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
澳門公共圖書館現藏有古籍約四萬冊,收藏1950年以前的中西文古籍。中文及西文古籍分別藏於何東圖書館和議事亭藏書樓。何東圖書館的“何東藏書樓”現藏有二萬多冊中文古籍,其中以近代著名藏書家劉承幹“嘉業堂”舊藏的十六種善本最重要。而在這十六種善本古籍中,以《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最為珍貴。議事亭藏書樓現藏有二萬多冊西文古籍,收藏16世紀至20世紀葡萄牙在遠東的歷史文獻,前葡屬各海外領地的法令文獻等。
古籍推介

A Juventude ﹙意譯“青年”﹚是一份很特別的雙月刊,主編為Artur Cordeiro、行政主任先後由Carlos Marçal和 António Carlos (自1919年3月15日) 擔任、編輯為 Vicente Nunes。第一期於1919年1月15日出版,到第13期就被勒令停刊(同年7月15日),理由是“報道失實”,並被評為“劣報”。根據主編所言,A Juventude 是為培育學生將來當新聞記者時的寫作能力而出版。出版機構若瑟堂書院(Seminario de S. José),除了培養神職人員之外,也與伯多祿合作創辦商業學校,訓練商科人才、翻譯人才和記者等專業。該報除了由學生執筆撰稿外,也有讀者投稿。每版分3欄,共4至8版,內容分為本地及外地新聞、文學、笑話、雜事等專欄,後期也刊登本地華商廣告和官方的公告。由於文章是由學生執筆,所以文筆相當簡潔。訂閱者多來自若瑟堂書院舊生。
根據文德泉神父所說,A Juventude出版到第13期便遭“停刊”,本館也收藏到第13期。就筆者所研究,最敏感的內容可能是一篇刊登於第12 期的一首影射時事的“打油詩”(Gazetilha),其內容是批評專權的澳葡政府,在土生葡人明確反對下,依然要實行“新聞審查制度”。由於尚未釐清是誰來負責審查,所以執權者像螃蟹“橫行天下”,愈來愈走向嚴格專制的監控。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於1916年3月9日對葡萄牙宣戰。於是葡國政府於同年3月12日頒布法令再次設立“新聞出版審查”制度,宣布查封所有損害國家安全或者鼓吹反戰的文件。這些法令擴展到海外殖民地並勒令要嚴格遵從宗主國所制定的審查法則。所有報刊必須將每期四份“報樣”送到“新聞出版審查委員會”審查並存檔。【註】毫無疑問,專欄作家不敢就某些題材寫作,而記者也不敢採訪某些題材,因為一旦在審查中不獲通過,報刊就會被停刊及查封。但當年澳門與葡萄牙的關係非常密切,凡是在葡萄牙發生的一切很快就會在澳門有所反應,所以也有一些人甘於冒著停刊的風險,繼續發表。為此澳葡政府對澳門報刊屢禁不止,“一雞死,一雞鳴”,一份報紙停刊後,接著另一份又創刊。
A Juventude一直由“無原罪工藝學校”(Tipografia do Orfanato da Imaculada Conceição )梓印,這可以看到當年教會已有“一站式”教學、“一站式”製作。在物資短缺的戰爭動盪時期,由葡童學編報、華童學印刷,各自發揮所長,雙得益彰。
【註】
李長森﹕《近代澳門外報史稿》,(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10),頁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