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馆网络

澳门中央图书馆
开放时间:星期一 14:00 – 24:00, 星期二至星期日 08:00 – 24:00 (农历年除夕下午二时后休馆,正月初一、二及三休馆,其他公众假期照常开馆)
图书馆活动: 2017年 “图书馆e学堂”课程 [+更多]
地址:澳门荷兰园大马路89号A-B
电话:(853) 2856 7576, 2855 8049, 2837 1642
传真:(853) 2831 8756
澳门中央图书馆 ﹣ 服务
位置 | 服务 / 功能 / 用途 | ||
---|---|---|---|
楼层 | 区域名称 | 早上8:00至晚上8:00 | 晚上8:00至晚上12:00及公众假期 |
一楼 | 出口处 |
|
|
接待处 |
|
|
|
中庭 |
|
|
|
澳门资料阅览室 |
|
不对外开放 |
|
影音资料室 |
|
不对外开放 |
|
儿童阅览室 |
|
开放时间为08:00-20:00 |
|
二楼 | 一般阅览区 |
|
|
参考及主题图书区 |
|
|
|
澳门资料外借区 |
|
|
|
外文图书区 |
|
|
|
自修区 |
|
|
澳门中央图书馆 ﹣ 设施
位置 | 阅览座位 | 设施数量 | |
---|---|---|---|
楼层 | 区域名称 | ||
一楼 | 出口处 |
24小时自助还书机1部
|
|
接待处 | 8 |
自助取预约书柜1组
自助借还书机2部
图书灭菌机1部
储物柜1组
|
|
中庭 |
饮水机3部
|
||
澳门资料阅览室 | 16 |
电脑1部(Webpac)
书本扫描器1部 影印机1部 缩微资料阅读机2部 |
|
影音资料室 | 15 |
电脑13部(互联网)
影印机1部
蓝光播放机2部
|
|
儿童阅览室 | 25 |
电脑1部(供儿童读者浏览教育及益智性网页)
|
|
二楼 | 阅览区 | 113 |
电脑2部(Webpac)
自助借还书机1部 图书灭菌机1部
字体放大机1部 书本扫描器1部
视障阅读机1部
影印机1部 |
参考及主题图书区 | 31 |
--
|
|
澳门资料外借区 |
--
|
||
外文图书区 | 15 |
--
|
|
自修区 | 48 |
--
|
前身为澳门国立图书馆,成立于1895年,初期附属于利宵中学,馆址设于圣奥古斯定修道院。该馆发展歷程艰辛,于1917年至1929年间先后搬迁至圣约瑟修院、峰景酒店大楼、塔石残疾人收容所及市政厅(市政署前身)大楼,然后经歷了一段较长时间。及至1983年,迁至荷兰园大马路一幢古典建筑物内,遂后发展壮大至今。
现在澳门中央图书馆的服务已趋多元化,除了提供基本的服务如读者证办理、资料影印、查阅《澳门特别行政区公报》、图书资料借阅及报刊阅览外,还增加了微缩资料查阅、澳门资料参考谘询、逾期报刊阅览、宽频上网、电子化新闻资讯、电子资源数据库等服务。
为满足读者的需求,该馆于2007年初进行了内部改善工程,扩大使用空间及座位数量、重置傢具及增加阅览设施等。两层面积共1,371平方米,阅览座位约271个,藏书约104,317册(包括澳门资料馆藏约40,229册),缩微资料672卷,影音资料5,261件,各地报纸97种,各类杂志451种。整体上,其馆藏以澳门资料、英葡语书籍及葡萄牙在远东的歷史文献为主。
荷兰园大马路
(由连接西坟马路之大楼至95号G一段)属已评定之建筑群。20世纪十至二十年代在此兴建了一些住宅用途的楼宇,是澳门建筑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楼宇,即今文化局总部新大楼、澳门中央图书馆、歷史档案馆、东方基金会葡萄牙语言中心等所在的八座建筑物。
助学会大楼
位于塔石球场内,建于1925年,为本澳唯一以古典风格为基础,混合不同风格的装饰元素的建筑物。
望德堂坊
昔日为华人天主教信徒聚居之所,所以称为进教围。
圣母望德堂
亦称辣匝禄教堂,创建于1569年,为澳门华人最早的一座教堂。
卢廉若公园(卢九公园)
是澳门第一座苏州园林建筑。
得胜花园
内的石碑是葡军击退荷兰军队的纪念物

何贤公园图书馆
开放时间:星期一 14:00 - 20:00,星期二至星期日 08:00 - 20:00(农历年除夕下午二时后及公众假期休馆)
地址:澳门新口岸宋玉生广场何贤公园
电话:(853) 2870 6940
传真:(853) 2870 6939
何贤公园图书馆 ﹣ 服务
位置 | 服务 / 功能 / 用途 | |
---|---|---|
楼层 | 区域名称 | |
一楼 | 图书馆外围 |
|
接待处 |
|
|
报刊阅览区 |
|
|
不外借及外文图书区 |
|
|
影音资料室 |
|
|
儿童图书区 |
|
|
二楼 | 阅览区 |
|
何贤公园图书馆 ﹣ 设施
位置 | 阅览座位 | 设施数量 | |
---|---|---|---|
楼层 | 区域名称 | ||
一楼 | 图书馆外围 |
24小时自助还书箱1部
|
|
接待处 |
自助借还书机1部
储物柜1组
影印机1部
图书灭菌机1部
|
||
报刊阅览区 | 29 |
饮水机1部
|
|
不外借及外文图书区 |
--
|
||
影音资料室 | 8 |
电脑8部
字体放大机1部
|
|
儿童图书区 | -- | ||
二楼 | 阅览区 | 38 |
电脑1部(Webpac)
|
于1993年对外开放,2005年为了配合新口岸区的重整计划暂停开放,重建后于2009年2月10日再次投入服务。
新馆总面积为368平方米,同样位于何贤公园内,共有两层,第一层为阅报区及影音资料区,第二层为阅览室。藏书13,697册,影音资料710件,各地报纸59种,各类杂志105种,阅览座位79个。

何东图书馆
开放时间:星期一 14:00 - 20:00,星期二至星期日 08:00 - 20:00(农历年除夕下午二时后及公众假期休馆)
地址:澳门岗顶前地3号
电话:(853) 2837 7117, 2893 0077, 2893 0966
传真:(853) 2831 4456
附近之图书馆: 下环图书馆
何东图书馆 ﹣ 服务
位置 | 服务 / 功能 / 用途 | ||
---|---|---|---|
楼层 | 区域名称 | ||
旧大楼 | |||
花园 | 露天阅览区 |
阅览
|
|
一楼 | 自修区 |
图书资料借还服务
自修 / 展览
|
|
储物区 |
自助储物服务
|
||
二楼 | 藏书楼 |
只供研究用途(不对外开放)
|
|
三楼 | 多功能厅 |
展览 / 讲座 / 研讨会
|
|
新大楼 | |||
一楼 | 户外阅览区 |
|
|
儿童阅览室 |
|
||
二楼 | 服务台 |
|
|
图书阅览区 (中文图书) |
|
||
ISBN中心 |
|
||
三楼 | 阅览区 (澳门资料及外文图书) |
|
|
户外阅览区 |
|
||
休憩区 |
|
||
四楼 | 服务台 |
|
|
影音资料区 |
|
||
外文图书区 |
|
何东图书馆 ﹣ 设施
位置 | 阅览座位 | 设施数量 | |
---|---|---|---|
楼层 | 区域名称 | ||
旧大楼 | |||
花园 | 露天阅览区 | 14 |
--
|
一楼 | 自修室 | 31 |
自助借还书机1部
|
储物室 |
储物柜5组
|
||
二楼 | 藏书楼 | 34 |
--
|
三楼 | 多功能厅 | 50 |
--
|
新大楼 | |||
一楼 | 户外阅览区 | 44 |
饮水机1部
|
儿童阅览室 | 49 |
自助借还书机1部
电脑1部 (Webpac)
|
|
二楼 | 服务台 |
图书灭菌机1部
自助借还书机1部 影印机1部 |
|
图书阅览区 (中文图书) |
30 |
电脑2部 (Webpac)
|
|
ISBN中心 |
|
||
三楼 | 阅览区 (澳门资料及外文图书) |
91 |
字体放大机1部 |
户外阅览区 | 6 |
|
|
休憩区 | 12 |
饮水机1部
|
|
四楼 | 服务台 |
|
|
影音资料区 | 28 |
字体放大机1部 |
|
外文图书区 | 10 |
|
何东图书馆大楼建于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以前,原主人为官也夫人(Carolina Antónia da Cunha)。曾数易其主,最后辗转由香港富绅何东爵士于1918年购入。何东爵士逝世后,其后人遵照遗嘱把位于岗顶前地三号的故居赠与澳门政府,并捐赠25,000港元购置中文图书,建立一所收藏中文书籍的公共图书馆。
1958年8月1日何东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藏书约三千册,是当时澳门最具规模的中文公共图书馆,也是港澳地区唯一的园林式图书馆。
何东图书馆服务市民近半个世纪后,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从保存歷史建筑物和发挥现代化公共图馆功能上考虑,斥资千万澳门元,在何东图书馆后花园侧兴建了新大楼,新大楼于2006年11月13日投入服务。
目前,新旧大楼的建筑面积合共3,195平方米,花园面积1,583平方米,阅览座位约400个,藏书量可达十万册,集资讯、学习、人文、休憩于一身,是全澳最大的公共图书馆。设有藏书楼、多功能厅、室内和户外阅览区、儿童阅览区、影音资料区、休憩区、自修室、平台花园、书库、行政区、ISBN中心等不同的功能区,提供借还图书和视听资料、期刊阅览、宽频上网、音乐和电影欣赏、展览、讲座、办理ISBN、代办ISSN和ISRC等服务。
位于旧大楼二楼的何东藏书楼收藏中文古籍约五千册,当中有明嘉靖年间的中国文史典籍。最为珍贵的是近代着名藏书家刘承干“嘉业堂”旧藏典籍十六种,包括翁方纲的《四库全书提要稿》、查继佐的《罪惟录》稿本、李昉等撰的《太平御览》(明钞本)、张星曜编的《通鑑纪事本末补后编》稿本、何景明的《雍大记》、李祖陶辑并评点的《资治通鑑大事录》稿本等。
整体上,何东图书馆的馆藏以古籍,文、史、哲、艺术、建筑类书籍,及视听资料为主,藏书楼图书约18,000册,其中1912年前的中文古籍约5000册;一般书籍(藏书楼除外)约93,180册、视听资料约5,823件、各地报纸69种、杂志382种、已装订逾期中文报纸49种。
岗顶前地
原称磨盘山,由葡人旧城行人区开闢而来。
圣奥斯定教堂(龙嵩庙)
于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 由西班牙奥斯定修士创建,1591年(明万历十九年)迁至现时岗顶前地的位置。
圣若瑟修院
由耶稣会士于1728年(清雍正六年)创建,与圣保禄学院一样是培训进入中国传教修士的耶稣会修院。
伯多禄五世剧院(岗顶剧院)
1860年(清咸丰十年)由澳门葡人集资兴建,以纪念葡萄牙国王伯多禄五世。
圣老楞佐堂(风顺堂)
约建于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至1560年(明嘉靖三十九年)间,是澳门三大古老教堂之一。

下环图书馆
开放时间:星期一 14:00 – 24:00,星期二至星期日 08:00 – 24:00 (农历年除夕下午二时后休馆,正月初一、二及三休馆,其他公众假期照常开馆)
图书馆活动: 节庆齐齐乐工作坊 《和超级猫咪一齐过万圣节》(节日:万圣节) [+更多]
地址:澳门李加禄街下环街市3楼
电话:(853) 8294 7931
传真:(853) 8294 7944
附近之图书馆: 何东图书馆
下环图书馆 ﹣ 服务
位置 | 服务 / 功能 / 用途 | |
---|---|---|
区域名称 | 早上8:00至晚上8:00 | 晚上8:00至晚上12:00及公众假期 |
图书馆正门旁 |
|
|
接待处 |
|
不对外开放 |
期刊阅览区 |
|
|
阅览区 |
|
|
不外借区 |
|
|
影音资料室 |
|
不对外开放 |
儿童室 |
|
开放时间为08:00-20:00 |
活动室 |
|
不对外开放 |
古籍特藏区 |
|
不对外开放 |
下环图书馆 ﹣ 设施
位置 | 阅览座位 | 设施数量 | |
---|---|---|---|
区域名称 | |||
图书馆正门旁 |
自助还书箱1部
|
||
接待处 | |||
期刊阅览区 | 48 |
饮水机1部
储物柜2组
|
|
阅览区 | 48 |
字体放大机1部
影印机1部
自助借还书机1部
图书灭菌机1部
电脑1部(Webpac) 自助取预约书柜1组
|
|
不外借区 |
--
|
||
影音资料室 | 12 |
电脑10部(互联网)
蓝光播放机2部
|
|
儿童室 | 35 |
--
|
|
活动室 | 40 | 投影机1部 小型音响1组 |
|
古籍区 |
--
|
是因应下环街市重建计划而设立的图书馆,于2009年12月投入服务。
该馆位于下环街市三楼,全层共面积1,245平方米,设有阅览区、影音资料室、儿童阅览室、活动室及报刊阅览区,供市民休闲学习。馆内藏书约为17,429册,影音资料约2,062件,各地报纸59种,各类杂志115种,提供阅览座位140个,活动室则可容纳40人。

沙梨头图书馆
开放时间:星期一 14:00 – 24:00,星期二至星期日 08:00 – 24:00 (农历年除夕下午二时后休馆,正月初一、二及三休馆,其他公众假期照常开馆)
公共图书馆消息: 文化局辖下澳门公共图书馆开办“图书馆e学堂”课程
图书馆活动: 聊聊电影中的成长与改变 [+更多]
地址:澳门沙梨头海边街69-81号
电话:(853) 2825 9220, 2825 9221
传真:(853) 2825 0161
附近之图书馆: 红街市图书馆 、 白鸽巢公园黄营均图书馆
沙梨头图书馆 ﹣ 服务
位置 | 服务 / 功能 / 用途 | ||
---|---|---|---|
楼层 | 区域名称 | 早上08:00至晚上08:00 | 晚上08:00至晚上12:00及公众假期 |
一楼 | 服务台 |
|
不对外开放 |
儿童区 |
|
开放时间为08:00-20:00 (晚上08:00至晚上12:00不对外开放) |
|
储物区 |
|
|
|
报刊区 |
|
|
|
自助服务区 |
|
|
|
夹层 | 自修室 |
|
不对外开放 |
多媒体区 |
|
不对外开放 | |
自修区 |
|
|
|
母乳餵哺室 |
|
|
|
二楼 | 阅览区 |
|
|
影音资料区 |
|
|
|
图书区 |
|
|
|
侧门出口 |
|
|
沙梨头图书馆 ﹣ 设施
位置 | 阅览 座位 |
设施数量 | |
---|---|---|---|
楼层 | 区域名称 | ||
一楼 | 服务台 | -- | |
儿童区 | 30 |
|
|
储物区 |
|
||
报刊区 | 40 |
|
|
自助服务区 |
|
||
夹层 | 自修室 | 10 | -- |
多媒体区 | 8 |
|
|
自修区 | 18 |
|
|
母乳餵哺室 | 3 | -- | |
二楼 | 阅览区 | 32 | -- |
影音资料区 | 24 |
|
|
图书区 |
|
||
侧门出口 |
|
沙梨头图书馆于2016年12月9日开幕,原建筑由七幢旧建筑群组成,建于三十年代,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建筑风格富有澳门昔日内港沿海的建筑物特色,採用“骑楼式”的建筑设计,骑楼建筑是欧陆与东南亚地域建筑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类似的建筑物在澳门已为数不多。文化局把上述建筑物活化成图书馆,除了旨在让本澳市民有更多阅读空间外,更希望在本澳社会急速发展的同时,亦能保留及维护城市发展中具有特别价值及意义的建筑物,使下一代能认识澳门珍贵的歷史建筑。透过活化计划,除了更好地优化内港区环境,也使其成为传播文化和知识的良好场所。
沙梨头图书馆佔地约1,130平方米,楼高三层,将提供约165个读者座位。除设有报章杂志閲览服务外,也设儿童阅览和一般图书阅览等基本服务,该馆以电影及音乐为主题,设有影音资料区,可定期举办放映会及音乐会等活动。馆藏约有24,982册藏书、5,049件影音资料、86种报章和298种杂志等,以满足沙梨头区及邻近社区读者的阅读需求,冀望透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凝聚社区居民的阅读气氛。
红街市图书馆
开放时间:星期一至日 07:00 – 02:00
图书馆活动: “主题图书馆”之“每一口都是满足” [+更多]
地址:澳门雅廉访大马路147号地下
电话:(853) 2821 7348
传真:(853) 2821 7099
附近之图书馆: 沙梨头图书馆 、 白鸽巢公园黄营均图书馆
红街市图书馆 ﹣ 服务
位置 | 服务 / 功能 / 用途 | |
---|---|---|
区域名称 | 早上08:00至晚上08:00 | 早上07:00至早上08:00, 晚上08:00至早上02:00及公众假期 |
接待处 |
|
|
图书区 |
|
|
阅览区 |
|
|
报刊阅览区 |
|
|
影音资料室 |
|
不对外开放 |
图书馆正门旁 |
|
|
红街市图书馆 ﹣ 设施
位置 | 阅览 座位 |
设施数量 |
---|---|---|
区域名称 | ||
接待处 |
|
|
图书区 | 24 |
|
阅览区 | 20 | -- |
报刊阅览区 | 27 |
|
影音资料室 | 6 |
|
图书馆正门旁 |
|
于2012年7月24日开幕,馆址前身为邮政分局。馆内保留了建筑物的邮政元素,并且展示通讯博物馆借出的旧邮筒。文化局藉着保留原址的建筑特色,来体现地方歷史和文化价值。
该馆面积为260平方米,阅览座位77个,可供上网的电脑6台。馆藏以家政类书籍为主,切合区内居民的需要。藏书约5,759册,各地报纸49种,各类杂志85种。提供读者证办理、图书借阅、报刊杂志阅览、资料影印、免费宽频上网及检索电子数据库等服务。

白鸽巢公园黄营均图书馆
开放时间:星期一 14:00 - 20:00,星期二至星期日 08:00 - 20:00(农历年除夕下午二时后及公众假期休馆)
图书馆活动: [+更多]
地址:澳门白鸽巢前地白鸽巢公园
电话:(853) 2895 3079
传真:(853) 2895 3305
白鸽巢公园黄营均图书馆 ﹣ 服务
位置 | 服务 / 功能 / 用途 | |
---|---|---|
楼层 | 区域名称 | |
一楼 | 接待处 |
|
自助服务区 |
|
|
阅览区 |
|
|
不外借区 |
|
|
图书区 |
|
|
二楼 | 阅览区 |
|
儿童区 |
|
白鸽巢公园黄营均图书馆 ﹣ 设施
位置 | 阅览 座位 |
设施数量 | |
---|---|---|---|
楼层 | 区域名称 | ||
一楼 | 接待处 |
-- |
|
自助服务区 | 9 |
|
|
阅览区 | 48 |
|
|
不外借区 | -- | ||
图书区 | -- | ||
二楼 | 阅览区 | 24 | -- |
儿童区 | 50 | -- |
位于白鸽巢公园内,由秘鲁华侨黄营均先生捐资设立,于1999年开放。该馆总面积为675平方米,分为两层,包括上层的儿童阅览室、儿童休憩区和下层的阅览区,而阅览区则分为书籍阅览区和期刊阅览区。藏书约21,191册,各地报纸56种,杂志134种,阅览座位131个。
青洲图书馆
开放时间:星期一 14:00 - 20:00,星期二至星期日 08:00 - 20:00 (农历年除夕下午二时后及公众假期休馆)
图书馆活动: “源来有健康"生活讲座 (2016年下半年) [+更多]
地址:澳门青洲和乐坊大马路281号美居广场第2期4楼
电话:(853) 2822 5783, 2838 1767
传真:(853) 2822 5474
附近之图书馆: 望厦图书馆 、 纪念孙中山公园黄营均图书馆 、 黑沙环公园黄营均图书馆 、 黑沙环公园黄营均儿童图书馆
青洲图书馆 ﹣ 服务
位置 | 服务 / 功能 / 用途 | |
---|---|---|
区域名称 | ||
出入口旁 |
|
|
接待处 |
|
|
报刊区 |
|
|
阅览区 |
|
|
图书区 |
|
|
自修区 |
|
|
儿童览区 |
|
|
多媒体区 |
|
青洲图书馆 ﹣ 设施
位置 | 阅览座位 | 设施数量 | |
---|---|---|---|
区域名称 | |||
出入口旁 |
24小时自助还书机1部
|
||
接待处 |
影印机1部
自助借还书机1部 图书灭菌机1部
饮水机1部 储物柜2组
|
||
报刊区 | 22 |
字体放大机1部
蓝光播放机1部
|
|
阅览区 | 19 |
--
|
|
图书区 | 12 |
电脑1部(Webpac) |
|
自修区 | 6 |
视障阅读机1部
|
|
儿童区 | 18 |
电脑1部(Webpac)
|
|
多媒体区 | 8 |
电脑8部(互联网)
|
位于青洲美居广场四楼,开设于1995年,是当时澳门首家採用图书防盗系统的公共图书馆,开馆后即成为该区民众的文化、教育、资讯与休闲中心。
全层面积为482平方米,分阅览区、报刊区、多媒体区、儿童区与自修区等。馆藏以视听资料、儿童、医疗及保健类书籍为主,提供读者证办理、视听资料及图书资料借阅、资料影印、查阅《澳门特别行政区公报》、报刊杂志阅览、宽频上网、电子数据库等服务。藏书约31,154册,影音资料2,052件,各地报纸61种,各类杂志216种,阅览座位85个。
青洲山
因岛上绿树苍翠,故称青洲,又称绿岛。1889年澳葡当局由莲峰庙周边填海成堤,使澳门半岛与之相连。
望厦图书馆
开放时间:星期一 14:00 - 20:00,星期二至星期日 08:00 - 20:00(农历年除夕下午二时后及公众假期休馆)
图书馆活动: 儿童阅读推广计划之「走进绘本之旅」故事工作坊 (5-6月) [+更多]
地址:澳门慕拉士大马路178-182号望厦社屋望善楼3楼 B3
电话:(853) 2831 7288
传真:(853) 2848 1963
附近之图书馆: 青洲图书馆 、 纪念孙中山公园黄营均图书馆 、 黑沙环公园黄营均图书馆 、 黑沙环公园黄营均儿童图书馆
望厦图书馆 ﹣ 服务
位置 | 服务 / 功能 / 用途 | |
---|---|---|
区域名称 | ||
接待处 |
|
|
儿童阅览区 |
|
|
报刊阅览区 |
|
|
阅览区 |
|
|
影音资料室 |
|
望厦图书馆 ﹣ 设施
位置 | 阅览座位 | 设施数量 | |
---|---|---|---|
区域名称 | |||
接待处 |
自助借还书机1部
图书灭菌机1部
影印机1部
饮水机1部
储物柜1组
|
||
儿童阅览区 | 28 |
|
|
报刊阅览区 | 25 |
字体放大机1部
|
|
阅览区 | 30 |
电脑1部 ( Webpac )
|
|
影音资料室 | 6 |
电脑6部 ( 互联网 )
|
开设于1988年,是一幢三层建筑物,座落于望厦新邨内。2011年4月,因应望厦社会房屋重建计划的清拆工程而暂停服务;同年12月,迁至望厦社屋望善楼三楼重新开放。
新馆全层面积为360平方米,分为四个区域,包括阅览区、儿童阅览区、报刊阅览区及影音资料室等。全馆有阅览座位90个,6台宽频上网、影音资料服务的电脑及1台字体放大机。
为配合望厦社区的发展,以及考虑到读者的需求,馆藏以儿童书刊、亲子教育类及长者护理书籍为主,方便附近学校的中小学生、家长及长者借阅。藏书量约29,254册,各地报纸53种,各类杂志105种。
该馆主要提供读者证办理、图书借阅、资料影印、报刊杂志阅览、宽频上网及检索电子数据库等服务。
位于通往望厦坊之石阶旁刻有盾徽之石块
置于1847年(清道光廿七年),为当年葡萄牙人进佔望厦,开闢马路时所置。
望厦山
原名莲峰山,因形状似莲花,又称莲花山,明末时曾有另一名叫莲叶岭。山南有望厦村,所以又名望厦山。
莲峰庙、莲峰庙旁刻有葡国盾徽之石块
曾为林则徐驻节之处,约建于明万历廿年(1592年),为澳门三大古剎之一。
莲峰庙旁刻有葡国盾徽之石块
为1848年葡萄牙人进佔关闸,开闢马路时所置。
望厦观音古庙(观音仔庙)
是比观音堂歷史更长的古庙。据说在明朝中叶已建成,期间数度重修,清同治六年(1866年)重修扩建时立有碑志为据。
望厦炮台
始建于1849年,80年代始改建成澳门旅游学院。
普济禅院(观音堂)
起源可追溯至明天启七年(1627年),内有一张石桌、四条石凳,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即在此处签订。

纪念孙中山公园黄营均图书馆
开放时间:星期一 14:00 - 20:00,星期二至星期日 08:00 - 20:00(农历年除夕下午二时后及公众假期休馆)
图书馆活动: [+更多]
地址:澳门何贤绅士大马路纪念孙中山市政公园
电话:(853) 2855 9020
传真:(853) 2855 9021
附近之图书馆: 青洲图书馆 、 望厦图书馆 、 黑沙环公园黄营均图书馆 、 黑沙环公园黄营均儿童图书馆
纪念孙中山公园黄营均图书馆 ﹣ 服务
位置 | 服务 / 功能 / 用途 | |
---|---|---|
区域名称 | ||
图书馆外围 |
|
|
接待处 |
|
|
报刊阅览区 |
|
|
阅览区 |
|
|
不外借区 |
|
|
儿童阅览区 |
|
|
影音资料室 |
|
纪念孙中山公园黄营均图书馆 ﹣ 设施
位置 | 阅览座位 | 设施数量 | |
---|---|---|---|
区域名称 | |||
图书馆外围 |
自助还书机1部
|
||
接待处 | 8 |
饮水机1部 电脑1部(Webpac) 自助借还书机1部 影印机1部 图书灭菌机1部
储物柜1组
|
|
报刊阅览区 | 19 |
字体放大机1部
|
|
阅览区 | 20 |
--
|
|
不外借区 |
--
|
||
儿童阅览区 | 13 |
--
|
|
影音资料室 | 8 |
电脑6部(互联网)
蓝光播放机1部
|
位于纪念孙中山公园(鸭涌河公园)内,于1996年正式开放,是由黄营均先生筹设的图书馆,2014年1月24日迁往该馆附近的新馆。
新馆是由园内的一所餐厅改建而成,旨在为市民提供更舒适的阅读环境。新馆面积为459平方米,提供阅览座位68个,设有阅览区、影音资料室、儿童阅览区及报刊阅览区。馆内藏书约13,940册,影音资料1,181件、各地报纸53种,各类杂志105种。

黑沙环公园黄营均图书馆
开放时间:星期一 14:00 – 24:00,星期二至星期日 08:00 – 24:00 (农历年除夕下午二时后休馆,正月初一、二及三休馆,其他公众假期照常开馆)
图书馆活动: [+更多]
地址:澳门黑沙环劳动节大马路黑沙环公园(南)
电话:(853) 2845 1830
传真:(853) 2845 0353
附近之图书馆: 青洲图书馆 、 望厦图书馆 、 纪念孙中山公园黄营均图书馆 、 黑沙环公园黄营均儿童图书馆
黑沙环公园黄营均图书馆 ﹣ 服务
位置 |
服务 / 功能 / 用途 |
||
---|---|---|---|
区域名称 |
早上8:00至晚上8:00 |
晚上8:00至晚上12:00及公众假期 |
|
图书馆外围 |
|
|
|
接待处 |
|
|
|
影音资料室 |
|
不对外开放 | |
不外借区 |
|
|
|
阅览区 |
|
|
黑沙环公园黄营均图书馆 ﹣ 设施
位置 | 阅览座位 | 设施数量 | |
---|---|---|---|
区域名称 | |||
图书馆外围 |
自助还书机1部
|
||
接待处 |
自助取预约书柜1组
图书灭菌机1部
自助借还书机1部
影印机1部 饮水机1部
储物柜1组
|
||
影音资料室 | 17 |
电脑8部(互联网)
字体放大机1部 蓝光播放机1部
|
|
不外借区 | |||
阅览区 | 44 |
电脑1部 (Webpac) |
由黄营均先生捐款设立,于2004年开放。该馆座落于黑沙环公园内,面积为220平方米,设有阅览区、影音资料室、报刊阅览区,供市民休闲学习之用。
馆内藏书约为7,189册,影音资料1,166件,各地报纸55种,杂志88种,阅览座位61个。(由2011年7月2日起,儿童阅览区迁往黑沙环公园黄营均儿童图书馆。)

黑沙环公园黄营均儿童图书馆
开放时间:星期一 14:00 - 20:00,星期二至星期日 08:00 - 20:00(农历年除夕下午二时后及公众假期休馆)
图书馆活动: [+更多]
地址:澳门黑沙环劳动节大马路黑沙环公园(北)
电话:(853) 2843 7077
传真:(853) 2845 0353
附近之图书馆: 青洲图书馆 、 望厦图书馆 、 纪念孙中山公园黄营均图书馆 、 黑沙环公园黄营均图书馆
黑沙环公园黄营均儿童图书馆 ﹣ 服务
位置 | 服务 / 功能 / 用途 | |
---|---|---|
区域名称 | ||
图书馆外围 |
|
|
接待处 |
|
|
阅览区 |
|
|
不外借区 |
|
黑沙环公园黄营均儿童图书馆 ﹣ 设施
位置 | 阅览座位 | 设施数量 | |
---|---|---|---|
区域名称 | |||
图书馆外围 |
自助还书机1部
|
||
接待处 |
自助借还书机1部
图书灭菌机1部 电脑1部(Webpac) 饮水机1部 |
||
阅览区 | 65 |
投影机1部
小型音响1组 储物柜1组
|
|
不外借区 |
--
|
是澳门首间儿童图书馆,座落于黑沙环公园北面,与黑沙环公园黄营均图书馆南北相对。该馆前身为北区综合市民服务中心,后改建为儿童图书馆。2011年7月2日以童话爱丽丝梦游仙境为图书馆的佈置主题正式对外开放,及后于2012年12月1日以卡通人物喜羊羊与灰太狼重新包装。
全馆面积210平方米,设有一圆形儿童游戏空间,用作儿童游玩及举办活动。藏书约8,024册,影音资料977件,各类杂志55种,阅览座位65个。
氹仔图书馆
开放时间:星期一 14:00 – 24:00,星期二至星期日 08:00 – 24:00 (农历年除夕下午二时后休馆,正月初一、二及三休馆,其他公众假期照常开馆)
图书馆活动: 2021年“图书馆e学堂”课程 (10-11月)-移动通讯设备应用课程 [+更多]
地址:氹仔成都街中央公园地库1层
电话:(853) 2884 3105, 2884 3172
传真:(853) 2884 3607
氹仔图书馆 ﹣ 服务
位置 |
服务 / 功能 / 用途 |
||
---|---|---|---|
区域名称 |
早上8:00至晚上8:00 |
晚上8:00至晚上12:00及公共期假 |
|
接待处 |
|
|
|
影音资料室 |
|
不对外开放 |
|
报刊阅览区 |
|
|
|
阅览区 |
|
|
|
儿童阅览区 |
|
开放时间为08:00-20:00 |
|
24小时还书箱 (公园外围) |
|
|
氹仔图书馆 ﹣ 设施
位置 | 阅览座位 | 设施数量 | |
---|---|---|---|
区域名称 | |||
接待处 |
自助借还书机3部
图书灭菌机2部
饮水机1部 |
||
影音资料室 | 36 |
电脑12部(互联网)
蓝光播放机3部
影印机2部
自助打印机1部 视障阅读机1部
|
|
报刊阅览区 | 48 |
电脑2部(Webpac)
|
|
阅览区 | 179 |
电脑2部(Webpac)
字体放大机2部 图书扫描器1部
|
|
儿童阅览区 | 134 |
电脑6部(互联网)
|
|
24小时还书机 (公园外围) |
24小时还书机1部
|
位于氹仔中央公园地库,于2015年4月15日起以试运行形式对外开放,并于同年9月1日正式开幕。全层面积为2,200平方米,是目前可供读者使用空间最大的公共图书馆。馆内採用大量的透光玻璃门窗作为分隔设计,大大提高了馆内的自然採光度。
该馆设置了四个主要区域,包括阅览区、儿童图书馆、报刊阅览区及影音资料室,当中设置了儿童剧场、户外花园、多功能室、育婴室,以及设于公园层的自助还书服务站等。馆内提供阅览座位约417个,藏书约83,900册(包括儿童图书约29,329册)及5,415件的影音资料,预计氹仔图书馆的最大馆藏量可达150,000册(件),提供各地报纸89种、期刊387种。

路环图书馆
是一幢建于1911年的古朴优雅的葡式建筑物,座落于路环十月初五马路。前身为路环公局市立学校,是当时离岛三间小学之一。后来几易用途,直至1983年被改建为图书馆。
该馆面积为170平方米,提供22个阅览座位,馆藏书籍以儿童读物及通俗小说为主。藏书约7,823册,各地报纸45种,各类杂志35种。
三圣宫庙 (路环)
圣方济各教堂
观音庙 (路环)
天后古庙 (路环)
谭公庙

石排湾图书馆
开放时间:星期一 14:00 – 24:00,星期二至星期日 08:00 – 24:00 (农历年除夕下午二时后休馆,正月初一、二及三休馆,其他公众假期照常开馆)
公共图书馆消息: 石排湾图书馆正式启用 集学习与休闲综合功能 提供优质阅读体验
图书馆活动: 过去•现在•未来——公共图书馆馆藏狄更斯的图书推介 [+更多]
地址:路环蝴蝶谷大马路石排湾社区综合大楼6楼
电话:2826 1631, 2826 1633
传真:2826 1635
石排湾图书馆 ﹣ 服务
位置 |
服务 / 功能 / 用途 |
|
区域名称 |
早上8:00至晚上8:00 |
晚上8:00至晚上12:00及公共期假 |
接待处 |
|
|
报刊阅览区 |
|
|
一般阅览区 |
|
|
儿童图书馆 |
|
开放时间为08:00-20:00 (晚上8:00至晚上12:00不对外开放) |
影音资料区 |
|
不对外开放 |
多功能室 |
|
不对外开放 |
团体讨论室 |
|
不对外开放 |
出口处 |
|
|
石排湾图书馆 ﹣ 设施
位置 |
阅览座位 |
设施数量 |
区域名称 |
||
接待处 |
|
储物柜1组 自助借还书机2部 图书灭菌机1部 |
报刊阅览区 |
126 |
字体放大机2部 电脑2部(Webpac) |
一般阅览区 |
122 |
电脑1部(Webpac) 饮水机2部 自助借还书机1部 图书灭菌机1部 自助影印机1部 图书扫描器1部 |
儿童图书馆 |
52 |
|
影音资料区 |
13 |
电脑13部(互联网) 蓝光播放机2部 |
多功能室 |
60 (需预约) |
即时传译系统1套 高解像投影机1套 会议咪1套 |
团体讨论室 |
16 (需预约) |
|
出口处 |
|
自助还书机1部 |
位于路环蝴蝶谷大马路石排湾社区综合大楼6楼的石排湾图书馆,于2019年9月24日起正式投入服务。全馆总面积为2,074平方米,阅览座位超过300个,是区内集共享学习、休闲和社交功能于一身的综合型公共图书馆。现有馆藏量图书约为58,361册及6,620件影音资料,预计最高馆藏量可达约75,000册(件)。在空间设计上,该馆着重空间环境的塑造,除个人阅览空间外,还设置了多功能室、团体讨论室、亲子互动区等人与人之间进行互动的区域,让图书馆成为区内的重要公共场所。除一般图书馆功能及区域包括报刊阅览区、阅览区、自修区、儿童阅览区及影音资料区外,馆内亦设置育婴室、自助设备服务站等,提供优质且便民的阅读体验与空间。
议事亭藏书楼
位于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新马路)市政署大楼内,以葡国玛弗拉修道院的图书馆 (Biblioteca do Convento de Mafra)为设计蓝本,装潢和傢具陈设具有浓厚的古典气息。《澳门新闻》(Notícias de Macau)先后在1949年及1951年转载《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和发表评论文章,赞扬这间图书馆的设计,并认为该馆是当时东方最豪华的图书馆之一。
该馆在1929年启用,是澳门中央图书馆的前身,也是服务时间最长和馆藏价值较高的图书馆之一。目前专门收藏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的外文古籍,特别是葡萄牙在非洲及远东的歷史文献,其中不乏珍品。此外,还有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葡文报纸,包括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也是澳门有史以来第一份报纸,即1822年创刊的葡文《蜜蜂华报》(A Abelha da China)。
市政署大楼(旧市政厅)
前身是中国的议事亭,回归前称为市政厅。议事亭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为中国官员来澳会见葡人头目,处理在澳葡人具体事务、传达朝廷政令之地。
议事亭前地
因议事亭(即今市政署大楼)而得名。围绕前地一带的楼宇都是在19世纪末兴建的。
邮政局大厦
1929年落成。由当年的工务局华人建筑师陈焜培设计。
仁慈堂大楼
始建于18世纪,但整幢建筑物在19世纪被改建,目前所见的大楼改建于1905年。
圣母玫瑰堂(板樟堂)
1587年(明万历十五年)由多明我会教士始建,是澳门最古老的教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