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藝術之間

卜彌格眼中奇妙的亞洲

文化局澳門中央圖書館、波蘭駐香港總領事館、澳門利氏學社在今
年底合辦 「科學與藝術之間:卜彌格眼中奇妙的亞洲」 展覽,展出17世
紀著名波蘭傳教士、漢學家及畫家卜彌格神父(Michal Piotr Boym, SJ,
1612-1659)的數十幅作品(複製件),並有講座、書展等的延伸活動。

 

 

 

 

 

 

//中華絨螯蟹、部分海南島地圖|圖上標示了廣東沿海各地和礦藏;中華絨螯蟹,外殼有白色的十字架圖案,生長在南中國海域;上川島有著名的聖方濟各.沙勿略的墓地。

 

 

 

 

 

 

//茯苓、貴州省地圖|圖中標示了貴州擁有的豐富的礦藏資源,有藥用價值的植物茯苓,官吏接皇帝的聖旨的情形和民間所舉辦的宴席等風土人情。

 

文、圖:澳門中央圖書館提供

歐洲漢學先驅

卜彌格是歐洲漢學的先驅,被譽為「波蘭的馬可孛羅」,也是17世紀繪製中國地圖並將之帶回歐洲的西方人之一。他所繪製的《中國地圖冊》不僅精確標註中國的省份、重要城市、河流和長城的地理位置,糾正了歐洲製圖者描繪中國的錯誤畫法,還標示了中國動植物和礦物的分佈情況,較前人更能反映當時中國的地理狀況。

《中國植物誌》是卜彌格的重要著作。這是西方來華傳教士所撰寫的第一部關於中國的植物誌,在中國植物知識的西傳方面具有開拓性的意義。

卜彌格率先向西方介紹《黃帝內經》、《脈經》等中國醫學名著,對中草藥的西傳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他為西方開啟了研究中國醫藥的大門,是中西醫藥比較研究的第一人。

 

 

 

 

 

 

 

 

 

//人體解剖展示和經絡針灸|圖上所示的人體經絡和穴位是針灸用的標記,傳承了四千多年的中國醫學基礎知識,直到現在中國醫生仍在很有成效地將它用於診治各種疾病。

 

 

 

 

 

 

 

 

 

 

//荔枝|據卜彌格描述:荔枝和龍眼是生長在中國南方的水果,這種果實的味道和草莓一樣。它們的核有藥用價值,能治各種疾病。

 

 

巡迴展覽焦點

是次展覽展出卜彌格所繪畫的地圖、動植物及人體結構圖,極具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展覽設計利用了何東圖書館的花園,將卜彌格繪製的動物以立體的形式呈現在園林之中,讓觀眾穿梭於實景與創作之間,將四百年前的卜彌格世界帶到現實生活。

除畫作外,展場還有與卜彌格相關的珍貴書籍展覽;展覽開幕當天亦有波蘭及北京兩地學者的研討會。主辦單位特意挑選了卜彌格的幾幅代表作,製作成紀念品。

展覽期間舉辦相關延伸活動。

活動內容

畫展

日期:2014年11月8日至2015年1月18日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名稱: 科學與藝術之間:卜彌格眼中奇妙的亞洲

地點:何東圖書館地下及三樓多功能廳

內容: 展出17世紀波蘭傳教士、漢學家及畫家卜彌格神父約40幅作品(複製件)和數十種相關書籍

 

研討會

日期:2014年11月8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3時至5時

地點:何東圖書館

主持:萬德化神父

講者: 波蘭Gdansk大學Edward Kajdanski教授(研究卜彌格的學者)、波蘭Poznan 大學Monika Miazek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張西平教授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張振輝研究員(《卜彌格文集》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