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舟引航,探秘澳门 ——访《小小探险家:小城大发现》作者蓝碧琪

文字_木寺

图片_Teddy Cho

 

“这就像是一场旅行,(书籍)带你前往不同的地方。”为了推广澳门文化,澳门国际研究所推出《小小探险家》系列图书。《小小探险家:小城大发现》正是来自葡萄牙、在童书出版领域深耕多年的蓝碧琪(Catarina Mesquita)在该系列中的首个作品,这本以澳门文化为背景的互动游戏书,旨在让读者成为真正的探险家,走到户外,探索小城,与澳门建立深层的联繫。

 

探索澳门:丰富多彩的文化宝藏

《小小探险家:小城大发现》以探险为主线,巧妙地将文化遗产、庆祝活动、美食传统和职业四大版块串联起来,为读者诉说澳门的过去与现在。蓝碧琪出生于葡萄牙,她对澳门的观察深受其文化背景影响。在创作过程中,出版机构澳门国际研究所秘书长梁安到(António Monteiro)为她补充了华人及土生葡人的视角,使书籍能够呈现出更为立体、多元化的澳门。合作方传承国际学校则希望透过此书让校内学生自小培养对澳门独特文化的认同感。

澳门面积仅有33.3平方公里,但在这片小小土地中,却隐藏着无数静待发掘的故事。翻阅书籍,读者将化身为澳门的探险者,深入探索小城的故事。在文化遗产版块中,读者会惊喜发现,澳门的东望洋灯塔竟是中国海岸的第一座现代灯塔。在庆祝活动版块,读者又会发现原来纪念圣人的澳门圣约翰节,还与1622年澳门成功击退荷兰人入侵的歷史相关。在职业版块中,特意介绍了澳门昔日的渔民社群——蜑家人(水上人),以职业角度体现澳门的歷史文化。除却传承文化外,创作团队还在书中的澳门地图上增设第四条大桥“澳门大桥”,展现当代澳门的发展活力。

 

感受澳门:多元共融的小城文化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会考虑所有的细节,每一件事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颜色鲜艳、插画精美是读者在阅读该书时最直观的感受。除却视觉上的追求,蓝碧琪更深入思考“插画能否传递出澳门的独特氛围”。她与巴西籍插画师陈德诚(Fernando Chan)合作多年,陈德诚曾在澳门生活,对于这座小城的风貌了如指掌,能够精准地刻画出澳门的人、事、物,让读者彷彿置身于澳门的大街小巷中。细看书中插画,读者更会发现不同肤色和年龄层的人物在小城中共生共存,这也是多元文化在澳门交织的真实写照。

在语言选择上,团队也别具巧思。书中的内文刻意採用了英文、葡文、中文的语言排序方式。为不懂中文和葡文的外国读者搭建阅读桥樑,团队首先选用了最普及的英文;排序第二的是受到澳门积极推广的官方语言葡文;最后中文部分则选择了澳门华人最常用的粤语。这三种语言的搭配,既反映澳门文化的多元性和包融性,也体现了团队对小城文化的尊重。在中葡翻译上,我们也可见译者的用心,译者巧妙地把“VAMOS AO TEATRO”译作“要唔要去睇大戏啊?”,紧贴澳门人的语言习惯。此外,书末还设置了日常单词教学版块,为读者提供学习多种语言的机会。目前,该书已经在澳门、香港、台湾、葡萄牙和巴西推广,让澳门的故事走向世界。

 

 

游戏澳门:连接世代的文化纽带

游戏是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每一页也穿插了不同的游戏,如计数、学习单词、寻找物品等等,形式丰富多样,这些游戏不仅能激发小读者的兴趣,还能有效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孩子们也有发言权。”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蓝碧琪特别注重让儿童提前体验这些游戏。她认为这个检测过程至关重要,创作不应仅仅依赖于成年人对儿童的看法,而该聆听儿童的反馈。本书的游戏设置对不同年龄层的读者而言难度各异,部分读者可能觉得游戏过于简单,而另一些则认为具有挑战性。团队尝试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反应,以平衡游戏的难度,确保每位读者都能在阅读过程中寻找到乐趣。

这本图书不仅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口,更是一座连接不同世代人群的桥樑。蓝碧琪分享道:“父母或祖父母常常认为自己知晓关于澳门的一切,但当他们和孩子一起阅读书籍时,会发现这座小城还存在许多未知的奇妙之处。”她解释,当儿童阅读这本书时,会向家人提问:“这个地方在哪里?这里发生了什么?”孩子需要家人的帮助来完成阅读,而家人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也必须阅读书籍。通过共读该书,构建了属于个人、家庭、社群甚至社会的澳门印象。未来,当读者谈及澳门时,想必会在不经意间忆记起翻阅《小小探险家:小城大发现》时的点滴回忆。

 

蓝碧琪拥有12 年儿童出版经验
蓝碧琪拥有12年儿童出版经验

 

蓝碧琪认为本书适合不同年龄层的读者阅读
蓝碧琪认为本书适合不同年龄层的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