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愈爱

文字:余盈、林春燕 图片:李佩祯 插画:余雅敏

 

巴菲特曾说过,如果19岁那年没有看《聪明的投资者》,那么他的整个人生轨迹会截然不同。好书犹如好知己,陪伴我们漫步人生路。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歷久常新。也唯有这一位“知己”,随年月增长而愈发显露生机,让人倍增热爱,心甘情愿以之为航。

特区政府近年积极推动“阅读之城”建设,以多元推广方式及源源不绝的阅读资源,培育阅读素养,润物细无声,阅读正慢慢变成市民良朋挚友。本期专题我们将以“悦读愈爱”为主题,发掘城中与阅读为伍的各界“悦读人”。更以数据剖析“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实用数据来展示“阅读之城”措施下的最新成效。不妨跟随三位“悦读人”的脚步,一起感受由“阅”而来,足以撬动人生的力量。

 

聪明的投资者

▸ 聪明的投资者

编著者:本杰明.格雷厄姆

译者:王中华、黄一义

出版社:人民邮电

出版年份:2016

我是悦读人:阅读环环相扣地推动我的人生 —专访博派艺术空间主理人何骏韬

 

90后的何骏韬(下称Enoch)是澳门“博派艺术空间”的主理人,除了做日常办公室租赁本职工作外,遵循办公空间的Slogan:This is not an office(这并不是一个办公室),Enoch立志把他的本职工作拓展得更为多元,从行政管理跨界到艺术策展,样样在行。

可是谁又能想到,工作出色的Enoch曾是个不爱唸书的“逃学天王”?“得从三个具有转折性的阶段说起,每个阶段都有一本书影响我至深。最开始是读中四时,自己对学业并不上心,经常逃课到图书馆看小说,偶然读到一本书,那就是石田裕辅的《不去会死》,这是第一本改变我人生的书”。和书本作者一样,Enoch曾是单车运动员,喜欢以骑行方式看世界,读完此书后便毅然退学,用整整三个月从云南踩单车到西藏,过起了任性的Gap year。

在大理流浪的日子,他遇到了第二本书—经典哲学小说《苏菲的世界》,看完发出惊呼,“我还记得放空躺在草地上看书的舒畅,有种无法言喻的充实”。这本书像是打开了一扇有磁吸力的哲学大门,14岁小女孩苏菲的学习过程令Enoch突然意识到和曾经眼中混沌的世界接轨了。于是,他决定继续学业,前往澳大利亚修读自己喜欢的科目:影视制作,并专注于擅长的故事创作。

第三本影响Enoch人生的书是诗选《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作者是知名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和之前《苏菲的世界》一样,也是在旅途中偶然拾获的惊喜,现在更成为Enoch的枕边书。他说自己喜欢在微醺时翻阅,随便一页就可收穫灵感,一些独立电影剧本创作也是从书中诗歌衍化而来,非常有启发意义。

环环相扣,在一本书的影响下作出第一个人生决定,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他又看到了另一本书……就是这样,书本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着Enoch的人生,“你不觉得这本身就很有哲学意味吗?”他给自己的悦读之旅做了个总结。

 


中学到大理和西藏流浪的Enoch躺在草地上看书,并且改变了人生志向(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不去会死

▸ 不去会死

编著者:石田裕辅

译者:刘惠卿

出版社:大家

出版年份:2011

苏菲的世界

▸ 苏菲的世界

编著者:乔斯坦.贾德

译者:伍丰珍

出版社:木马文化

出版年份:2010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编著者:阿多尼斯

译者:薛庆国

出版社:译林

出版年份:2009

悦读零距离

“阅读之城”的建设不但在于鼓励大家走进图书馆阅读,而且致力为大家创造随时都能享受阅读的便利环境。过去几年,文化局公共图书馆不断优化软硬件设施,推出多姿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更陆续推出为便利残疾人士士、非牟利团体及学校借阅馆藏的图书递送服、与澳门大学合作之“馆际互借”及“文献传递”服务,使浓浓的书香氛围扩散至团体、学校、学者研究人员之间,让有不同需要的读者皆能享受悦读零距离的乐趣。

图书递送服务自2020年推出后,收获不少团体的申请,至2023年12月底,已经有19个团体、学校登记使用服务,累计递送出近10,000册图书资料到各读者的手上。

为拓展资源共享,文化局与澳门大学于2019年合作推出“馆际互借”及“文献传递”服务,读者只需要前往图书馆登记申请,就能使用两项服务。截至2023年12月,共有逾140人申请使用“馆际互借”服务。针对学者、研究人员查阅澳大图书馆藏的期刊论文、图书等文献需求而设的“文献传递”则有效打破资源局限,实现澳门图书馆网络服务互补。作为悦读人之一的黄承发教授就曾经使用过这项服务,他指出这大大方便了师生做研究,可以不需要走出校园便找到更多研究数据。

 

注:

1-读者使用分馆发出的有效凭条即可前往澳门大学图书馆借阅图书资料。

2-读者可借得澳门大学图书馆的图书及期刊之篇章复印本(澳门大学图书馆保留最终决定权并会按文化局公共图书馆资料复制服务收费)。

书籍推介

与悦相随,我们为大家推荐五本囊括职场、自我提升、小说类别的书籍,选一本你喜欢的开始阅读吧!它也许无法改变你生命的长度,但定能成为增加你生命宽度和厚度的养分,带领你的思维火花舞动起来,塑造出更好的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编著者:罗伯特・戴博德

译者:陈赢

出版社:天津人民

出版年份:2020

点撃借阅

藉由蛤蟆先生向心理师的十次谘商过程,巧妙融入了潜意识、自我审判、儿童的自我状态、父母的自我状态、挑剔型父母、情商等心理学理论,探索出蛤蟆先生忧郁、自卑、爱炫耀的个性形成原因,让他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慢慢培养出独立自信的性格。

改变你想法的101篇文章

▸ 改变你想法的101篇文章

编著者:布里安娜・威斯特

译者:李镭

出版社:中信

出版年份:2022

点撃借阅

作者结合荣格心理学和古老的东西方哲学理论,将其转化成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从情绪管理、情感关系、潜意识的力量、日常习惯和自我认知等各方面的知识出发,让读者培训出更积极正向的思维,减少内耗,为自己建立起强大的内在能量去面对烦琐的生活与工作。

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

▸ 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

编著者:安宅和人

译者:郭菀琪

出版社:经济新潮社

出版年份:2012

点撃借阅

作者是一名脑科学博士,曾为麦肯锡当顾问,也是网站的营运主管,三个不一样的身份让他发现高效职场工作者的做事秘诀:从“议题开始”的思维,就是在动手工作前先判定哪些是有价值且真正该做的工作。用脑去做事,而不是用手去做事,掌握思考的武器,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这世界很好, 但你也不差

▸ 这世界很好, 但你也不差

编著者:万特特

出版社:新世界

出版年份:2021

点撃借阅

记录了女性从20岁到30岁在职场、感情、生活等方面的成长故事,尽管以女性的视角书写,但其实男性也经歷过类似的烦恼和疑惑,包括原生家庭、嫉妒、抑郁等问题。作者希望从这些故事中带来点点力量,告诉大家不但要爱自己,更要相信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快乐和意义。

长安的荔枝

▸ 长安的荔枝

编著者:马伯庸

出版社:高宝国际

出版年份:2023

点撃借阅

这是一本小说,有人看完后说是故事,有人说是现实。故事讲述唐朝“社畜”李善德接下了11日内千里送荔枝到长安城为杨贵妃庆生的苦差,歷经各种利益博弈、管理层内部的矛盾。作者是以微观人事折射出大唐宏观社会,也道出了不少如今也受用的职场处世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