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設定 一半未知  ——訪《半設人生》作者阮其

文字_余盈 圖片_劉志衡

 

有人追求穩定的生活:站在時間刻度的此端,已可窺見彼方的清晰視象;有人卻熱愛把石頭丟進波瀾不驚的“生命之湖”,任由它激蕩起層層漣漪,留一半未知,一半設定。《半設人生》的作者阮其毫不猶豫選擇後者,在那些不被設定的人生中,她盡情起舞,充當自己人生的設計師。談到出走美國的經歷時,性格樂觀的阮其笑說自己是“保守的冒險家”,正是這“一半一半”的浪漫思維,令她在人生旅途的“出世”和“入世”間游刃有餘。

 

 

一半一半

在網上翻查阮其的背景,全是新書推介文,“阮其並非我的真名,是筆名,所以找不到我是很正常的啦!至於為甚麼有這樣一個筆名?其實秘密就藏在這本書內”,見面的時候她笑着賣了個關子。細閱後才發現,書中不時提到媽媽“阮女士”的姓氏,加上爸爸名字“陳金其”最後一個字,構成了這個暗藏玄機的“筆名”,這分明也是另一種“一半一半”的小浪漫!

和阮其聊天,不時被她的爽朗笑聲和正向思維感染,但從書本寫作的細膩文筆中,又可以感知作者內心的另一面,既有小心翼翼的擔憂,也有擁抱未知的勇氣,就像是你我身邊任意一位熟悉的朋友般,有着平凡人活於俗世的一切美麗和憂愁。因為描述場景“熟口熟面”,澳門讀者特別容易產生共鳴,接近200頁的內容,不少人反饋一口氣兩三天就可以讀完,是少有的暢快淋漓。“我不是一個職業的文字工作者,本科讀英國文學,中文不算很好,之前也總擔心寫得不好,更沒想過要出書”,“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故事每時每刻都在發生,阮其的故事被朋友發現並“追看”,源於她在社交媒體上像寫“連載小說”一樣地敘述自己的生活點滴,其中一個追看的“粉絲”就是澳門口述歷史協會林發欽教授,這位伯樂向“文化公所”推薦了阮其,從而令書本有了面世的可能。利用疫情期間的空檔,阮其一人包辦《半設人生》的文字創作、拍攝、設計排版和選書裝訂的工作,花上一年時間,以“接地氣”的平實筆觸,記錄下之前數年在美國“勇敢追夢”的人生片段。

 

擁抱未知

書本的設計也是很多人覺得“驚艷”的一部分:簡約乾淨的風格、恰如其分的留白,充滿正能量的藍天照片和精心設計的“一半一半”封面封底,全都是阮其的心血佳作;就彷彿是她在美國半路出家唸設計課程回澳門後的成果展示一樣,為澳門出版界增加了一抹清新而特別的氣息。

“寫完書,我覺得自己很赤裸,我的生活都被攤在陽光下了”,阮其不時表達着內心的不安,但說完後往往又會自信爽朗地大笑起來,這一種矛盾的轉變,恰如她那“一半一半”的人生一般,看起來相悖,卻又真切地和諧共融。“我以前是一個內斂腼腆、不敢表達自己的人,這段經歷給了我太多改變,如今的我更懂得主動去表達自己,爭取我想要的”。談到出走的契機,源於爸爸離世,需要直面生死的她站在人生分岔口,在眾多“不解”的目光注視下,選擇了一條“比較難走的路”……但正如她在書本自序第一段所說:“一念花開,一念花落”,很多事情就在一念之間,便可以扭轉境遇,這條在別人眼裏“難走的路”,越過後可能仍是荊棘滿途,但也有一半可能是花開處處的坦途,無論結果如何,“明天的你,一定會感謝昨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