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用于刀刃间 ——浅谈智慧图书馆的智能与人工平衡化

 

文:余盈

插画:文西

图片来源:The Seattle Public Library/CES Asia/A*STAR

 

在科技发展日进千里的年代,大量关于图书馆智能化将会代替人工化的文章浮现,众声喧哗背后,探寻现代公共图书馆智能与人工应用平衡的课题被迫切需求。智慧图书馆(Smart Library)应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为技术;以互联、高效、便利为主要特徵;以绿色发展和数字惠民为本质追求,也是现代图书馆创新发展的理念与实践。智慧图书馆的定义与智能图书馆(Intelligent Library)和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有本质上的区别。智慧图书馆在新一代资讯技术的基础上,更加着力于服务管理、智慧工匠、智能惠民和营造友好的阅读环境。

正如以智慧图书馆着称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主设计师Rem Koolhaas所说:“图书馆可以始终如一地变化多端,使过去那些一成不变和墨守成规叠合成巨大的不可预测”。把智慧应用在公共图书馆的刀刃上,并平衡人工化和智能化的操作,同样是澳门公共图书馆的努力方向。透过这个专题,让我们从内而外地审视这一股不可逆的趋势。

问题一:RFID是不是十全十美?

 

“RFID技术”(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智慧图书馆发展进程中最常被提及的一个词语,主要应用于读者身份识别、安全防盗、图书定位及可视化导航、图书自助借还、自助分拣、图书盘点等方面。

RFID技术具有识别速度快、借还效率高、设备安装维护方便等特点,提供准确的工作统计;如操作数量、操作类型、成功与否的操作统计等。操作结束后可根据需要打印借书、还书、续借和查询收据。但是,RFID在公共图书馆的应用也有缺陷,有可能出现借还障碍。因其受电子标籤技术稳定性和通信环境的影响,可能会有误读和漏读情况发生,甚至是无法识别。同时,由于馆员无法及时检查图书使用损耗情况,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误会和矛盾。

结论:RFID不是高枕无忧式的十全十美,仍需要结合人工操作,才能保证整个图书馆管理流程顺畅。要合理地使用RFID技术,才能使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更为优化。

 

 

问题一:RFID是不是十全十美?

问题二:机器人图书馆员会否抢走饭碗?

 

在美国,“Will Robots Take My Job?”(www.willrobotstakemyjob.com)这一有趣网站引起了不少图书馆人的注意,它使用2013年美国学者Carl Benedikt Frey和Michael A. Osborne发表的“The Future of Employment: How susceptible are jobs to computerization?”研究报告为评判基准,透过新方式来估算职业被电脑化的机率。目前共有702种职业被纳入其中,输入Librarians(图书馆员),取代风险指数为65%,中等偏高。我们禁不住问,智慧图书馆年代真的完全不需要人类工作了吗?

中国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与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去年研发出智慧图书馆二期的机器人管理员,融合RFID、AI、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取名为“图宝”。他目前在南京图书馆的应用有:1)自动盘点:1小时盘点10000册书籍;2)即时更新图书馆位置讯息:图书遗读率在1%以内,定位精准度高达97%。乍眼一看,成绩亮丽,但其缺点同样一览无遗。技术层面上,机器人在语音辨识领域仍有盲点,即无法克服“鸡尾酒会效应”——在吵杂环境对语音的辨识度大大降低。因此,目前图书馆机器人只会应用在某些特定领域(如盘点、接待等),并不能全面取代人类。

结论:机器人图书馆员还不能全方位取代人工操作,两者可以达成相辅相成的协作关系。但是科技发展是否能最终突破盲点?还需要长期观察和钻研。

 

问题二:机器人图书馆员会否抢走饭碗?

智慧图书馆的全球资优生

 

我们不妨从国外两位走在智慧图书馆前沿的“资优生”身上进一步找借鉴点滴,结合两个案例,人工和智能缺一不可,两者结合才是未来智慧图书馆发展方向。

 

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

关键词:多功能,环境友好,设计感强

作为当地一个重要地标,它是全球智慧图书馆中的佼佼者。西雅图公共图书馆不再只是和图书相关的机构,也不是智能化堆砌的冷酷建筑。它是信息储存库、所有形式的媒体和各种活动都可能发生的地方。在这里,图书馆兼具美术馆功用——摆设不同当代艺术家的雕塑,如知名的“智慧喷泉”;而Faye G.Allen儿童学习中心则考虑到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更专门为孩子设计“泡芙”座椅;馆内有多国语言中心,以及供各类社团定期举办主题活动的报告厅礼堂;为了把人性化灌注其中,星巴克和独立小说杂志阅读区被隔分开来……突破纯粹的智能化图书馆,西雅图公共图书馆真正做到了智能惠民,环境友好。难怪年轻人调侃说:因为图书馆的摇滚气息,让他们都愿意经常来此消磨时间。

 

新加坡:Singapore’s Pasir Ris Public Library等多家公共图书馆

关键词:机器人,RFID,高效盘点,精准报告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在2016年研发出图书馆机器人AuRoSS(autonomous robotic shelf scanning system),可记忆不同图书馆格局和书架位置,闭馆后自行穿梭书架之间,以RFID扫描书籍编码,隔天便把电子报告送到馆员手上。机器人1小时内能完成扫描2万本书,报告准确率高达99%,大大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减少馆员负担。

当澳门公共图书馆走向智慧化

 

文:林春燕

图:Leslie

 

目前澳门公共图书馆的智能化设施包括自助借还书机、自助还书箱、图书扫描机、自助影印机、手机应用程式BookMyne 。在图书馆最新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9月份与本年初比较,使用自助借还书机的增幅为47%,使用自助借还书机佔整体服务的68%,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读者乐意使用便利的自助服务。对于图书馆的前线工作人员来说,智能服务又带来了哪些改变呢?

 

智慧图书馆可获得更精准的数据

离岛区职务主管林耀濠自2000年便加入图书馆,一直致力于前线工作,亲歷多年来澳门公共图书馆系统变迁。在尚未有自助借还服务时,他处理更多的是被动式的柜枱服务。每天需以人手逐本逐本完成借还书工作,亦需要为书本上磁及消磁、盖上还书日期等等,最后还得把已归还的图书上架。自从自助服务出现,工作模式产生了变化,从以往的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式服务。林耀濠表示机器让他们减少了重复性的工作,同时自助化服务亦为管理上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数据:如读者们喜欢哪类型的图书,哪个时段的自助服务使用率最高等,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图书管理上更为精准。他补充说:“与以前相比,我们的前线人员多了时间去思考如何提供更多元化的图书服务,同时和读者的沟通时间也多了,能够不断深化各种自助服务及提供更多贴心的服务;借助机器的数据对读者需求作更深入的分析,例如不同年龄层最喜欢借哪些书籍,那我们就能够对图书、工作人手的分配作出更好的管理调动。”

林耀濠提及智能服务也常常让人误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会减轻,但其实智能服务的背后很大一部份都是靠工作人员的辛劳付出才能真正实现。因为自助服务让人们使用图书馆的服务变得便利,以往必须在柜枱完成的借还书操作,现在在机器前花数秒就完成,图书的流通量变得更快。可是归还后的图书还得依靠人手一本一本重新上架,因此图书流通得越快,相对安排于图书上架的人手工作量亦会相应提升。

 

24小时自助还书箱

 

未来优化的智慧服务有哪些?

智慧图书馆的出现,绝非把图书馆变成无工作人员的图书馆,而是令图书馆的服务变得更加读者导向和个人化,“就是在原有的基础借还书功能上延伸出去,不断作出优化,为读者的需求提供更为方便的服务。”熟悉前线图书馆运作以及资讯科技技术的图书馆技术辅导员许海波告诉我们,“举个例子,虽然图书馆已提供自助借还书机,但已预约图书的读者若在无馆员工作时段前往,依旧无法拿到预约的图书,这就是我们未来要想办法优化的服务。”此外,澳门公共图书馆将会发展推行电子支付业务,读者缴付罚款时有更多支付方式选择,以提升图书馆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