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艺术之间

卜弥格眼中奇妙的亚洲

文化局澳门中央图书馆、波兰驻香港总领事馆、澳门利氏学社在今
年底合办 「科学与艺术之间:卜弥格眼中奇妙的亚洲」 展览,展出17世
纪着名波兰传教士、汉学家及画家卜弥格神父(Michal Piotr Boym, SJ,
1612-1659)的数十幅作品(复制件),并有讲座、书展等的延伸活动。

 

 

 

 

 

 

//中华绒螯蟹、部分海南岛地图|图上标示了广东沿海各地和矿藏;中华绒螯蟹,外壳有白色的十字架图案,生长在南中国海域;上川岛有着名的圣方济各.沙勿略的墓地。

 

 

 

 

 

 

//茯苓、贵州省地图|图中标示了贵州拥有的丰富的矿藏资源,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茯苓,官吏接皇帝的圣旨的情形和民间所举办的宴席等风土人情。

 

文、图:澳门中央图书馆提供

欧洲汉学先驱

卜弥格是欧洲汉学的先驱,被誉为「波兰的马可孛罗」,也是17世纪绘制中国地图并将之带回欧洲的西方人之一。他所绘制的《中国地图册》不仅精确标註中国的省份、重要城市、河流和长城的地理位置,纠正了欧洲制图者描绘中国的错误画法,还标示了中国动植物和矿物的分佈情况,较前人更能反映当时中国的地理状况。

《中国植物志》是卜弥格的重要着作。这是西方来华传教士所撰写的第一部关于中国的植物志,在中国植物知识的西传方面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卜弥格率先向西方介绍《黄帝内经》、《脉经》等中国医学名着,对中草药的西传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为西方开启了研究中国医药的大门,是中西医药比较研究的第一人。

 

 

 

 

 

 

 

 

 

//人体解剖展示和经络针灸|图上所示的人体经络和穴位是针灸用的标记,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中国医学基础知识,直到现在中国医生仍在很有成效地将它用于诊治各种疾病。

 

 

 

 

 

 

 

 

 

 

//荔枝|据卜弥格描述:荔枝和龙眼是生长在中国南方的水果,这种果实的味道和草莓一样。它们的核有药用价值,能治各种疾病。

 

 

巡迴展览焦点

是次展览展出卜弥格所绘画的地图、动植物及人体结构图,极具歷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展览设计利用了何东图书馆的花园,将卜弥格绘制的动物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在园林之中,让观众穿梭于实景与创作之间,将四百年前的卜弥格世界带到现实生活。

除画作外,展场还有与卜弥格相关的珍贵书籍展览;展览开幕当天亦有波兰及北京两地学者的研讨会。主办单位特意挑选了卜弥格的几幅代表作,制作成纪念品。

展览期间举办相关延伸活动。

活动内容

画展

日期:2014年11月8日至2015年1月18日

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7时

名称: 科学与艺术之间:卜弥格眼中奇妙的亚洲

地点:何东图书馆地下及三楼多功能厅

内容: 展出17世纪波兰传教士、汉学家及画家卜弥格神父约40幅作品(复制件)和数十种相关书籍

 

研讨会

日期:2014年11月8日(星期六)

时间:下午3时至5时

地点:何东图书馆

主持:万德化神父

讲者: 波兰Gdansk大学Edward Kajdanski教授(研究卜弥格的学者)、波兰Poznan 大学Monika Miazek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西平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振辉研究员(《卜弥格文集》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