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悦读力

文字:余盈、林春燕 图片:李佩祯、受访单位提供 插画:Molly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汪洋中的灯塔,而全民阅读,就是把这座灯塔的光亮辐射到更广的范围去,点亮城市人灵魂深处之光。文化局公共图书馆近年积极为澳门这座“灯塔”创造光能,推行全民阅读,令阅读渗入社区,为市民构建各类型的共读环境,推广阅读文化。澳门各个民间组织和企业也纷纷参与其中,本期馆讯专题将透过几个不同的单位,讲述他们与“社区悦读”相关的故事,为广大市民展开澳门“社区悦读乐悠悠”的庐山真貌。同时,透过学者的分析和讲解,以及近年文化局公共图书馆推出的一系列事关社区阅读的有趣举措,深入瞭解社区阅读的点点滴滴。

打工人的图书馆——工联职工书屋

随着澳门推动“阅读之城”的建设,越来越多社团加入到推广阅读的行列,让阅读与终生学习成为最时尚的潮流。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与澳门工联总会共同打造的工联职工书屋便是其中一个好例子,通过推出好书推介、阅读分享会、工作坊等各类型适合大众的阅读活动,以及与企业合作建立流动书屋,鼓励大家以阅读丰富生活。

工联职工书屋目前有近3,000册藏书,类型包括人文社科、政经金融、澳门本地出版的儿童读物等,是一个为广大职工市民而设的阅读空间。据澳门工联总会副秘书长兼职工书屋项目负责人林翔宇介绍,书屋和大家平常在图书馆安静阅读有点不一样,因为他更欢迎读者到书屋“吵”,通过阅读会友,和书友一起讨论分享。因此,书屋会定期开设读书会、亲子阅读工作坊等吸引不同的读者来尽情“吵”。

书屋和沙梨头图书馆只有2分钟脚程,这会影响书屋的使用率吗?答案是否定的。管理日常营运的书屋店长方楚豪分享,下午是书屋最热闹的时刻,附近的街坊、放学的学生都喜欢到书屋阅读放松,因为书屋除了有传统的图书阅览区,还设有文创区、提供轻食的水吧区等,为读者们营造出舒适多元的阅读环境。书屋和公共图书馆的关系更像是协同互补,满足读者对阅读环境的不同要求,营造出良好的社区阅读氛围。

除了职工书屋以外,林翔宇提及他们也积极走出去,和不同的澳门企业合作推动流动书屋的建设,把书屋带到企业内,带动职工培养阅读兴趣,让阅读文化能渗透于企业中。今年4月,工联首次把流动书屋带进澳门休闲企业,与新濠博亚娱乐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开展的“同仁博学阁”流动书屋,获得了不少正面回响。新濠影滙人力资源副总裁莫肇群表示流动书屋深受同事欢迎,是一个让人放松及提升知识的空间,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也促进了同事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工联总会副秘书长兼职工书屋项目负责人林翔宇(左)与书屋店长方楚豪(右)期望未来能拓展更多活动,为职工市民带来更好体验。
工联总会副秘书长兼职工书屋项目负责人林翔宇(左)与书屋店长方楚豪(右)期望未来能拓展更多活动,为职工市民带来更好体验。

 

工联职工书屋对所有人群开放,提供人文社科、政经金融等类型的书籍让读者在馆内阅读。
工联职工书屋对所有人群开放,提供人文社科、政经金融等类型的书籍让读者在馆内阅读。

 

天台上的文学沙龙

要让阅读真正走进社区,公共知识分子不可缺席。云集澳门写作人的非牟利组织“澳门笔会”拥有得天独厚的知识分子资源,把文学带入澳门社区的使命感,促使他们不断搭建平台,把年轻写作力注入社区当中。今年,笔会主办深受青年写作爱好者欢迎的系列活动“澳门声音:青年文学创作研讨沙龙”,选址“可能拥有大三巴最佳观景天台”的澳门酒荟,以酒、文会友,为“社区悦读”助力。

有别于过往被认为门槛很高,曲高和寡的文学沙龙,“澳门声音:青年文学创作研讨沙龙”出发点“友善”得多。“我们希望更多热爱写作的澳门青年大胆地参与,在这个氛围感满满的地方,喝点小酒,甚至结合更多有趣的文化表演形式,如舞蹈、戏曲等等,去分享和认识澳门青年作家的作品。文学,本身并非那么严肃的事情”,澳门笔会理事长廖子馨笑着说。

推广青年澳门作家作品旨在推动文学传承,策划人甘远来是00后新生澳门作家代表,因此整个活动流程贴合现今年轻人喜好。首期主题“城市剪影:澳门青年作家作品中的澳门形象”,挑选出几位青年作家相关作品组稿,印刷成册后分派给现场会员;再由作者带头领读节选作品,并邀请知名湾区作家或学者点评,藉此掀起现场热烈互动。

沙龙的主角除了文学作品本身,小酌和美景必不可少,笑称“被开餐厅耽误的文学中年”的澳门酒荟老闆Derek补充说:“我们一直想把文艺带入社区,令澳门拥有更多元的一面。利用这个风景优美的天台和澳门笔会共同活动,让以文会友的澳门年轻人找到了一种全新的文学社交可能,同时他们也知道了这个地方。”据笔会透露,该沙龙一年将会以不同主题举办四次,前三次是单独的围读作品形式,最后一次则是集结形式,欢迎喜欢文学的公众和会员参与。

 

澳门笔会理事长廖子馨(中)、青年作家兼活动策划人甘远来(左)和澳门酒荟老闆Derek(右),谈谈此系列活动的合作契机。
澳门笔会理事长廖子馨(中)、青年作家兼活动策划人甘远来(左)和澳门酒荟老闆Derek(右),谈谈此系列活动的合作契机。

 

“澳门声音:青年文学创作研讨沙龙第二期”海报
“澳门声音:青年文学创作研讨沙龙第二期”海报

 

在城市中的图书角落

设计师的漂书箱

“设计漂书计划”是澳门设计留学生协会为响应“世界阅读日”而策划的限时快闪活动,于两家位处澳门旧城区的店铺内摆放这个属于设计师的漂书箱,旨在鼓励市民支持本地商店消费及通过换书阅读,认识更多设计的资讯。

澳门设计留学生协会会长洪家乐是活动策划人之一,他提及计划刚开始选的书目多是与设计有关的书籍,希望能吸引到更多喜欢设计的年轻朋友一起加入分享,所以选了两家较为受年轻人喜爱的店铺摆放书箱。随着活动的进行,书箱内除了设计类的书以外,也增多了关于心灵、文学、初创主题的书籍。合作的店铺也反映漂书箱让他们和客人多了交流的话题,让人们之间的关系也拉近了。得到正面回响,澳门设计留学生协会就把原本的限时活动保留下来,但是却不会把书箱“锁”在某一定点,而是让它限时“走”进更多不同的场域,与共享办公室、学校、商业机构等合作,和更多人分享设计,分享阅读。

 

 
“设计漂书计划”将在城内不同的场域持续进行,向大众推广阅读。

 


“设计漂书计划”活动策划人洪家乐

 

咖啡绘本读书会

自2018年创立鞠智绘本屋以来,绘本屋的经营者黄国娟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向大家推广绘本,而作为社区的一部分,她相信通过阅读活动能够加强大家的联繫。因此,从亲子共读活动、工作坊,到2023年底推出的咖啡绘本读书会,她不断尝试着以各种形式为读者带来新颖的阅读体验,引发大家的阅读兴趣。

咖啡绘本读书会的出现源于去年她为绘本导师课程学员组织的一次线下分享会,结果意外收到学员们一致好评,她便将活动延续下来,并且试着面向所有成年人开放,提供专题化的读书会体验。为了平衡经营和阅读推广,她为读书会设定少量收费作门槛,希望让大家能更珍惜来参与读书会的机会。现在读书会每月举行一次,每次设置不同的主题绘本阅读,参与者可以自带相关绘本或在店内选书进行共享共读,和大家分享感受。她提及参与读书会的群体主要是社工、老师、喜爱插画的人,不认识彼此却因喜欢阅读而聚在一起,进行各种分享交流,是她最乐见的事。

 

咖啡绘本读书会每月一次的主题活动,是大家分享阅读乐趣的平台。
咖啡绘本读书会每月一次的主题活动,是大家分享阅读乐趣的平台。

 

鞠智绘本屋主理人黄国娟
鞠智绘本屋主理人黄国娟

 

#文化局公共图书馆有什么活动推广“社区阅读”?

01 以书易书

适合人群:所有人

一连几场“以书易书”活动在澳门不同社区遍地开花,深受澳门市民欢迎。市民可将自己手上的书与他人交换,透过搭建稳定的图书交换平台,增加阅读资源在社区流转。多场活动所见,许多父母会带着孩子参与,从小培养阅读兴趣。“以书易书”活动不但推行环保不浪费的概念,更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在社区精神文明共建中起到积极作用。

 

02 期间限定Pop-Up图书馆

适合人群:行过路过不错过的你

图书馆也可以在街头“弹起”?没错,说的正是文化局公共图书馆推出的“期间限定Pop-Up图书馆”。最近澳门有几个公共区域,出现了色彩缤纷的图书装置,它们就是社区内“弹起”的小小便民图书宝箱,市民可以自行在这些图书装置选择心水书籍。这个活动就像是阅读界的神秘客串演出,在社区中构筑阅读宝地,营造全民阅读的文化氛围,让阅读的种子在城中各处生根萌芽。

 

03 图书递送服务

适合人群:社福机构、非牟利机构团体、学校

文化局公共图书馆自2020年起提供图书递送服务,为社福机构、非牟利机构团体、学校及老人院舍等团体提供便利,申请单位每次可外借图书资料200项以免费借阅给其会员或学生,文化局公共图书馆将所借阅图书资料递送至有关团体。无论是在社福机构会址,还是在校园角落,或是老人院舍中,图书的力量都能触达。通过此服务,以书为桥连接社会不同阶层团体,让阅读的力量温暖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共同营造充满书香的社会氛围。

 

04 校园设置“自助取预约书柜”

适合人群:师生

校园里的阅读新潮流——自助取预约书柜,让知识触手可及。学生们只需通过文化局公共图书馆网站、“我家图书馆”或一户通“我的借书”平台,搜索预约心仪的馆藏资料,并选择自己学校的自助取预约书柜作为取书点,就可以轻松借阅图书。目前澳门已有9间学校设有自助取预约书柜,今年内将增加至12间学校,让知识与便捷同行,让阅读成为校园生活一部分。

 

社区阅读,是一场需要全民参与的活动 - 专访国际(澳门)学术研究院院长高胜文

社区阅读风气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需要大家耐心和持续的努力来培养。正如从事社团社会服务及学术研究工作多年的国际(澳门)学术研究院院长高胜文博士所言,“在推动社区阅读,建设‘阅读之城’方面,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团及政府之间紧密合作,缺一不可”。

澳门特区政府近年不断优化公共图书馆软硬体设施、推出各式各样的阅读资源及推广活动、鼓励青少年及儿童走进图书馆、培养亲子阅读习惯等举措,都提升了市民阅读的兴趣,让大家更容易参与阅读。然而,在推广活动、书籍数量上升的同时,高胜文指出还应当注意提升质量,包括提供多语言和多文化阅读材料、支持本土出版作品等。他解释,“澳门得益于‘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优势,葡语书籍比其他地区更为丰富,这个特色应该提上来。此外,我也建议多向大众推广和支持澳门本地作者及其作品,因为在推广本地作品的同时,还能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和创造力”。与此同时,高胜文还留意到公共图书馆今年推出的“以书易书”活动,他认同活动实现图书资源互换共享,降低了市民的“阅读成本”,但同时,他也建议公共图书馆还可以适当和不同社区组织合作,增设更多免费漂书箱,既能照顾不同阶层的市民需要,也可以增加书籍在社区内的流动性和市民阅读的便利性。

社会上持续的阅读推广重要,但家庭的支持也不可少。作为两个小孩的父亲,高胜文分享自己的亲身经歷,“在我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经常和他们共读故事书,并且鼓励他们进行写作记录,更渐渐培养出写作兴趣,在长时间的练习下,写作水平日渐提升,姐弟二人更于去年首度出版了共同完成的着作。”因此,高胜文也非常鼓励家长可以尝试多与孩子一起阅读,与他们交流阅读心得,不但能培养出终身阅读的习惯,也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国际(澳门)学术研究院院长高胜文博士
国际(澳门)学术研究院院长高胜文博士

 

#文化局公共图书馆2024年首季有多少人进馆?

文化局公共图书馆的馆外推广活动广受欢迎,不仅提升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也激发了市民对阅读的热情。2024年第一季度,我们迎来约66万人次,相比2023年同期约56万人次,显着增长近二成。

在借阅图书方面,我们也见证了阅读需求持续上升。2024年第一季度的借阅图书人次达到约7万,相较于2023年同期约6.4万人次,增长了近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