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舟引航,探秘澳門 ——訪《小小探險家:小城大發現》作者藍碧琪

文字_木寺

圖片_Teddy Cho

 

“這就像是一場旅行,(書籍)帶你前往不同的地方。”為了推廣澳門文化,澳門國際研究所推出《小小探險家》系列圖書。《小小探險家:小城大發現》正是來自葡萄牙、在童書出版領域深耕多年的藍碧琪(Catarina Mesquita)在該系列中的首個作品,這本以澳門文化為背景的互動遊戲書,旨在讓讀者成為真正的探險家,走到戶外,探索小城,與澳門建立深層的聯繫。

 

探索澳門:豐富多彩的文化寶藏

《小小探險家:小城大發現》以探險為主線,巧妙地將文化遺產、慶祝活動、美食傳統和職業四大版塊串聯起來,為讀者訴說澳門的過去與現在。藍碧琪出生於葡萄牙,她對澳門的觀察深受其文化背景影響。在創作過程中,出版機構澳門國際研究所秘書長梁安到(António Monteiro)為她補充了華人及土生葡人的視角,使書籍能夠呈現出更為立體、多元化的澳門。合作方傳承國際學校則希望透過此書讓校內學生自小培養對澳門獨特文化的認同感。

澳門面積僅有33.3平方公里,但在這片小小土地中,卻隱藏着無數靜待發掘的故事。翻閱書籍,讀者將化身為澳門的探險者,深入探索小城的故事。在文化遺產版塊中,讀者會驚喜發現,澳門的東望洋燈塔竟是中國海岸的第一座現代燈塔。在慶祝活動版塊,讀者又會發現原來紀念聖人的澳門聖約翰節,還與1622年澳門成功擊退荷蘭人入侵的歷史相關。在職業版塊中,特意介紹了澳門昔日的漁民社群——蜑家人(水上人),以職業角度體現澳門的歷史文化。除卻傳承文化外,創作團隊還在書中的澳門地圖上增設第四條大橋“澳門大橋”,展現當代澳門的發展活力。

 

感受澳門:多元共融的小城文化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會考慮所有的細節,每一件事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顏色鮮豔、插畫精美是讀者在閱讀該書時最直觀的感受。除卻視覺上的追求,藍碧琪更深入思考“插畫能否傳遞出澳門的獨特氛圍”。她與巴西籍插畫師陳德誠(Fernando Chan)合作多年,陳德誠曾在澳門生活,對於這座小城的風貌了如指掌,能夠精準地刻畫出澳門的人、事、物,讓讀者彷彿置身於澳門的大街小巷中。細看書中插畫,讀者更會發現不同膚色和年齡層的人物在小城中共生共存,這也是多元文化在澳門交織的真實寫照。

在語言選擇上,團隊也別具巧思。書中的內文刻意採用了英文、葡文、中文的語言排序方式。為不懂中文和葡文的外國讀者搭建閱讀橋樑,團隊首先選用了最普及的英文;排序第二的是受到澳門積極推廣的官方語言葡文;最後中文部分則選擇了澳門華人最常用的粵語。這三種語言的搭配,既反映澳門文化的多元性和包融性,也體現了團隊對小城文化的尊重。在中葡翻譯上,我們也可見譯者的用心,譯者巧妙地把“VAMOS AO TEATRO”譯作“要唔要去睇大戲啊?”,緊貼澳門人的語言習慣。此外,書末還設置了日常單詞教學版塊,為讀者提供學習多種語言的機會。目前,該書已經在澳門、香港、台灣、葡萄牙和巴西推廣,讓澳門的故事走向世界。

 

 

遊戲澳門:連接世代的文化紐帶

遊戲是本書的另一大亮點。每一頁也穿插了不同的遊戲,如計數、學習單詞、尋找物品等等,形式豐富多樣,這些遊戲不僅能激發小讀者的興趣,還能有效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真正實現了寓教於樂。“孩子們也有發言權。”在設計遊戲的過程中,藍碧琪特別注重讓兒童提前體驗這些遊戲。她認為這個檢測過程至關重要,創作不應僅僅依賴於成年人對兒童的看法,而該聆聽兒童的反饋。本書的遊戲設置對不同年齡層的讀者而言難度各異,部分讀者可能覺得遊戲過於簡單,而另一些則認為具有挑戰性。團隊嘗試結合不同年齡段的反應,以平衡遊戲的難度,確保每位讀者都能在閱讀過程中尋找到樂趣。

這本圖書不僅為讀者打開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口,更是一座連接不同世代人群的橋樑。藍碧琪分享道:“父母或祖父母常常認為自己知曉關於澳門的一切,但當他們和孩子一起閱讀書籍時,會發現這座小城還存在許多未知的奇妙之處。”她解釋,當兒童閱讀這本書時,會向家人提問:“這個地方在哪裡?這裡發生了什麼?”孩子需要家人的幫助來完成閱讀,而家人為了回答這些問題,也必須閱讀書籍。通過共讀該書,構建了屬於個人、家庭、社群甚至社會的澳門印象。未來,當讀者談及澳門時,想必會在不經意間憶記起翻閱《小小探險家:小城大發現》時的點滴回憶。

 

藍碧琪擁有12 年兒童出版經驗
藍碧琪擁有12年兒童出版經驗

 

藍碧琪認為本書適合不同年齡層的讀者閱讀
藍碧琪認為本書適合不同年齡層的讀者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