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动

 

文字_木寺 图片_ 余梓峰 插画_ 小岛元春

 

“只要有路,我就会全力奔跑。”近年来,日本小说家三浦紫苑的作品《强风吹拂》改编成动画,原着再次进入大众视野,燃点起大众的“跑魂”。在澳门,不仅有着万人参与的澳门国际马拉松,还有澳门国际帆船赛、澳门国际龙舟赛、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等高水平体育赛事。随着第十五届全运会的到来,运动的风潮更是席捲澳门。

对于许多想要开始运动却不知从何入手的人来说,以阅读激发运动兴趣无疑是一个绝佳方法。在文化局公共图书馆网站,以“运动”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能找到高达二千多项相关资源,从专业的训练指南到励志的运动故事,应有尽有。为何运动与阅读能发生化学反应?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跃”进书海,探索它们的奥秘与魅力!

01 《孙子兵法》智慧融入运动教学 ——专访羽毛球教练林浩谦

 

 

“运动和阅读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运动和阅读两条看似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在羽毛球教练林浩谦眼中,却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是实现自我提升的途径。

运动一词常与竞技相伴,林浩谦认为,古代战争和现代运动竞技之间存在诸多共同点。中国兵家经典《孙子兵法》由着名军事家孙武撰写,系统地阐述了行兵作战的各个方面,包括战略、战术,以及用兵原则等。林浩谦坦言:“我十分欣赏古代军事家,因为战争需要付上生命,他们的策略会更全面,所以我想了解他们的智慧。”因而他将在《孙子兵法》中所领悟的理念,如同盐溶于水般,巧妙地与教学结合。

作为前世界羽联註册积分球员、澳门羽毛球总会荣誉球员的林浩谦,不仅向学生传授羽毛球技术,更时常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成为一名运动员”。“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1]这是林浩谦最为推崇的一句话。在教学中,他时常告诉学生,比赛无处不在,运动员需要时刻了解自己的身体、技术,以及心理的状态。他鼓励学生在练习中摸索自我,而非盲目地套用他人模版,从而达成“知己”。

洞察对手竞技状态的“知彼”,在《孙子兵法》中同样重要。林浩谦对“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中的“势”字尤其印象深刻。他以水为例,指出水会根据不同容器改变形状,运动员亦不能一成不变,并分享了“庙算”一词,提到古人出兵作战前在宗庙举行仪式并进行战略部署。只有知彼知己者,才能在比赛前为全局制定相应策略。

通过阅读《孙子兵法》,林浩谦与前人对话,将书中智慧提炼后融入生活语境。这些理念不仅适用于赛场,更可以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当认知和行动统一时,人们便能无往而不胜。

 

 

[1] 孙武,《孙子兵法(春秋)》,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第17页。

02 让运动与阅读并行 ——专访生活多面手甘伟棠

 

 

在繁忙的生活中,如何平衡多元兴趣?甘伟棠在这方面颇有心得。近四年来,除了兼顾家庭与事业,他还担任澳门阅读普及协会理事长,举办了近五十场读书活动,以及作为长跑爱好者,参与了十三场马拉松和三场越野比赛。当被问及在平衡过程中是否遇到挑战时,他竟笑言:“没有挑战。”

甘伟棠将阅读和运动比作进食和入睡。他认为,挑战往往带有压力,而当某种行为转化成习惯后,便不会被视为挑战,而是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对他而言,培养习惯的关键在于时间管理,他会定期为自己制定运动计划。

在甘伟棠的运动计划中,一周有五天是运动日。每天醒来后,他会查看智能手表上的综合数据,包括心率变异度、睡眠质量和体能恢復状态,并根据这些数据决定是否需要调整训练量。同时,为了避免连续跑步引发“慢性疲劳症候群”,即累积疲劳的状态,他每周会特意安排两天为跑休日,以科学地维持计划的可持续性。

运动与阅读之间能够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甘伟棠分享,在建立运动习惯后,他能在一分钟内迅速进入阅读状态,专注程度明显高于未建立运动习惯前。因而,他时常把阅读时间安排在运动之后。

甘伟棠每周会阅读一本书籍,阅读时长会根据当天精神状态决定。为避免阅读后无法有效消化内容,他并不强求阅读的“量”,而是合理地调整阅读期望值。在精神充沛时,他会阅读一到两小时;在精神疲劳时,则会减少阅读时长至半小时左右。选书则根据当日状态而定,涵盖文学、心理和歷史等类别,按需选择。

阅读能够驱动人们心理和认知的改变,而运动则是将知识付诸实践的体现,两者彼此相互牵动。甘伟棠透过反覆的阅读及迈步,不断加固生活的支点,并期望透过分享,激励更多人与他并肩前行。

 

 

03 以书籍入门咏春 ——专访咏春师傅李健豪

 

 

对于咏春这一名称,相信各位读者并不陌生。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武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透过阅读学习咏春,不仅可以深入了解这项运动背后的精神,还能加深对咏春的兴趣。

为帮助读者入门咏春,被誉为“澳门咏春达人”的李健豪推荐《咏春宝典新编(上册) : 套拳:小念头、寻桥、标指》一书。他指出:“书中注重技法的教学,涵盖了从运气到套路的各个方面。”透过书籍与大师徐尚田对话,将有助我们加深对咏春技法的认识,包括每一个关节的运用、脚的角度和站姿。

学习咏春除了能够自我防衞和强身健体,李健豪更揭示了阅读与运动具有共同点。他以咏春入门套拳小念头为例分享:“小念头是由细小的观念开始,必须让自己静下心来,放空思想,才能吸收整套功夫。”这一过程与阅读相似,同样需要专注才能全程投入,消化知识。此外,“咏春的锻炼其中一个特点在于左右手的相互配合,这意味着需要左右脑的协调才能学好咏春。”因此,多练习咏春,可以增加左右脑的配合,提升阅读和学习的效果。

李健豪特选取了“护手”招式,帮助读者活动手腕。各位读者不妨在阅读之余,也来活络筋骨,实现阅读与运动的双重结合!

 

 

小贴士

呼吸方式:运动过程中建议配合腹式呼吸,保持呼吸速度稳定,避免过快。

动作频率:每项动作建议左右轮流做三次。若时间许可,建议持续进行十至十五分钟,以充分活动身体。

 

护手

目的:增强手腕力量,提升灵活性和协调性。

方法:如图所示,单手自然摊开,用力锁紧手腕关节,由手肘带动,手指尖朝向内再转向天花板,进行内转圈的动作。在这过程中,留意手腕的抗衡感,这是锻炼效果的体现。

 

  

 

 

咏春宝典新编(上册) : 套拳:小念头、寻桥、标指

▸ 咏春宝典新编(上册) : 套拳:小念头、寻桥、标指

编著者:徐尚田

出版社:群学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年份:2013

04 阅读与运动的科学交汇 ——专访体育研究学者甯自衡

 

 

运动能有效促进人们在认知、身体和心理层面的全面发展,体育研究学者甯自衡更称它是无副作用的治疗方式。令人惊讶的是,阅读与运动之间竟然也存在互动,两者能够相辅相成。接下来,甯自衡将为我们深入解释这一现象。

 

1. 运动前阅读:激发兴趣与动力

阅读与目标相关的书籍能将读者的行为转化率提高20%。甯自衡分享,这些书籍包括运动心理学、健身技巧或运动传奇人物的传记。它们有助于读者建立相关认知,深入理解运动的益处,从而激发兴趣和动力。

 

2. 运动时阅读:缓解枯燥与疲劳

甯自衡以跑步为例,指出运动者在跑步时聆听带有情节的故事,可以透过趣味性分散注意力,缓解运动过程中的枯燥感和身体不适。跑步时聆听有声书的参与者相比仅听音乐的人,平均能多跑十二分钟。同时,读者也能够在运动中轻松吸收知识。

 

3. 运动后阅读:增强学习记忆

运动后,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的浓度会随之升高,大脑会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甯自衡指出,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十五分钟或半小时的阅读,可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运动后的学习记忆保持率比久坐状态高出20%,有助于增强资讯的吸收和记忆。

 

 

读者小锦囊

最后,甯自衡贴心地为读者提供了将阅读与运动结合的策略,旨在帮助读者将所阅读的内容付诸实践。

1. 设定双重目标:每完成十次运动后,奖励自己一本心仪的书籍。

2. 安排固定时间:每次锻炼结束后,阅读十至十五分钟,形成习惯,巩固知识并提高认知能力。

3. 同步阅读清单与运动计划:制定包含阅读书籍和运动里程的清单,并记录阅读与运动的目标完成情况,以激励自己。

4. 社交结合:参加线上或线下的读书与运动俱乐部,分享进展与感受,增强社交互动。

 

建立长期习惯的四步曲

阅读和运动两者的结合能帮助我们建立一种螺旋式向上的生活方式。究竟,如何让阅读和运动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并建立长期习惯?四位受访者按不同阶段,以运动为例分享实用建议,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启发。

 

1. 如何制定目标?

甯自衡:读者可以按照SMART原则制定目标,目标需符合具体性(Specific)、可衡量性(Measurable)、可实现性(Achievable)、相关性(Relevant)和时间性(Time-bound)五项要求。例如,若想改善心肺功能,可以设置“一个月内完成十次跑步”的目标。这一目标既具挑战性,又在个人可实现范围内。透过记录运动时间和距离,能够有效追踪进度,确保持续优化。

 

2. 如何执行计划?

林浩谦:读者在制定具体目标后,应立即採取行动。当中最重要的是在运动中建立自信,并感受其中的乐趣和成功感。一旦建立起信心,身体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我已准备好”的讯号,进而提升执行力。同时,奖励机制也至关重要。在完成运动后,可以做喜欢的事情或购买心仪物品,激励自己。

 

3. 如何调整心态?

李健豪:我们可以透过运动学习调整心态。以咏春为例,它强调身心的沉淀,并透过腹式呼吸来进行运动。在吸气时,将气沉至丹田,感受内在的力量;在呼气时,慢慢将气引导出来,释放紧张和压力。这种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需要全神贯注,是一种有效调整心态的方式。

 

4. 如何回顾计划?

甘伟棠:主要分为每日监察和每月回顾。每天早上,我会根据智能手表的数据,量化判断自己身体是否能达到训练目标,并进行相应调整。每月,我也会对每周课表进行全面回顾,评估在速度或负荷上是否需要进行大幅调整,以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

 

书籍内容如何融入于日常生活?阅读与运动该如何同步兼顾?运动与阅读有何相通之处?在学术上,我们该如何解释这些阅读与运动所产生的科学反应?又该如何制定计划?四位受访者通过真挚的分享,结合理论的深度与实践的温度,为读者铺展了一条“跑道”,期望大家能够迈开步伐,感受身体与心灵的双重跃动,从而迈向一种持久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