精采的一生,從中被感動、被啟發,慢慢建構和經營出屬於自己的人生樣貌。

兒童文學作家劉清彥挑選出五十五本圖畫書,既是五十五個真實故事,更是五十五段精采的人生。透過與孩子們的讀後分享、對話,除了讓孩子們領會故事背後的意義,我們更能知道在他們的心中產生了什麼漣漪,傾聽他們最真實的想法。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生命的追尋之旅:如何在平凡的生命中找到真正的幸福?》, 奧修 (Osho) 著  /  莎薇塔 (Sevita) 譯

館藏預約|https://bit.ly/33xdASr

本書是20世紀最受矚目的靈性智慧大師──奧修提供給讀者在生命旅程中,為追求內在喜樂所必備的重要心靈指南,他談到我們在生命中會遇到的關鍵困境及本質問題,並為我們一一解惑。

奧修說,當你自己,放掉所有的“應該”,享受你已經是的。享受生命是唯一的正確方式。生命是由許多小事所組成的,你需要透過覺知、觀照和警覺,把每一件小事蛻變成美好的行動。然後,那些平凡的事情將會變得不凡,你平凡的生命也將變得不凡。

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差別,在於人類擁有提升意識、達到神聖的潛質。這個是人類擁有的優勢,但它也造成人類充滿不安、衝突,並經常徘徊在自私和慷慨、愛與恨、脆弱與勇敢、希望與絕望之間。本書引導讀者如何擁抱並接受生命中的種種,讓生命變成一趟充滿冒險的美妙旅程,這就是人類存在的最重要目的。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可以哭,但不要太傷心》, 內田麟太郎 文   /  高巢和美 繪  / 思謐嘉 譯

館藏預約|https://bit.ly/3hyid3C

失去心愛物品時,我們會捨不得;失去相伴寵物時,我們會哭泣;失去摯愛親人時,我們的遺憾與悲傷需要時間療癒……

這是一個瀰漫濃厚祖孫親情的溫馨故事,藉由死去爺爺的獨白,道出對孫子的不捨、對往日美好時光的懷念,以及對孫子未來人生的想像與期待。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也許死亡就像變成一隻蝴蝶》, Van Hest, Pimm 文  /  Brandenburg, Lisa 圖  /  謝靜雯 譯

館藏預約|https://bit.ly/2E5T4j5

電子書線上閱讀/借閱|https://mcl.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154617

生命議題困難但難以避免,孩子能預先透過本書漸進開啟對話機會,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何時會面臨下一次的失去。故事從克里斯欽想把一隻毛毛蟲放進玻璃罐裡開始,爺爺告訴他,這麼做毛毛蟲可能很快就會死掉。意識到這件事,讓克里斯欽吃了一驚。可是,死掉是什麼呢?死掉之後會怎麼樣呢?克里斯欽漸漸浮出對死亡、對生命的一連串疑惑,他在與爺爺散步的途中,聊起這些聽起來天真卻很深沉的問題。

祖孫倆對話中自然流動的情感、直白單純的提問、具體易懂的美麗比喻,搭配繪者溫暖的圖片,讓這本書談論起死亡來,顯得輕柔又平易近人。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難過時,學會安慰自己》, Desegher, Isabelle  文  /  Ann De Bode 圖

館藏預約|https://bit.ly/32x7xOh

失去的感覺令人難受,更無法完全抹滅。如何調適與共處,是我們該與孩子共同學會的人生課題。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活著》, 谷川俊太郎 詩  /  岡本義朗 圖  /  游珮芸 譯

館藏預約|https://bit.ly/2ZIQya2

生命是什麼?所謂活着是什麼?甚至是每天的生活是什麼?這些問題大人們總是很難對孩子訴說,即便是大人,也不太容易找到答案。但這卻是生命教育中的重要課題。然而谷川俊太郎,用短短的39行詩句,簡單又深刻的說明了他的答案。

“活著”這首詩在日本膾炙人口,這首詩中意象鮮活,也充滿詩意的留白與思緒的跳躍,化身為繪本,最重要的是如何表達,讓孩子能夠體會。

這是一本隱藏了多重版本的繪本,它留了大量的空白,讓讀者去填補,每個人讀出的肯定不同,但一定都能在其中去體會生命、活着的況味。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Hyread 電子書 / 雜誌

 

《青春的夢與遊戲:探索生命,形塑堅定的自我》河合隼雄 著  /  河合俊雄 編  /  林暉鈞 譯

線上閱讀/借閱電子書|https://bit.ly/3hTc8P6

自我、性、背叛、傷害、死亡與別離,是青春的關鍵字。本書為河合隼雄少數以“青春”為題的作品,他透過詼諧的筆調,從個案故事與夏目漱石、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樹、吉本芭娜娜等文學家筆下的角色,剖析不同時代的青春,講述這個人生重要階段與所面臨的問題;並帶領讀者探索夢境和遊戲玩耍的深層意義,及其對人生的啟發,作為撥霧前進、形塑自我的依據。

期待年輕人能體會“青春”的意義,將其中的養份延續下去,在告別青春時,帶著離別所賦予的嶄新禮物,邁向成熟的人生。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生命這堂課:心理學家臥底醫療現場的26個思索》, 陳永儀 著

線上閱讀/借閱電子書|https://bit.ly/2RvnCO0

生命中有許多猝不及防的變數──當摯親驟逝、噩耗突襲、病痛纏身,那些我們用盡一生追求的目標,是否還有意義?26個觸動人心的真實故事,這些看似與你我日常無關的衝擊,讓我們在最深的絕望中,看見生命應有的重量。

曾為“關懷師”和“緊急救護員”的心理學教授──陳永儀,帶讀者深入醫病現場,治療心靈的傷痛。在這裡,即使只經歷短短時間,也能讓人們對生命做深刻反思,明瞭了生命的脆弱,與強韌。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你的人生, 不能就這樣算了!:走過烈火磨難後最真實的生命體悟,7個關鍵提問改變人生》

約翰.歐萊瑞(John O'Leary) 著  /  歐陽端端 譯

線上閱讀/借閱電子書|https://bit.ly/32vytxR

人生沒有命運,只有選擇。

約翰.歐萊瑞9歲時因意外全身100%燒傷,曾被認為毫無存活機會,如今他成為國際勵志演說家。歷經烈火磨難身心,他淬鍊出7個關鍵提問,教你如何做對選擇,改變人生。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電影裡的生命教育》, 李偉文、李欣澄、李欣恬 著

線上閱讀/借閱電子書|https://bit.ly/2Fl2qrV

生命教育的最佳素材——和孩子一起看電影,體會生命的美好。孩子在成長歲月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他們對生命有許多困惑和不解,但這些問題大多都無法有標準答案。於是。本書作者選擇了和孩子一起看電影,從別人的人生故事中尋找答案。他從孩子小學四年級起就開始陪孩子一起看電影,每星期至少三部電影。

每一次一起看電影的經驗,都是親子之間的親密交流。電影之後的討論,更開啟親子之間的對話。電影裏的那些生命片段,滋養豐富了孩子的世界,讓他們在面對自己的生命課題時,更有勇氣、也更樂觀。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關於衰老這件事》, 河合隼雄, 著  /  葉冰婷, 譯

館藏預約|https://bit.ly/3bXuldj

面對“衰老”這個日益受到關切的議題,河合隼雄如是說:「正因老人什麼也不做,所以才顯出他們的存在價值。」

本書是由廣受日本人敬愛的心理學家──河合隼雄先生撰寫關於“衰老”這個主題的專欄文章集結、修潤而成。透過書中的110篇短文,看似簡單的文字深入探討“衰老”這個任何人都會面臨關乎自己或身邊之人的迫切課題;打破過去以往的老年觀,他不談對策也不談方法,而是從自身的生命經驗和日常觀察出發,讓讀者對於自身的“衰老”去開展出各自的想法。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老後快適生活術:精神科醫師教你75個壓力全消的熟齡生活練習》, 保坂隆, 著  /  章蓓蕾, 譯

館藏預約|https://bit.ly/3kivkaH

日本精神科醫生保坂隆對如何取悅自己,安度餘生,有許多積極的提議。本書分“心境的”、“腦力的”、“人際關係的”、“經濟的”及“身體的”,分別用實例和醫學常識,鼓勵老人積極活出自己。例如:無需過分客套、不累積怨恨、每天都把感動記下來、自己掌握收支,甚至是悠閒品嚐早餐。

此外,最重要的就是發掘“自己想做的事”。這種實踐“自己想做的事”而採取的行動,比其他任何方法都更能有效地避免老化。行動的真實意義,更是要一直保持自己內在的光輝,擺脫煩躁與壓力,開心地度過每一天。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人生下半場 你要好好待自己》, 區祥江, 著

館藏預約|https://bit.ly/3hwJi74

人到中年,踏入人生下半場,看似必然要面對失落,最明顯的,可能是身體的敗壞、親友的離去等等,但其實在“失去”中,也會有所“得著”。書中以七章來與讀者一起放慢腳步,學習以積極的態度去看既有哀又有樂的下半場。書中第一章加入了簡單的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性格測驗,讓讀者在回望上半場,展望下半場時,對自己有更深的了解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但願40歲前就知道怎樣造就豐盛的下半場人生》, 區祥江 著

館藏預約|https://bit.ly/3mlFk4L

下半場人生,不是由下半場開始。人生下半場的到臨都是來得突然,我們彷彿被拋進比賽場,上半場還未作檢討,就要開始下半場的賽事,有時難免手忙腳亂,沒有部署、沒有細心思考過策略。要打好下半場的賽事,我們要先作好準備:預先了解這階段的挑戰和心理狀態,要在40歲前就知道怎樣造就豐盛的下半場人生。作者作為一個過來人和資深心理輔導員,將經歷及觀察中年關口常面對一些狀況及現狀,與讀者分享個人的體會,讓讀者能夠有足夠的準備踏入充滿變化和挑戰的下半場。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人生下半場的幸福劇本》, 王乾任, 著

館藏預約|https://bit.ly/2Fwgdvs

本書從家庭、親情、友情與愛情的角度切入,探討熟年世代的人際關係發展需求與經營技巧,帶您認識不同的熟年生活型態。

從與伴侶和子女的溝通相處,親朋好友之間的關係維護,或者一個人的熟年歲月規劃,到成功打造理想的熟年生活,可作為即將邁入或已邁入熟年生活者的參考指南。透過這本書,能夠協助即將進入或已進入熟年世代的朋友,開拓愉快而美好的熟年親密關係,經歷豐富且精采的老後社交生活,活得更健康、更自信。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40歲,好日子才開始:享受人生下半場,50件該做的事》, 大塚壽, 著  /  李豪軒, 譯

館藏預約|https://bit.ly/2ZCOe4h

如果將人生以每十年來區分,20幾歲是“播種期”,30幾歲是“養成期”,40幾歲是“收穫期”。作者從10,000名退休前輩訪談中,愕然發現,大家的後悔期間都集中在40代!

40代時沒有培養興趣、沒有及時換跑道、沒有好好陪孩子、照顧父母、沒有更看重自己……他由此歸納出50項“不做會後悔”清單,幫助你推開中年的迷惘,充滿熱情的迎向更精采的下一個40年!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離職後的自由》, 稻垣惠美子 著  /  江宓蓁 譯

館藏預約|https://bit.ly/3kjSzRF

不是“得到”才會感到幸福

說不定“捨棄”才是真正通往幸福的路

對於人生,我們總是害怕着什麼,絕對不能輸、一定要努力,如果做得不夠好,也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但,越是認真努力,就會得到等值的回報嗎?能夠在公司上班才是有意義的事嗎?被外在的慾望和內心的恐慌左右的人生裏,幸福到底在哪?

本書作者決定以人生的下半場為賭注,在最低的物質需求中,挑戰就算沒什麼錢也能滿足的生活方式!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坦然:面對生死的21堂課》, 馮家柏、陸亮 主編

館藏預約|https://bit.ly/3huC8jW

面對死亡時,每個人都會經歷不一樣的故事與體驗。死是肉體旅程的終結,對於死者而言,是句號;對於生者而言,是問號。介乎問號與句號之間,存放着各種做人的道理。

本書由20多位不同專業、信仰、背景及風格的人士從正面角度撰寫而成,是一本有關生死教育的專書。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關於死亡,我現在所想的是⋯⋯》椎名誠 著  /  王華懋 譯

館藏預約|https://bit.ly/33ry4Mo

沒錯,一生縱浪天涯、上山下海的日本紀實報導作家,即使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飽受35年憂鬱症之苦,死亡仍是距離遙遠。直到67歲,第一次被主治醫師一語道中:差不多該來想像一下遲早會來臨的“那一刻”了⋯⋯

關於死亡,作者椎名誠現在想到的是,人類與動物最大的不同,就是知道自身的有限(一定會死),長大成人,就是一步步接近死亡,如果忘了這一點、害怕這一點,也不能算是“活着”了。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當我老去:迎接平靜覺醒的晚年》Kathleen Dowling Singh 著  /  傅馨芳 譯

館藏預約|https://bit.ly/2ZEC4bi

作者凱思林‧辛認為,覺醒的渴望一直在每個人心中,只是我們都太汲汲營營於世俗生活而忽略了這份渴望。因此,當容貌、體力、成就都從中年顛峰衰退之際,正是我們轉向內在生命的絕佳時機。在步入老年時投入靈性修持,可以幫助我們因應衰弱、病痛與失落,進而增長愛與智慧。

本書結合深刻的臨床觀察與深厚的佛學素養,以最淺白的語彙,提出了每個人、不分宗教派別、隨時隨地都可以操練的修持方法。我們將發現,相對於過去所拚命追求、守護的外在事物,內在生命才是世上最可靠的庇護,能讓我們超脫我執,不再受苦,沐浴於歲月的恩寵中。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Hyread 電子書/雜誌

《空巢的勇氣:人生下半場的35個必修學分》, 李雪雯 著

線上閱讀/借閱電子書|https://bit.ly/2RsDLE0

“熬了大半輩子,每個月還是只能乾等老公發薪水!”

“孩子雖然大了,但驚覺他們養不活自己,怎麼辦?”

“退休後開始連絡老同學,卻發現死的死,離的離,想想自己……心真慌!”

年屆50了,發現自己除了守着“空巢”,身邊竟甚麼也抓不着……

下半場的人生漫漫長路,如何過得比上半場更優雅!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熟前練習:開啟人生下半場的整理術》古堅純子 著  /  郭子菱 譯

線上閱讀/借閱電子書|https://bit.ly/3hB4kRX

你發現了嗎?如今,購物越來越容易,整理卻越來越難。如今,你我都活在過度消費、過度囤積的不安時代。

收了又亂,亂了再收,曾幾何時,舒適放鬆的家,竟成為永無止盡的整理修羅場?

“熟前整理”,是讓“此刻”到“未來”都能舒適生活的整理術。熟齡前的減法練習,決定人生下半場的自由輕盈。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Ānkě安可人生雜誌 [第18期]:翻轉人生下半場》, 邱詩琁 主編

線上閱讀/借閱電子雜誌|https://bit.ly/3iBv4mQ

人生下半場為什麼是翻轉的契機?從職場退休之後,少了工作的羈絆,多了自己的時間可以規劃安排出遊、進修、培養興趣,或投入志工服務。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當生命延長,生活也應該過得有意義。快樂的熟齡生活不是退休金存款的數字超過幾個零,而是保有健康體力、學習熱忱以及社會回饋。

這一期的封面故事以“翻轉人生下半場”為主題,分享了一系列精采的退休案例。藉由人物回顧,整理出他們實現自我的心路歷程。年過七旬的古競祥挑戰各種運動、鐵人比賽,更靠着熟齡優勢當選吉貝島主行銷觀光,扭轉大眾對銀髮族的刻板印象。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


 

 

《熟年誌 [第84期]:生命故事》, 賴秋麗 總編輯

線上閱讀/借閱電子雜誌|https://bit.ly/33BRY7c

生命會逝去、歲月如流水,然而透過生命故事的紀錄,您可以讓這些珍貴回憶與無價資產,一代傳一代。美國心理學家薩賓也說過,“我們永遠被故事所圍繞,因而敘說之於人,就如大海之於魚。”人們在聽、說故事的過程中,得以了解自己、他人,以及這個世界。若沒有了故事,終將難以窺見人生的面貌,也無法從中得知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不少人以為,所謂的“生命故事”可能只與銀髮族有關、或對他們才有意義,殊不知生命故事並非銀髮族的專利,而是與每一個世代、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的事。對於長者來說,生命故事不只讓他們有機會對自己的生命做一個回顧、盤點及沉澱;至於中壯年及年輕人,也能藉此了解前人的人生歷程、學習如何與長者溝通相處,甚至去思考如何為未來的生活做規劃。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