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澳门宗教音乐多年的戴定澄教授,于2013年出版的《二十世纪澳门天主教音乐》可谓是“十年磨一剑”的经典专着,该书作为文化局“学术研究课题奖励”的项目成果,已被翻译成英文及葡文,供国际读者阅览。
此书以大量翔实的谱例及一手资料,结合作者多年以来对西方宗教音乐的思考,以乐曲回放歷史的铺排,介绍澳门音乐中极具代表性的天主教文化。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澳门天主教音乐的歷史,以及礼乐创作的特点,通过梳理各类音乐史料、採访神父,以口述歷史素材整理文本,让读者了解澳门天主教音乐发展进程,勾勒出鲜明的“西乐东渐”、“东学西传”文化交流。经过百年传承与演变,从圣保禄学院的音乐教学,到以圣若瑟修院为中心的音乐培训;从宗教礼仪活动到丰富多彩的礼乐创作,逐渐形成澳门独特而重要的地域特徵。而这个音乐转变及文化萌芽,对澳门不少着名音乐家亦起到关键作用,当中包括已故作曲家林乐培先生。
澳门近代的古典音乐发展与天主教宗教音乐的关系十分密切,尤其是圣堂之中,神父创作的音乐大力促进澳门音乐发展。比如马炳灵、司马荣和区师达等神父的作品,除了推动民众关注信仰以外,对澳门作曲家的影响可算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中,师从司马荣神父的已故作曲家林乐培先生就曾经在《余音缭绕——澳门管乐口述歷史》一书中提到了,儿时在鲍思高学校读书,聆听到司马神父小提琴的琴音,就毛遂自荐学艺,亦得神父首肯,最终在宗教音乐薰陶下,不单在音乐事业上奠定根基,亦促使他往后到加拿大发展,从此世界音乐史上,澳门人亦留下了一道艷丽的彩虹。
音乐作为城市的象徵,以音符呈现在地文化景观,澳门天主教音乐在过去不仅为人们带来听觉享受,展现出宗教艺术意涵,也在传统和现代中碰撞出前所未有的火花,引发音乐创作与美学赏析嬗变,如同着名学者李鹏翥先生在书序中所言,透过歷史将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地区风格串连,指出了戴定澄老师的创作对华人音乐史有重要价值,对中国近代音乐史中的完善及补充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