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变异的命题 ——访《思˙念城》作者幽子

文/白庆之  图/白庆之

 

城市作为人类栖居生息的载体,其流动性也往往揭示了物质和精神层面的相辅相成。90后的澳门诗人幽子,以自身经歷、意象和文字串联起一座城市的风貌,不仅书写了澳门瞬息万变的光景,也在“人与城”的对话中,以本我、怀疑的姿态审视空间变化,闪烁着本土诗歌的生命力。

 

幽子透过诗集《思˙念城》忆述小城往昔。
幽子透过诗集《思˙念城》忆述小城往昔。

 

瞬息万变的时代

翻閲《思˙念城》,细腻感、画面感可说是充斥着幽子的每部作品。事实上,由于儿时成长的艰苦经歷,诗歌亦逐渐成为了他的灵魂居所,在拾笔间写下一言一语,除了记录对日常琐碎的感悟,也时常观察城市的发展,捕捉潜藏其中的精神变化,“与众多澳门90后青年一样,我经歷过澳门回归前后的变化,尤其博彩业迎来飞快增长,‘澳门何去何从’的迷惑和质疑,也不停在我心中徘徊,贯穿整个作品。”

澳门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幽子,之所以如此钟情怀旧,缘于其在大学时接触澳门文化歷史的工作,过程中对澳门的情感日益加深。随着进入21世纪的第2个10年,对于城市光景的变迁,他自有一番见解﹕“所谓‘城’,除了是见得到的变化,也是置身时代中从过去到现在的蜕变,最深印象是中学时我到龙环葡韵红树林看日出,到现在该处前方已经变成宏伟的赌场,面对这种瞬息万变,对我个人而言更偏向于迷惑——虽然知道未来充满无限机遇,但人在当下感到无所适从,也难以适从,因此在书中我也多了这份怀疑、反思的态度。”

 

观看小城的独特视角

大学时期,幽子曾经出版《彳亍黑夜间》,他有感当时对澳门歷史研究的深度和思维都未足够,作品中更多只是灵机一触的情感抒发。他表示,回过头来看,《彳亍黑夜间》呈现出典型的青春成长心态,主旨较为郁结和暧昧,而《思˙念城》主旨则更为明确,希望向读者展现他对这座城市的所思所想。

幽子对于城市的所思所想,不仅融入自己的情感世界,更以自身的经歷和澳门歷史介入诗歌,尤其在《思˙念城》的〈自我认识〉透过不同人生阶段和澳门发展背景融合呈现,形成具个人特色的意象符号,“我出生的时候,当时澳门也正值受殖民统治的迟暮时分,直到澳门赌权开放后的高速发展,对于澳门的前景人们亦意见不一,我期望以诗歌审视城市变异的命题。”这种个人经歷与社会巨大变迁交集下的 情感,也成为了幽子观看澳门这座小城的独特视角。

他又提到,随着8、90年代开始本澳不同文学社团应运而生,新晋诗人持续加入,“澳门文学馆”开设等,都反映出澳门对本土文学的重视日益提升,“站在这个时代,不但有许多前辈依然持续创作,也义不容辞扶持晚辈,共同推动诗歌发展,令澳门诗坛更具多样性,充满活力。”

 

幽子以诗歌见证城市的变迁。
幽子以诗歌见证城市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