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長者facebook電子郵件

古籍

澳門公共圖書館現藏有古籍約四萬冊,收藏1950年以前的中西文古籍。中文及西文古籍分別藏於何東圖書館和議事亭藏書樓。何東圖書館的“何東藏書樓”現藏有二萬多冊中文古籍,其中以近代著名藏書家劉承幹“嘉業堂”舊藏的十六種善本最重要。而在這十六種善本古籍中,以《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最為珍貴。議事亭藏書樓現藏有二萬多冊西文古籍,收藏16世紀至20世紀葡萄牙在遠東的歷史文獻,前葡屬各海外領地的法令文獻等。

 

古籍推介

Kim
第 145 期
書籍/報刊/視聽資料名稱:Kim
編著者:Rudyard Kipling, illustraded by J. Lockwood Kipling
出版社:London : Macmillan, 1915
館藏地: 議事亭藏書樓
簡介:

庇山耶收藏吉卜林(Rudyard Kipling, 1865-1936)有關的小說作品有:《基姆》(Kim)和《叢林奇譚》(The jungle book)。這兩本小說都以兒童為主角:《叢林奇譚》的男童,秉持原始人類的特質在印度的原始森林中求存;《基姆》則是一名白人兒童,在被英國殖民的印度的東西文明衝突下掙扎求存。

本書《基姆》(Kim)發表於1901年,當時作者已經離開印度。他借基姆這個人物寫出了自己對英帝國和印度抱有矛盾情感。基姆是一個英國白人小孩,父親是愛爾蘭小牛團隊的旗手,流落英國的東方殖民地;在基姆三歲時,因抽鴉片死去,把孩子留給一個歐亞混血的窮女人。年幼的基姆成長於貧窮大街,生存伎倆無一不精,被所有街坊稱之為「世界之友」。有一天,他意外結識了一名來自北方雪山的西藏年老喇嘛,成為喇嘛的徒弟。這位道行崇高的肅仁寺住持德秀喇嘛有個悲願:尋找一條可滌盡人世罪惡的河。這一老一少、一白一黃便由此結伴而行,在廣闊無邊的印度找尋自己的召喚。

作者借基姆這個人物寫出了自己對英帝國和印度抱有矛盾情感。基姆既是土著,又是殖民者;他是愛爾蘭人,同時也是印度人。作者通過基姆的身份不斷變換,多變的性格,刻劃人世的無常,鮮活地描繪出大英帝國和印度的複雜關係。

我們深深明白到,小說中的基姆與長期居澳的葡人庇山耶有著相似的地方,他們對自身的身份認同有相似迷惑。那時期的歐洲殖民文學多取自殖民者與殖民地的記載,既有帝國主義色彩又有本土異國情調,非常吸引海外讀者的興趣。由庇山耶的藏書,我們不但可以體會他的人生觀,同時也可以看到「一戰」前的文學風景。

參考網址:

小 E英語 .2017.11.24 下載自〈http://3g.en8848.com.cn/soft/fiction/classic/4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