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中学习:何东藏书楼的古籍数码化工作
黄洁碧*
澳门公共图书馆近年开展了数项数码化工作,包括:馆藏珍贵中文古籍 (电子书) 、抗战时期澳门新闻剪报资料 (资料库) 、馆藏外文报刊 (资料库) 及馆藏海报 (资料库) 。其中“馆藏珍贵中文古籍 (电子书) ”是将何东藏书楼的十六套嘉业堂藏书及一套《香山县志》经外判扫描,再制作成古籍电子书。兹将其背景、过程及进展,概述如下:
背景
何东图书馆大楼建于1894年前,原为官也夫人大宅,经多次转让,何东爵士在1918年购入。至其1956年逝世,家人遵嘱将该物业赠予澳门政府,并捐款二万五千港元购置中文图书,建立一所收藏中文书籍的公共图书馆,命名为何东图书馆。1958年8月1日对外开放。作为澳门歷史城区的一部分,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新大楼投入服务,成了兼具藏书楼和现代图书馆功能的人文阅读空间。
何东藏书楼位于何东图书馆旧大楼二楼,收藏中文书籍约二万册。何东藏书楼现藏有线装书及精、平装书各约一万册,其中1912年前的中文古籍约5,000多册。馆藏主要有以下七类型:嘉业堂藏书、西方传教士的宗教着作、传统蒙学着作及近代新式教科书、汉洋合璧汉语教科书、地方史料、洋务运动时期的线装军事教科书及重要赠书。
位于澳门岗顶前地3号的何东图书馆
何东藏书楼线装书室
何东藏书楼现藏的中文古籍,以近代着名藏书家刘承干“嘉业堂”旧藏的十六种善本最为珍贵。这十六套书为:《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通鉴纪事本末补后篇》、《太平御览》、《桯史》、《三朝要典》、《雍大记》、《中兴纲目》、《皇明大政记》(明钞本)、《圣政记》、《皇明大政记》(明崇祯刊《皇明史概》本)、《皇明大训记》、《皇明大事记》、《罪惟录》、《江南野史》、《国朝典故》及《资治通鉴大事录》。
刘承干,浙江吴兴人,字翰怡,号贞一,晚年自称嘉业老人。刘家经营缫丝,富甲一方。刘承干喜爱收藏古籍图书,清光绪帝死后,捐款在崇陵植树,宣统帝颁赐九龙金匾“钦若嘉业”。1920-1924,刘承干在浙江南浔镇建成藏书楼,命名为嘉业堂。自1933年后,刘氏家道中落,不得不变卖藏书,辗转流传,其中十六种在1950年代由澳葡政府购得,成为当年何东藏书楼,也是现今的文化局澳门公共图书馆,最重要的馆藏。
在这十六种善本古籍中,以《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最为珍贵。翁方纲(1733-1818),歷任广东、江西、山东等地学政,官至内阁学士。翁氏勤于着述,尤以书法驰誉于世,位居清代四大家之首。翁方纲于干隆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参与修书,先后断续参与《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近二十年。《四库提要稿》爲翁氏手书稿笺。此稿是翁氏在四库馆中担任“校办各省送到遗书纂修官”,负责校阅採进图书之时所撰的札记及提要稿,涉及经史子集四部和丛书,共着录经眼图书1,000余种,数量庞大。此稿是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四库全书》以及《四库全书总目》编纂原始记录,对于研究《四库全书》这部旷世鉅编,具有重大意义。鑑于《四库提要稿》是《四库全书》编纂史上的重要文献,又是着名学者、书法家翁方纲的亲笔真迹,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以及艺术价值,2010年被收录于中国文化部评定公佈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第三批)之内。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
2010年《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明末清初人张星曜的《通鉴纪事本末补后篇》稿本也甚为珍贵,近年也成为了海峡两岸一些学者的研究对象。此稿内容主要从史事和义理两个方面来闢驳佛道二教,补正儒学,书后又附有《家学源流》。对于了解张星曜这位重要的中国天主教教徒的思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除稿本外,“嘉业堂”旧藏十六种中还有数种重要的明清抄本,其中明抄本《太平御览》,今存99册,仅缺一册10卷。宋四大书,以《太平御览》最先,次为《太平广记》、《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太平御览》的宋刻本有数种,可惜国内皆已湮灭不存,今传世者皆为残本。因此,何东图书馆所藏此本甚为珍稀,而且上有近代着名学者、藏书家缪荃孙的校语,增添了它的学术价值。
《桯史》为《四库全书》文澜阁抄本的零种,由岳飞的孙儿岳珂所撰。“桯”是“床前几”的意思,此书为宋代着名笔记,载录北宋与南宋杂事共一百四十余条。《四库全书》先后共抄写七部,分别藏于文源阁、文渊阁、文津阁、文溯阁、文汇阁、文宗阁和文澜阁。文澜阁本在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二次攻入杭州时损失大半,散逸的《四库全书》中包括《桯史》一册,后为刘承干所得。文澜阁本《桯史》,卷一至卷三合为一册。钤有“古稀天子之宝”白文印及“干隆御览之宝”朱文印。
至于刻本,顾秉谦、徐绍言等纂修的《三朝要典》为明天启六年的内府本。开本阔大,字大行疏,墨色润泽,与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本不同,是难得一见的明代皇家刻印之书。明嘉靖本《雍大记》是古代雍州(今陕西、甘肃及青海额济纳地区)的地方志,此书传世仅三、四部,何东藏本虽属后印,亦为少有之物。
此外,明朝天启年间首辅朱国祯《皇明史概》六种中的《皇明大政记》、《皇明大训记》、《皇明大事记》,是明代崇祯年间(1628-1644)的刻本,记载了明朝掌故、朝章典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社会风俗、中外交通、倭祸边患、人物传记以及农民起义、市民暴动等内容 。因曾被清朝列为禁书,所以流传不多,于今颇为可贵。
何东图书馆古籍藏书中有一定数量的澳门地方文献。明清时期,澳门隶属香山县管辖,所以《香山县志》中有不少关于澳门的史料。中国古代有续修方志的传统,由明代至民国,《香山县志》先后至少纂修了九次,其中明代三次、清代五次、民国一次。何东图书馆所藏《香山县志》计有三种,分别是清干隆年间知县暴煜修、李卓揆辑《香山县志》十卷,干隆年间刻本;清道光年间知县祝淮修、黄培芳等辑《香山县志》八卷,道光七年(1827)刻本;民国年间知事厉式金修、汪文炳等纂《香山县志续编》十六卷,民国十二年(1923)刻本。其中以清干隆年间刻本最为珍贵。
2015年4月本馆对馆藏较为珍贵的文献古籍作评估,按照其歷史文化价值订定处理的优先次序,甄选出何东藏书楼最珍贵的十六套清刘承干嘉业堂藏书及清干隆版《香山县志》,共17种,654册,共计35,000叶。
序号 |
书名 |
版本 |
册数 |
约每册叶数 |
约总叶数 |
半叶版面 |
半叶版框 |
1 |
皇明大事记 |
明崇祯刊 《皇明史概》本 |
47 |
70 |
3,290 |
26.5x15.0 |
21.9x14.6 |
2 |
资治通鉴大事录 |
稿本 |
48 |
85 |
4,080 |
27.6x13.6 |
--- |
3 |
国朝典故 |
明钞本 |
32 |
85 |
2,720 |
27.9x14.6 |
19.3x12.7 |
4 |
皇明大政记 |
明崇祯刊 《皇明史概》本 |
33 |
40 |
1,320 |
26.6x15.4 |
21.6x14.8 |
5 |
三朝要典 |
明天启六年 内府刊本 |
22 |
45 |
990 |
31.2x18.1 |
26.8x18.1 |
6 |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 |
稿本 |
150 |
--- |
1,600 |
31.2x19.0 |
20.7x14.0 |
7 |
通鉴纪事本末补后编 |
稿本 |
40 |
40 |
1,600 |
24.0x13.0 |
--- |
8 |
圣政记 |
明钞本 |
10 |
65 |
650 |
26.5x15.0 |
20.5x14.2 |
9 |
皇明大政记 |
明钞本 |
18 |
100 |
1,800 |
32.1x19.7 |
25.2x19.1 |
10 |
皇明大训记 |
明崇祯刊 《皇明史概》本 |
16 |
40 |
640 |
26.5x15.5 |
21.4x15.2 |
11 |
太平御览 |
明钞本 |
99 |
100 |
9,900 |
26.6x15.6 |
22.1x15.3 |
12 |
桯史 |
四库全书本 |
1 |
50 |
50 |
27.4x15.3 |
20.5x13.8 |
13 |
雍大记 |
明嘉靖刊本 |
20 |
30 |
600 |
25.7x15.2 |
20.0x15.0 |
14 |
江南野史 |
清钞本 |
4 |
25 |
100 |
29.0x16.0 |
--- |
15 |
中兴纲目 |
清钞本 |
10 |
42 |
420 |
26.1x15.0 |
--- |
16 |
罪惟录 |
清钞本 |
100 |
43 |
4,300 |
29.2x15.7 |
--- |
17 |
香山县志 |
清干隆年间刻本 |
4 |
--- |
700 |
23.7x14.5 |
19.3x14.5 |
本馆邀请专业公司进行扫描外判工作。格式分三个等级:400 dpi,24bit彩色TIFF输出 (供储存及出版); 400 dpi,24bit彩色PDF输出 (供馆内阅览); 150 dpi,24bit彩色JPEG输出 (供网路利用), 并于影像的右下方加设识别防伪浮水印。
TIFF档加了24校色版(ColorChecker),方便印刷时核对调色。
JPEG档的右下方加设识别防伪浮水印
在工作开展前,为避免对古籍造成伤害,本馆修復人员为数位化工作人员,包括外判人员及兼职人员,举办了一场工作坊,讲解注意事项,包括:
工作的注意事项:
- 进入库房前要用清洁剂洗手,保持手部清洁与干爽; 建议配带口罩;
- 手部及身上不可配戴饰物,以避免勾住或直接、间接伤害文物,包括:戒指、手表、手链等;
- 适当修整手指甲,不涂指甲油或指甲饰物;
- 配戴干净手套,不可用手直接碰触文物;
- 手套最佳每天下班前用清洁剂清洗,凉干后翌日使用;假若使用到一定残破时,更换新的手套;
- 衣服穿着简洁,或可穿着工作服;冬季注意厚衣造成的不便 (特别注意容易产生静电 的毛衣) ;
- 保持工作环境清洁、净空与通道顺畅,不可将饮料食物携入工作区;
- 工作期间应避免古籍受阳光直接照射;
- 工作期间不可用手机,有需要时,即暂停工作,并离开工作区间。
开展前,本馆举办了一场工作坊,向所有工作人员讲解注意事项。
兼职人员听完讲解后,进行练习。
持拿古籍注意事项:
- 持拿文物时注意平衡,持拿中心点,手掌心向上;
- 古籍最好双手持拿;
- 交收古籍时,最好以托盘下垫不织布形式来承运;
- 移动古籍时,应把古籍放在桌上,然后另一人在桌上拿走;
- 移动原件时,尽量以整套为原则,原件的附属物应随原件移动,以免 散失;
- 文物古籍不可放于电脑主机、屏幕等热源旁边。
由于馆藏中文古籍的部分纸张,属于纸质较脆和较薄的竹纸,因此,在扫描过程中,纸张另一面的文字内容容易映到影像上。
为改善影像效果,本馆採用垫纸的方法并取得满意的扫描效果,具体操作简述如下:
- 用稀浆煳把单宣托为夹宣,并上墙绷干;
- 夹宣下墙,双面涂蜡再砑光;
- 用水笔把夹宣「裁切」成适当的大小及毛边;
- 打开古籍检查以瞭解古籍的保存状况,若发现有脏物,用长锋羊毛排扫轻力扫走;
- 用铁氟龙骨刀穿过纸叶之间,测试有否黏连;
用水笔把夹宣「裁切」成适当大小及毛边
用铁氟龙骨刀穿过纸叶之间,测试有否黏连。
- 用厚无纺布穿入纸叶之间,使其留有距离,让涂蜡砑光后的夹宣更易垫入;
- 因垫纸太厚,影响操作,所以每次只能垫纸十 多叶,扫描完毕,将原垫纸抽出,再往后垫十多叶,如此动作重复数次,直至一本古籍完成 扫描为止;
- 在垫纸及抽回垫纸的过程中,要极度小心谨慎,动作不能太快,否则很易破坏古籍。
工作人员细心地为每页古籍进行垫纸
极度小心地抽回垫纸
垫纸后,可避免纸张另一面的文字内容映到影像上。
扫描后的校对过程,也遇到颇多问题,如:影像缺漏、模煳、有不正常彩光、左右倒转、文字错位、缺字、纸屑盖字、书叶粘连、折角、夹有纸条等。虽然扫描只花三个月时间,但影像反覆校对和古籍修復等,则花了两年时间 ......。
本馆的嘉业堂藏书 |
点算古籍 |
核对古籍 |
讲解问题及注意事项 |
古籍扫描 |
核对已扫描的古籍影像 |
图像修正的前后对比,举例如下:
1.文字错位
《大平御览》明钞本 第三十九册063 (第63张放大)
修正前 | 修正后 |
2. 不正常彩光
《大平御览》明钞本 第六十一册015 (第15张放大)
修正前 | 修正后 |
3. 纸条盖字
《三朝要典》明天启六年内府刊本 第一册011 (第11张)
修正前 | 修正后 |
4.纸条盖字
《罪惟录》清钞本 第十九册(志) 006 (第6张)
修正前 | 修正后 |
5.补回部首的小纸张
《中兴纲目》清钞本 第八册018 (第18张)
修正前 | 修正后 |
6.补回缺字
《圣政记》明钞本 第五册019 (第19张)
修正前 | 修正后 |
7.修復摺角
《通鉴纪事本末补后编》稿本 第十九册011 (第11张放大)
修正前 | 修正后 |
2017年,本馆已完成所有扫描档的反覆核对及修正工作。
2019年,将这批古籍的部分影像进行了古籍电子书制作的测试 :
测试画面一
测试画面二
测试画面三
公共图书馆管理厅计划于2021年开展《馆藏珍贵中、西文古籍数码化计划》,包括将上述已扫描的十六套清刘承干嘉业堂藏书及清干隆版《香山县志》,合共17套654册中文古籍的扫描档,制作成电子书并建设古籍电子书平台。
预计2022年,读者可透过网上平台免费查阅本馆珍贵的古籍馆藏。
<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澳门古籍藏书 / 邓骏捷 . – 香港:三联书店, 2012, 页21-33。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辗转澳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0年07月26日, 第08 版
“书藏濠江 翰墨飘香:何东藏书楼古藉珍藏与数码化”. 中文古籍整理与版本目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文集), 2016
*黄洁碧,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公共图书馆管理厅高级技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