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阅读时代

文字:余盈、林春燕 图片:李佩祯、受访者提供

 

电子阅读时代

随着现代读者对数字阅读的需求不断增长,纸电一体化是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不可分割的整体。特区政府与时并进,在推动“阅读之城”建设中不断丰富文化局公共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平台,积极响应智慧城市发展的号召。今年,又新增四个全新平台:LendeBook.com、OverDrive eBooks、Miss Humblebee’s Academy以及澳门公共图书馆有声书,大大满足了市民搜索不同电子书籍资源的求知慾。本期专题,将从使用者和专家的不同角度,探索公共图书馆提供的电子阅读平台特色,以及它们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电子阅读平台未来趋势等方面内容,让市民透过专题介绍,轻轻松松地于互联网的海洋中觅得自己的“梦中情‘书’”。

 

文化局公共图书馆2024年新增四个电子资源平台

1-LendeBook.com

中文

电子书

提供超过12,000册中文电子书及有声书选择。这些电子资源被分类为文学小说、语言学习、亲子教育、休闲旅游、科学科普、商管财经、设计艺术及医药等类型,不论是小朋友还是大朋友均能找到心中所爱。

2-OverDrive eBooks

葡萄牙文|英文

电子书|有声书

有众多葡萄牙文及英文电子书、有声书选择,读者可以按照主题分类选择图书,涵盖了科学、文学、社会科学、商业管理及儿童读物等。更贴心推出儿童少年、青少年小说读物及非小说读物的主题分类,方便家长或青少年快速找到适合阅读的电子书资源。

3-Miss Humblebee’s Academy

英文

儿童学习

 

为3至6岁儿童度身订造的学习平台,覆盖了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包括数学、科学与社会研究、语言、艺术及音乐等多个领域。平台内还有多个寓学习于娱乐的游戏,激发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家长可以使用平台提供的线下辅助材料,让学习资源延伸至家庭生活中。

4-澳门公共图书馆有声书

中文

儿童学习|有声书

文化局公共图书馆从馆藏精心挑选出多个由澳门本地作家创作的儿童故事,并将它们录制成粤语故事有声书,目前一共有60本有声书选择。这些故事涵盖了澳门歷史与文化、激发儿童想像力与创意及培养良好品格等多个主题。时长大约5至10分钟不等,既不会令孩子们感到冗长乏味,又能令他们在短时间内感受到阅读乐趣。

点击阅读

 

更多电子资源供读者免费使用

电子书

udn读书馆

中文

註:3

一刻鲸选

中文

註:2、3

中华数字书苑

中文

註:2

华艺电子书

中文

註:2、3

电子杂志报纸

Flipster

英文

註:2

哈佛商业评论全球繁体中文版

中文

註:2

龙源期刊网

中文

註:1

天下杂志群知识库

中文

註:2

National Geographic Virtual Library

英文

註:1

EBSCO Newspaper Source Plus

英文

註:2

慧科新闻资讯服务

中文|英文

註:5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文

註:2

华侨报歷史资料库

中文

註:5

PressReader

多语言

註:3、5

电子资料库

Peterson's Test and Career Prep

英文

註:4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中文

註:2

华艺线上图书馆

中文

註:2

Access Science

英文

註:2

GALE IN CONTEXT │ Environmental Studies

英文

註:1

GALE PRIMARY SOURCES | Archives Unbound

英文

註:2

汉斯出版社国际开源中文学术期刊

中文

註:6

 

儿童学习

National Geographic Kids

英文

註:1

Little Kiss电子书

中文|英文

註:2

GALE IN CONTEXT | Elementary

英文

註:1

GALE EBOOK

英文

註:2

自然儿歌故事花园

中文

註:2

 

特藏资料库

註:6

线上互动学习课程

註:1

  • 中文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
  • 中文Adobe Photoshop 
  • 自学普通话

数码化馆藏资料库

  • 馆藏珍贵古籍电子书 註:6
  • 馆藏报刊资料库 註:6
  • 抗战时期澳门新闻剪报资料库 註:5

註:

1:澳门地区内无需登入即可以线上阅读。

2:澳门地区内无需登入即可以线上阅读(部份大专院校及政府机构内部网路除外)。

3:透过澳门公共图书馆读者帐号及密码登入借阅或离线下载APP内阅读。

4:澳门地区内透过文化局公共图书馆连结进入,需于该资源平台内註册个人帐户登入使用。

5:文化局公共图书馆馆内使用

6:无任何限制

数字翻页的乐趣:听听这三位云上E人怎么说图书馆电子资源

 

欧嘉欣

坚持亲子共读的在职妈妈

利用电脑或是手机进行学习是小朋友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我的儿子每周有四天都会使用电子资源。因为平时学习就频繁接触电子学习材料,所以休息时间我们更倾向于选择较少使用屏幕的有声书,收听各种精彩故事。

公共图书馆的“一刻鲸选”是我们最常用的平台,透过朗读者生动的声演,激发儿子的想像力。他会把想像到的画面与我分享,我认为这种知识的转化能加深孩子的理解力与记忆。此外,“National Geographic Kids”也是我们爱用的平台,它包含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还有各种短片辅助,让孩子能完全沉浸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

 

梁淑琪

电子书读者、社交平台澳门电子书阅读交流区管理者、澳门作家

我自2013年开始阅读电子书,主要是小说为主。在购买了开放的阅读器后,发现能从图书馆的电子书平台免费借阅各种电子书,阅读量大增。电子书能令我接触不同类型书籍,如心灵励志类和商业理财类,其中一些有关灵魂学的书更是改变了我的人生观。

电子书阅读在澳门仍属小众,我在社交平台建立电子书阅读交流区是希望更多人知道它的便利性,这将有助更好地推广阅读。我相信任何年龄的人都能养成阅读习惯,不管是纸本书还是电子书,都能打开一个新世界。

 

陈锦銮

在读博士生、活动监制及导演、小说作家

无论是学生还是在职,获取最新资讯都至关重要,查阅电子资源无疑是一种高效途径。在开展专业研究时,我主要使用校内的电子资源,公共图书馆的免费资源则为辅助。

 “哈佛商业评论全球繁体中文版”是我经常使用的公共图书馆电子资源平台,里面汇聚了大量有关国际经济与学术的文章,对我来说,这不仅有助于洞悉全球商业动态,还能拓宽专业研究及职业生涯视野。此外,公共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库涵盖了中国内地的学术期刊及论文资料,这对于我的研究或是授课,特别是需要专业术语的中英文转换时提供了便利。

 

一站式电子资源整合搜寻功能,上线!

为了让市民更方便地访问文化局公共图书馆提供的丰富电子资源,图书馆网站新增电子资源统一搜寻功能。该功能已进入测试阶段,读者可以轻松地在图书馆网站上输入关键词,统一检索包括电子书、电子杂志及电子资料库在内的多种电子资源。这个功能打破以往电子资源分散查找的局限,大大节省读者搜寻资料的时间与精力。

搜寻结果页面将直接展示相关电子资源的连结,点击可直接进入阅读或下载页面。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部分电子资源还与文化局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帐户实现无缝对接,市民只需登录自己的读者帐户,即可存取。

立即体验

第三批馆藏珍贵古籍电子书

第三批古籍电子书已于网站内的“数码化馆藏资料库”发佈,多本珍贵古籍可随时在线翻阅。

这批古籍电子书涵盖议事亭藏书楼、澳门中央图书馆及何东藏书楼的珍藏,总计35种96册。其中包括18世纪英国出版的《Medical Botany》(共3册)及其补充本《A Supplement to Medical Botany》(1册),这两部着作系统地记录了250多种植物的种类、外貌及医疗特性,并附有精美的插图,被视为经典的“药用植物图鑑”。《公余琐谈》一书则编译了100篇有关中国风俗习惯及小说篇章的文章,并以英、法两种语言呈现,旨在帮助当时的外国人学习中文。还有记录上世纪早期至80年代澳门各种社会资料的《澳门年鑑》、葡萄牙汉学家江沙维编纂的《洋汉合字汇》和《汉洋合字汇》以及中国西南纳西族特有的原始宗教东巴教的经书《东巴经》。读者可前往网站内数码化馆藏资料库页面,查阅这些珍贵的古籍电子书。


何东藏书楼馆藏《东巴经》

 

点击阅读

 

无论书以甚么形式出现,它都是书 ——专访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博士

 

谈到电子阅读及数码资源在当今图书馆体系中的份量时,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博士这样解读:“首先,我认为阅读是无分载体的。2013年新加坡举行的全球图书论坛,题目灵感源于莎士比亚一句名言‘A rose by any other name’,取名‘A book by any other name’,意思是无论书以甚么形式出现,它都是书。”由此可见,早在十多年前,电子阅读和数码资源就处于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战略位置。

 

近年电子资源发展更是迅勐,全球每天生产3.5quintillion(quintillion=1018)字节的数据,而这部分的电子资源也在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和开放资源比例中急剧上升。吴馆长指出,在大学图书馆内使用率甚高的非传统电子资源,如灰色文献(非正式出版文献)、学者库等,佔比更是超越了普通读者日常使用的电子书阅读资源。

 

 

在吴馆长看来,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实际上也可被看作是“知识”的化身,研究学者和一般读者如想获取一些学术性的资料和数据,过往的门槛都很高,不少知识版权都掌握在出版社的手上,是不“开放”的。然而,公共图书馆早从二百年前的“扫盲(Literacy)”教育转化为“素养(Literacies)”教育,这意味着开放“知识”是读者的共同渴求,图书馆如能把这些宝贵的研究成果变成电子资源开放,那么知识就能真的到达普罗大众手上,是公平且均衡分配的。

 

 

 

谈到邻近湾区城市公共图书馆在这方面的建设趋势时,吴馆长觉得深圳图书馆和广州图书馆就有不少数字服务和虚实融合的创新,但实体图书馆仍是有存在的必要,只是需要空间和业态重塑再造,跟上数字化时代的步伐,成为与读者互动的平台。吴馆长进一步指出做得较好的是欧洲数字图书馆(Europeana),它是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合作联盟,更为创意产业提供服务,很多人都可以因此受益,成为会学习、会创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