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長者facebook電子郵件

古籍

澳門公共圖書館現藏有古籍約四萬冊,收藏1950年以前的中西文古籍。中文及西文古籍分別藏於何東圖書館和議事亭藏書樓。何東圖書館的“何東藏書樓”現藏有二萬多冊中文古籍,其中以近代著名藏書家劉承幹“嘉業堂”舊藏的十六種善本最重要。而在這十六種善本古籍中,以《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最為珍貴。議事亭藏書樓現藏有二萬多冊西文古籍,收藏16世紀至20世紀葡萄牙在遠東的歷史文獻,前葡屬各海外領地的法令文獻等。

 

古籍推介

Relatório sobre a epidemia de colera-morbus em Macau no anno de 1862
第 133 期
書籍/報刊/視聽資料名稱:Relatório sobre a epidemia de colera-morbus em Macau no anno de 1862
編著者:Lucio Augusto da Silva
出版社:Macau : Typographia Mercantil, 1883
館藏地: 議事亭藏書樓
簡介:

Relatório sobre a epidemia de colera-morbus em Macau no anno de 1862 (書名意譯:1862年澳門霍亂流行病報告)是一本珍貴的古籍。作者Lúcio Augusto da Silva 曾是澳門軍事醫院的一位外科醫生,也是“醫局公會”會長(Presidente do Junta de Saude )、“武營醫院”院長 (Presidente do Hospital Militar de S. Januario)。【1】隨著“地理大發現”的浪潮,十六世紀中葉以後的歐洲國家,前呼後擁地進入亞洲。“西風東漸”不僅是西方船炮出擊亞洲的高峰期,也是傳染病跟著海外拓殖的歐美人的足跡一波波地流入亞洲。

本報告曾在“里斯本醫學學報”(Gazeta Medica de Lisboa, 1864, p. 59)刊出,基於澳門的需求,於1883年在澳門再版。“外洋海事衛生事務廳”(Repartição de saude naval e do ultramar )要定時向“萄萄牙外洋海事衛生事務委員會”(Conselho naval e do ultramar)提交海外屬地的報告。報告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澳門的地理位置;第二部分是澳門的氣候;第三部分介紹有關當地的流行病。澳門由於地處北迴歸線,按季節來分,可以有冬夏兩季的疾病,冬天多呼吸道、心臟、風濕關節等疾病;夏季則多腸胃病如痢疾;發燒也多發生在夏季。第三部分是整份報告的重點,當中詳細描述1850年澳督官也(Pedro Alexandrino da Cunha)【2】在澳門死於霍亂(p. 23)的病況。其後1850 - 1855 年間在澳門爆發的小型霍亂,多是由於缺乏疫苗所致。第四部分則詳述1862年霍亂發展過程,由一位來自帝汶的黑女傭在澳門染上霍亂後,再傳給更多人。作者詳細地記錄了當年在澳門各堂區有多少男女葡人、華人感染霍亂和因霍亂致死的數據。這一年的霍亂源起自上海後傳到天津、北京 、廣東再傳到澳門、香港。最後第五部分主要介紹霍亂病的病理,這些傳染病往往與天氣和環境衛生有關。

根據劉士永的〈殖民醫學〉所載:原本屬於地方風土病的霍亂,1817年前後毒性與傳染力突然增強,在加爾各答爆發大流行。隨著航運的開通和世界貿易發展,霍亂病菌透過「駱駝隊伍」走向中亞,同時隨著船上的飲水或壓艙水四散,流竄於各個航路港口之中。1820年,印度次大陸境內到處都出現霍亂的蹤跡;到1826年霍亂世界大流行止歇之際,東南亞、東亞、中國東南各省,甚至是深居中亞內陸的裏海地區無一倖免。根據英國的記錄, 1736到1834年間,服務於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官員,僅有接近百分之十的人有活著做完任期返回英國的機會。【3】讀者可以感受到為何歐洲各國對此流行病特別關注。

【註】

【1】
Directório de Macau para o anno de 1879,  (Macau: typographia Mercantil 1879)p. 9

【2】
官也(Pedro Alexandrino da Cunha, 1801-1850),葡萄牙海軍上校,1850年5月2日抵達澳門,出任第81任總督。7月6日,上任不久的官也患上霍亂而病逝。氹仔舊城區的官也街早在1884年以這位澳督命名。

【3】
劉士永:〈殖民醫學〉.《臺灣醫學史特殊脈絡》.醫學史課程基本課程綱領.2018.11.8 下載自〈http://www.ihp.sinica.edu.tw/~medicine/medical/read/read_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