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頌

披頭四主音歌手約翰連儂曾說:「五歲那年,我媽常跟我說人生的關鍵是快樂;到我上學,他們問我長大了想做甚麼,我寫上『快樂』兩字,他們怪我沒看懂題目,我說是他們沒看懂人生。」

生活上未必事事如意,生老病死也是人必經歷,既然好的壞的我們都得過活,因此開懷大笑地生活總是更加實際。但在這個世道昏暗之時,社會爭論不減,世界戰禍無休,有時知識愈多煩惱也愈多, 讀書真能洗滌人心嗎? 

今期專題「快樂頌」介紹一系列導人快樂的書,讓不同年齡的讀者都能快快樂樂迎接新年。

童年:熱情是福


//楊艾美由律師搖身變成繪本作家,以童真宣揚快樂。 (照片由楊艾美提供)

按道理我們無須教導小孩尋找快樂,但現實是小孩的讀書壓力愈來愈大,同儕競爭日益激烈,電子遊戲讓他們更覺空虛。如果小孩失去熱情,快樂便離他們更遠。

當你有半杯水時,要麼你抱怨只有半杯,要麼你感恩還有半杯。《不快樂的母牛》裡的母牛下雨時怨濕、冬天時怕冷、賞美景嫌悶,熱愛生命的小綿羊教牠換個角度看待事情,母牛還是無法活得快樂,直至小綿羊捨牠而去,牠才明白快樂一直近在咫尺。

美國繪本家楊艾美當了律師七年後決定做繪本作家,她的首部作品《大腳丫跳芭蕾》畫出小孩童真,長了一雙奇異大腳的主角熱愛芭蕾舞,卻考不進心儀的芭蕾舞團,但她沒有放棄,即使在餐廳做侍應生時仍愛聞樂曲起舞,最終她的才華獲得讚賞。

其實尋找快樂很簡單,換一個角度欣賞四周事情,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從容面對人家的冷言嘲諷,你便會發現世界很不一樣。

大腳丫跳芭蕾

▸ 大腳丫跳芭蕾

編著者:艾美.楊

譯者:柯倩華

出版社:台灣東方

出版年份:2004

不快樂的母牛

▸ 不快樂的母牛

編著者:珍妮.威尼斯(文) 湯尼.羅斯(圖)

譯者:林芳萍

出版社:上人文化

出版年份:2004

青年: 勇於追夢

//達賴喇嘛的貓真有其貓,此書以它的角度看人生。 (照片由大衛.米奇提供)
//年輕人應保持好奇心和冒險精神,令一生不枉過。 (攝影:謝兆霖)

現今年輕人以為讀書、工作、結婚、買樓就是人生,忘記了年輕人應該追求夢想。追夢的過程也許困難重重,卻會從中感恩自己擁有的一切,也會因此更加熱愛生命。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主角為了追尋兩次夢境中看過的金字塔,從西班牙跑往非洲,穿越沙漠和綠洲,與風和太陽對話,結識水晶商人、駱駝商隊和煉金術士,最終親眼見證金字塔的壯麗。書中寄語: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時,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

《達賴喇嘛的貓》風趣幽默地以貓的角度寫佛教道理。剛出娘胎的小貓流離失所,由達賴喇嘛帶回寺院撫養,牠把老鼠弄得半死不活、妒忌眾人寵愛的小狗、迷戀鄰街英俊花貓、貪求無盡的美食佳餚,人類的貪嗔癡牠通通犯了,卻在誤打誤撞之中體會了快樂。

在利慾熏心的社會,我們更應該了解自己的人生價值,本着善良慈悲的心勇敢地追求夢想,你會發現精神世界比物質世界更加美麗動人。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編著者:保羅.科爾賀

譯者:周惠玲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年份:1997

達賴喇嘛的貓

▸ 達賴喇嘛的貓

編著者:大衛.米奇

譯者:江信慧

出版社:商周

出版年份:2014

中年:愛己愛人

中年危機令人懊惱,因為我們幾十年來重複刻板生活,漸漸忘了快樂就像眉梢的一點水滴,因為太近反而看不見。我們只須從細節入手,從簡單平凡的生活中尋找快樂。

葛瑞琴.魯賓事業家庭兩得意,可偏偏覺得自己久違了快樂,於是她為自己重新訂立一年時間表,每個月均設下一個主題,並要自己達成一個目標,包括最簡單的健康生活。最初她只把這個快樂計劃寫在博客,卻因讀者反應太熱烈而不斷改善計劃,最後把這個實驗過程出版成書。

《再給我一天》的男主角生意失敗、婚姻破裂、女兒疏遠,他三番四次企圖輕生,卻竟然重遇已去世八年的母親,跟她有一整天的相處。他從母子的對話中明白了父親當年出走原因,體會了母親當年的苦心,原來世上有人如此愛惜自己,其實幸福一直就在身邊。
人們總是住外尋求刺激快樂,其實快樂就在最平凡的生活細節中,我們首先要學懂愛惜自己,也要珍惜其他人的關懷,這就是快樂的泉源。


//葛瑞琴.魯賓身體力行以改變生活小事 去尋找快樂,原來快樂就近在咫尺。 (照片由葛瑞琴.魯賓提供)

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

▸ 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

編著者:葛瑞琴.魯賓

譯者:尤傳莉

出版社:早安財經文化

出版年份:2012

再給我一天

▸ 再給我一天

編著者:米奇.艾爾邦

譯者:汪芸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年份:2007

老年:苦盡甘來

老年人最體會生老病死的無奈,但死亡是中國人的忌諱,又怕痛苦愈說愈哀傷,結果老來才逃避現實。我們應該豁達地了解人生這個最後階段,才能嚐出苦盡甘來的喜悅。

美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總裁在五十三歲之年患癌,在最風光的人生中只餘不夠四個月的時間。他坦然面對自己的悲喜感受,跟家人融洽相處,為其他癌症病人成立慈善基金,才發現自己大半生營營役役追求名成利就,卻要在人生最後關頭才真正享受人生。

《西藏生死書》最初由藏文翻譯成英文,因為外國人對藏傳佛教把宗教和科學結合而講生死的學問着迷不已。佛教說唯有明白痛苦的原因才能遠離痛苦,明白快樂的原因才能獲得快樂,這本書除了講生活的藝術,還提及在臨終與死亡之際如何尋找安樂,是人生必讀的天書。

世事豈能盡如人意,但人生苦短,還是應該快快樂樂地生活。快樂不用四出奔波往外面找,而只須在此時此刻向心裡求。希望透過介紹以上的書籍,讓大家都得離苦得樂。


//人生下半章看似是夕陽西下,卻也是燦爛之時。 (攝影:呂珠玲)

追逐日光:一位跨國 企業總裁的最後禮物

▸ 追逐日光:一位跨國 企業總裁的最後禮物

編著者:尤金.歐凱利

譯者:張琇雲

出版社:商周

出版年份:2006

西藏生死書

▸ 西藏生死書

編著者:索甲仁波切

譯者:鄭振煌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出版年份: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