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愈愛

文字:余盈、林春燕 圖片:李佩禎 插畫:余雅敏

 

巴菲特曾說過,如果19歲那年沒有看《聰明的投資者》,那麼他的整個人生軌跡會截然不同。好書猶如好知己,陪伴我們漫步人生路。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歷久常新。也唯有這一位“知己”,隨年月增長而愈發顯露生機,讓人倍增熱愛,心甘情願以之為航。

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推動“閱讀之城”建設,以多元推廣方式及源源不絕的閱讀資源,培育閱讀素養,潤物細無聲,閱讀正慢慢變成市民良朋摯友。本期專題我們將以“悅讀愈愛”為主題,發掘城中與閱讀為伍的各界“悅讀人”。更以數據剖析“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的實用數據來展示“閱讀之城”措施下的最新成效。不妨跟隨三位“悅讀人”的腳步,一起感受由“閱”而來,足以撬動人生的力量。

 

聰明的投資者

▸ 聰明的投資者

編著者:本傑明.格雷厄姆

譯者:王中華、黃一義

出版社:人民郵電

出版年份:2016

我是悅讀人:閱讀環環相扣地推動我的人生 —專訪博派藝術空間主理人何駿韜

 

90後的何駿韜(下稱Enoch)是澳門“博派藝術空間”的主理人,除了做日常辦公室租賃本職工作外,遵循辦公空間的Slogan:This is not an office(這並不是一個辦公室),Enoch立志把他的本職工作拓展得更為多元,從行政管理跨界到藝術策展,樣樣在行。

可是誰又能想到,工作出色的Enoch曾是個不愛唸書的“逃學天王”?“得從三個具有轉折性的階段說起,每個階段都有一本書影響我至深。最開始是讀中四時,自己對學業並不上心,經常逃課到圖書館看小說,偶然讀到一本書,那就是石田裕輔的《不去會死》,這是第一本改變我人生的書”。和書本作者一樣,Enoch曾是單車運動員,喜歡以騎行方式看世界,讀完此書後便毅然退學,用整整三個月從雲南踩單車到西藏,過起了任性的Gap year。

在大理流浪的日子,他遇到了第二本書—經典哲學小說《蘇菲的世界》,看完發出驚呼,“我還記得放空躺在草地上看書的舒暢,有種無法言喻的充實”。這本書像是打開了一扇有磁吸力的哲學大門,14歲小女孩蘇菲的學習過程令Enoch突然意識到和曾經眼中混沌的世界接軌了。於是,他決定繼續學業,前往澳大利亞修讀自己喜歡的科目:影視製作,並專注於擅長的故事創作。

第三本影響Enoch人生的書是詩選《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作者是知名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和之前《蘇菲的世界》一樣,也是在旅途中偶然拾獲的驚喜,現在更成為Enoch的枕邊書。他說自己喜歡在微醺時翻閱,隨便一頁就可收穫靈感,一些獨立電影劇本創作也是從書中詩歌衍化而來,非常有啟發意義。

環環相扣,在一本書的影響下作出第一個人生決定,在執行決定的過程中,他又看到了另一本書……就是這樣,書本在潛移默化中推動着Enoch的人生,“你不覺得這本身就很有哲學意味嗎?”他給自己的悅讀之旅做了個總結。

 


中學到大理和西藏流浪的Enoch躺在草地上看書,並且改變了人生志向(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不去會死

▸ 不去會死

編著者:石田裕輔

譯者:劉惠卿

出版社:大家

出版年份:2011

蘇菲的世界

▸ 蘇菲的世界

編著者:喬斯坦.賈德

譯者:伍豐珍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年份:2010

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

▸ 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

編著者:阿多尼斯

譯者:薛慶國

出版社:譯林

出版年份:2009

我是悅讀人:閱讀領我走向無限可能 ——專訪美食藝術家鄭綺雯

 

對於澳門美食藝術家鄭綺雯(Maggie)而言,閱讀給予她的是知識、更是不斷突破自己的勇氣來源,這些年她從行銷人員轉為烹飪導師、餐廳主廚、烘焙店老闆、美食藝術活動策劃等等,閱讀為她發掘出無限可能。

廚師的命運齒輪是甚麽時候開始轉動的?Maggie從小到大對下廚都有濃厚興趣,但也沒有強烈到要開設餐廳的想法。那時的她白天上班,下班看各種菜譜增進廚藝,到烘焙中心當烹飪導師成為她的日常樂趣。有次她前往台灣參加烹飪培訓,在誠品讀到了《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大受鼓舞。身為人類學家的作者的學廚經歷喚起了她蠢蠢欲動的初心,也讓她有了進入專業廚師領域的決心,繼而辭掉工作,前往法國、意大利等地深造廚藝,回澳門建立起烹飪教室以及意法餐廳。

“我是個不能停下來的人,當我覺得自己沒有吸收新知識,就會很難受,而閱讀就是一個吸收新知的好方法,讓我突破自己,發現更多可能。”近年,Maggie最愛讀的是哲學類型的書籍,在閱讀哲學家們的經典作品過程,不但激起她把藝術、哲學融入到美食的創作力,還激發起她去報讀哲學碩士課程,連碩士論文也是從法國哲學家莫里斯.梅洛.龐蒂《知覺現象學》一書獲得啟發,透過感知現象學的框架培養味覺美學的哲學分析,加深自己瞭解人是如何透過味蕾獲得美學體驗。

隨着Maggie對味道與哲學的深入認識,她在近年開啟了新的項目—Tasteractive,一個透過美食和藝術結合的互動體驗,她和團隊開始了和不同的藝術文化單位合作,希望能通過此引發大眾重新思考味覺。停不下來的Maggie除了烘焙店和Tasteractive以外,她也希望未來有天能出一本書,把自己的拿手菜集成食譜,融匯多年以來與她的美食故事以及哲思,和更多人分享自己的“喜閱”時刻。

 


Maggie與團隊在澳門設計週帶來的Tasteractive互動體驗(圖片由澳門設計週提供)

知覺現象學

▸ 知覺現象學

編著者:莫里斯.梅洛.龐蒂

譯者:董志輝

出版社:北京商務

出版年份:2001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

▸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

編著者:莊祖宜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年份:2009

我是悅讀人:閱讀是培養興趣的好幫手 ——專訪澳大鄭裕彤書院黃承發院長/教授

 

作為一位社會公知,澳門大學科技學院黃承發教授身份多樣,既是在媒體上發表對城市建設和工程看法的學者,又是學生們熟悉的書院院長,回到家中,他又變身為好丈夫好父親。在這些身份切換之間,閱讀的正面影響是貫穿始終的,“我的不同人生階段,都有不同的閱讀習慣,而這些習慣除了符合當時身份需求外,也為我拓展了認知邊界。”

剛出社會便從事教學工作的黃教授喜歡閱讀和工作相關的教育類書籍,幾年後,他開始接觸澳門社團工作,便順勢大量閱讀專業刊物,多與工程業相關。現階段,黃教授因需要指導研究型學生,也愛閱讀一些社會學相關書籍,如文化和政治、生活空間的規劃等等,充實自己的知識庫。

閱讀是和學生增進情感交流的方式,近年黃教授與書院其它同事積極籌建讀書會,他認為讀書會是指導學生真正利用書本知識去解決問題的途徑之一。在現今的速食年代,不少年輕人喜歡透過互聯網獲取知識,但真實度和準確度需打問號。“去澳大圖書館以及澳門各大公共圖書館查找文獻和期刊作為研究理據更為可靠,讀書會則是有效地促使學生消化理解再輸出的手段。”

除了事業上的“悅讀”體驗,黃教授還特別分享了他和家人的共讀時刻。他迷上中國茶是因為陸羽撰寫的《茶經》一書,當中有很多迷人的茶文化闡述,是他和朋友及家人分享最多的一冊書籍。“有一次我們一家四口在鄭家大屋參與茶道會的策劃賽,命題是鄭觀應的一生,我和兩個女兒都看過書本,從中想到利用茶色來表達盛世興衰,反照鄭觀應的一生,這是一種對國學興趣的閱讀理解創作。”黃教授認為培養興趣其中一個最有用的手法就是去找輔助書籍看,要挑自己感興趣的,不能只看一次,要重複多次看,方能融會貫通。

 

 

茶經

▸ 茶經

編著者:陸羽、陸廷燦

出版社:雲南人民

出版年份:2006

悅讀零距離

“閱讀之城”的建設不但在於鼓勵大家走進圖書館閱讀,而且致力為大家創造隨時都能享受閱讀的便利環境。過去幾年,文化局公共圖書館不斷優化軟硬件設施,推出多姿多彩的閱讀推廣活動,更陸續推出為便利殘疾人士士、非牟利團體及學校借閱館藏的圖書遞送服、與澳門大學合作之“館際互借”及“文獻傳遞”服務,使濃濃的書香氛圍擴散至團體、學校、學者研究人員之間,讓有不同需要的讀者皆能享受悅讀零距離的樂趣。

圖書遞送服務自2020年推出後,收獲不少團體的申請,至2023年12月底,已經有19個團體、學校登記使用服務,累計遞送出近10,000冊圖書資料到各讀者的手上。

為拓展資源共享,文化局與澳門大學於2019年合作推出“館際互借”及“文獻傳遞”服務,讀者只需要前往圖書館登記申請,就能使用兩項服務。截至2023年12月,共有逾140人申請使用“館際互借”服務。針對學者、研究人員查閱澳大圖書館藏的期刊論文、圖書等文獻需求而設的“文獻傳遞”則有效打破資源局限,實現澳門圖書館網絡服務互補。作為悅讀人之一的黃承發教授就曾經使用過這項服務,他指出這大大方便了師生做研究,可以不需要走出校園便找到更多研究數據。

 

注:

1-讀者使用分館發出的有效憑條即可前往澳門大學圖書館借閱圖書資料。

2-讀者可借得澳門大學圖書館的圖書及期刊之篇章複印本(澳門大學圖書館保留最終決定權並會按文化局公共圖書館資料複製服務收費)。

書籍推介

與悅相隨,我們為大家推薦五本囊括職場、自我提升、小說類別的書籍,選一本你喜歡的開始閱讀吧!它也許無法改變你生命的長度,但定能成為增加你生命寬度和厚度的養分,帶領你的思維火花舞動起來,塑造出更好的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編著者:羅伯特・戴博德

譯者:陳贏

出版社:天津人民

出版年份:2020

點撃借閱

藉由蛤蟆先生向心理師的十次諮商過程,巧妙融入了潛意識、自我審判、兒童的自我狀態、父母的自我狀態、挑剔型父母、情商等心理學理論,探索出蛤蟆先生憂鬱、自卑、愛炫耀的個性形成原因,讓他在心理上真正長大成人,慢慢培養出獨立自信的性格。

改變你想法的101篇文章

▸ 改變你想法的101篇文章

編著者:布里安娜・威斯特

譯者:李鐳

出版社:中信

出版年份:2022

點撃借閱

作者結合榮格心理學和古老的東西方哲學理論,將其轉化成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從情緒管理、情感關係、潛意識的力量、日常習慣和自我認知等各方面的知識出發,讓讀者培訓出更積極正向的思維,減少內耗,為自己建立起強大的內在能量去面對煩瑣的生活與工作。

麥肯錫教我的思考武器

▸ 麥肯錫教我的思考武器

編著者:安宅和人

譯者:郭菀琪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年份:2012

點撃借閱

作者是一名腦科學博士,曾為麥肯錫當顧問,也是網站的營運主管,三個不一樣的身份讓他發現高效職場工作者的做事秘訣:從“議題開始”的思維,就是在動手工作前先判定哪些是有價值且真正該做的工作。用腦去做事,而不是用手去做事,掌握思考的武器,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這世界很好, 但你也不差

▸ 這世界很好, 但你也不差

編著者:萬特特

出版社:新世界

出版年份:2021

點撃借閱

記錄了女性從20歲到30歲在職場、感情、生活等方面的成長故事,儘管以女性的視角書寫,但其實男性也經歷過類似的煩惱和疑惑,包括原生家庭、嫉妒、抑鬱等問題。作者希望從這些故事中帶來點點力量,告訴大家不但要愛自己,更要相信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快樂和意義。

長安的荔枝

▸ 長安的荔枝

編著者:馬伯庸

出版社:高寶國際

出版年份:2023

點撃借閱

這是一本小說,有人看完後說是故事,有人說是現實。故事講述唐朝“社畜”李善德接下了11日內千里送荔枝到長安城為楊貴妃慶生的苦差,歷經各種利益博弈、管理層內部的矛盾。作者是以微觀人事折射出大唐宏觀社會,也道出了不少如今也受用的職場處世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