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悅讀力

文字:余盈、林春燕 圖片:李佩禎、受訪單位提供 插畫:Molly

 

 

書籍,是屹立在時間汪洋中的燈塔,而全民閱讀,就是把這座燈塔的光亮輻射到更廣的範圍去,點亮城市人靈魂深處之光。文化局公共圖書館近年積極為澳門這座“燈塔”創造光能,推行全民閱讀,令閱讀滲入社區,為市民構建各類型的共讀環境,推廣閱讀文化。澳門各個民間組織和企業也紛紛參與其中,本期館訊專題將透過幾個不同的單位,講述他們與“社區悅讀”相關的故事,為廣大市民展開澳門“社區悅讀樂悠悠”的廬山真貌。同時,透過學者的分析和講解,以及近年文化局公共圖書館推出的一系列事關社區閱讀的有趣舉措,深入瞭解社區閱讀的點點滴滴。

打工人的圖書館——工聯職工書屋

隨着澳門推動“閱讀之城”的建設,越來越多社團加入到推廣閱讀的行列,讓閱讀與終生學習成為最時尚的潮流。由中華全國總工會與澳門工聯總會共同打造的工聯職工書屋便是其中一個好例子,通過推出好書推介、閱讀分享會、工作坊等各類型適合大眾的閱讀活動,以及與企業合作建立流動書屋,鼓勵大家以閱讀豐富生活。

工聯職工書屋目前有近3,000冊藏書,類型包括人文社科、政經金融、澳門本地出版的兒童讀物等,是一個為廣大職工市民而設的閱讀空間。據澳門工聯總會副秘書長兼職工書屋項目負責人林翔宇介紹,書屋和大家平常在圖書館安靜閱讀有點不一樣,因為他更歡迎讀者到書屋“吵”,通過閱讀會友,和書友一起討論分享。因此,書屋會定期開設讀書會、親子閱讀工作坊等吸引不同的讀者來盡情“吵”。

書屋和沙梨頭圖書館只有2分鐘腳程,這會影響書屋的使用率嗎?答案是否定的。管理日常營運的書屋店長方楚豪分享,下午是書屋最熱鬧的時刻,附近的街坊、放學的學生都喜歡到書屋閱讀放鬆,因為書屋除了有傳統的圖書閱覽區,還設有文創區、提供輕食的水吧區等,為讀者們營造出舒適多元的閱讀環境。書屋和公共圖書館的關係更像是協同互補,滿足讀者對閱讀環境的不同要求,營造出良好的社區閱讀氛圍。

除了職工書屋以外,林翔宇提及他們也積極走出去,和不同的澳門企業合作推動流動書屋的建設,把書屋帶到企業內,帶動職工培養閱讀興趣,讓閱讀文化能滲透於企業中。今年4月,工聯首次把流動書屋帶進澳門休閑企業,與新濠博亞娛樂有限公司攜手合作開展的“同仁博學閣”流動書屋,獲得了不少正面回響。新濠影滙人力資源副總裁莫肇群表示流動書屋深受同事歡迎,是一個讓人放鬆及提升知識的空間,不僅豐富了業餘生活,也促進了同事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工聯總會副秘書長兼職工書屋項目負責人林翔宇(左)與書屋店長方楚豪(右)期望未來能拓展更多活動,為職工市民帶來更好體驗。
工聯總會副秘書長兼職工書屋項目負責人林翔宇(左)與書屋店長方楚豪(右)期望未來能拓展更多活動,為職工市民帶來更好體驗。

 

工聯職工書屋對所有人群開放,提供人文社科、政經金融等類型的書籍讓讀者在館內閱讀。
工聯職工書屋對所有人群開放,提供人文社科、政經金融等類型的書籍讓讀者在館內閱讀。

 

天台上的文學沙龍

要讓閱讀真正走進社區,公共知識分子不可缺席。雲集澳門寫作人的非牟利組織“澳門筆會”擁有得天獨厚的知識分子資源,把文學帶入澳門社區的使命感,促使他們不斷搭建平台,把年輕寫作力注入社區當中。今年,筆會主辦深受青年寫作愛好者歡迎的系列活動“澳門聲音:青年文學創作研討沙龍”,選址“可能擁有大三巴最佳觀景天台”的澳門酒薈,以酒、文會友,為“社區悅讀”助力。

有別於過往被認為門檻很高,曲高和寡的文學沙龍,“澳門聲音:青年文學創作研討沙龍”出發點“友善”得多。“我們希望更多熱愛寫作的澳門青年大膽地參與,在這個氛圍感滿滿的地方,喝點小酒,甚至結合更多有趣的文化表演形式,如舞蹈、戲曲等等,去分享和認識澳門青年作家的作品。文學,本身並非那麼嚴肅的事情”,澳門筆會理事長廖子馨笑着說。

推廣青年澳門作家作品旨在推動文學傳承,策劃人甘遠來是00後新生澳門作家代表,因此整個活動流程貼合現今年輕人喜好。首期主題“城市剪影:澳門青年作家作品中的澳門形象”,挑選出幾位青年作家相關作品組稿,印刷成冊後分派給現場會員;再由作者帶頭領讀節選作品,並邀請知名灣區作家或學者點評,藉此掀起現場熱烈互動。

沙龍的主角除了文學作品本身,小酌和美景必不可少,笑稱“被開餐廳耽誤的文學中年”的澳門酒薈老闆Derek補充說:“我們一直想把文藝帶入社區,令澳門擁有更多元的一面。利用這個風景優美的天台和澳門筆會共同活動,讓以文會友的澳門年輕人找到了一種全新的文學社交可能,同時他們也知道了這個地方。”據筆會透露,該沙龍一年將會以不同主題舉辦四次,前三次是單獨的圍讀作品形式,最後一次則是集結形式,歡迎喜歡文學的公眾和會員參與。

 

澳門筆會理事長廖子馨(中)、青年作家兼活動策劃人甘遠來(左)和澳門酒薈老闆Derek(右),談談此系列活動的合作契機。
澳門筆會理事長廖子馨(中)、青年作家兼活動策劃人甘遠來(左)和澳門酒薈老闆Derek(右),談談此系列活動的合作契機。

 

“澳門聲音:青年文學創作研討沙龍第二期”海報
“澳門聲音:青年文學創作研討沙龍第二期”海報

 

在城市中的圖書角落

設計師的漂書箱

“設計漂書計劃”是澳門設計留學生協會為響應“世界閱讀日”而策劃的限時快閃活動,於兩家位處澳門舊城區的店舖內擺放這個屬於設計師的漂書箱,旨在鼓勵市民支持本地商店消費及通過換書閱讀,認識更多設計的資訊。

澳門設計留學生協會會長洪家樂是活動策劃人之一,他提及計劃剛開始選的書目多是與設計有關的書籍,希望能吸引到更多喜歡設計的年輕朋友一起加入分享,所以選了兩家較為受年輕人喜愛的店舖擺放書箱。隨着活動的進行,書箱內除了設計類的書以外,也增多了關於心靈、文學、初創主題的書籍。合作的店舖也反映漂書箱讓他們和客人多了交流的話題,讓人們之間的關係也拉近了。得到正面回響,澳門設計留學生協會就把原本的限時活動保留下來,但是卻不會把書箱“鎖”在某一定點,而是讓它限時“走”進更多不同的場域,與共享辦公室、學校、商業機構等合作,和更多人分享設計,分享閱讀。

 

 
“設計漂書計劃”將在城內不同的場域持續進行,向大眾推廣閱讀。

 


“設計漂書計劃”活動策劃人洪家樂

 

咖啡繪本讀書會

自2018年創立鞠智繪本屋以來,繪本屋的經營者黃國娟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向大家推廣繪本,而作為社區的一部分,她相信通過閱讀活動能夠加強大家的聯繫。因此,從親子共讀活動、工作坊,到2023年底推出的咖啡繪本讀書會,她不斷嘗試着以各種形式為讀者帶來新穎的閱讀體驗,引發大家的閱讀興趣。

咖啡繪本讀書會的出現源於去年她為繪本導師課程學員組織的一次線下分享會,結果意外收到學員們一致好評,她便將活動延續下來,並且試着面向所有成年人開放,提供專題化的讀書會體驗。為了平衡經營和閱讀推廣,她為讀書會設定少量收費作門檻,希望讓大家能更珍惜來參與讀書會的機會。現在讀書會每月舉行一次,每次設置不同的主題繪本閱讀,參與者可以自帶相關繪本或在店內選書進行共享共讀,和大家分享感受。她提及參與讀書會的群體主要是社工、老師、喜愛插畫的人,不認識彼此卻因喜歡閱讀而聚在一起,進行各種分享交流,是她最樂見的事。

 

咖啡繪本讀書會每月一次的主題活動,是大家分享閱讀樂趣的平台。
咖啡繪本讀書會每月一次的主題活動,是大家分享閱讀樂趣的平台。

 

鞠智繪本屋主理人黃國娟
鞠智繪本屋主理人黃國娟

 

#文化局公共圖書館有什麼活動推廣“社區閱讀”?

01 以書易書

適合人群:所有人

一連幾場“以書易書”活動在澳門不同社區遍地開花,深受澳門市民歡迎。市民可將自己手上的書與他人交換,透過搭建穩定的圖書交換平台,增加閱讀資源在社區流轉。多場活動所見,許多父母會帶着孩子參與,從小培養閱讀興趣。“以書易書”活動不但推行環保不浪費的概念,更豐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在社區精神文明共建中起到積極作用。

 

02 期間限定Pop-Up圖書館

適合人群:行過路過不錯過的你

圖書館也可以在街頭“彈起”?沒錯,說的正是文化局公共圖書館推出的“期間限定Pop-Up圖書館”。最近澳門有幾個公共區域,出現了色彩繽紛的圖書裝置,它們就是社區內“彈起”的小小便民圖書寶箱,市民可以自行在這些圖書裝置選擇心水書籍。這個活動就像是閱讀界的神秘客串演出,在社區中構築閱讀寶地,營造全民閱讀的文化氛圍,讓閱讀的種子在城中各處生根萌芽。

 

03 圖書遞送服務

適合人群:社福機構、非牟利機構團體、學校

文化局公共圖書館自2020年起提供圖書遞送服務,為社福機構、非牟利機構團體、學校及老人院舍等團體提供便利,申請單位每次可外借圖書資料200項以免費借閱給其會員或學生,文化局公共圖書館將所借閱圖書資料遞送至有關團體。無論是在社福機構會址,還是在校園角落,或是老人院舍中,圖書的力量都能觸達。通過此服務,以書為橋連接社會不同階層團體,讓閱讀的力量溫暖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共同營造充滿書香的社會氛圍。

 

04 校園設置“自助取預約書櫃”

適合人群:師生

校園裏的閱讀新潮流——自助取預約書櫃,讓知識觸手可及。學生們只需通過文化局公共圖書館網站、“我家圖書館”或一戶通“我的借書”平台,搜索預約心儀的館藏資料,並選擇自己學校的自助取預約書櫃作為取書點,就可以輕鬆借閱圖書。目前澳門已有9間學校設有自助取預約書櫃,今年內將增加至12間學校,讓知識與便捷同行,讓閱讀成為校園生活一部分。

 

社區閱讀,是一場需要全民參與的活動 - 專訪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院長高勝文

社區閱讀風氣是一個長期累積的過程,需要大家耐心和持續的努力來培養。正如從事社團社會服務及學術研究工作多年的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院長高勝文博士所言,“在推動社區閱讀,建設‘閱讀之城’方面,需要個人、家庭、學校、社團及政府之間緊密合作,缺一不可”。

澳門特區政府近年不斷優化公共圖書館軟硬體設施、推出各式各樣的閱讀資源及推廣活動、鼓勵青少年及兒童走進圖書館、培養親子閱讀習慣等舉措,都提升了市民閱讀的興趣,讓大家更容易參與閱讀。然而,在推廣活動、書籍數量上升的同時,高勝文指出還應當注意提升質量,包括提供多語言和多文化閱讀材料、支持本土出版作品等。他解釋,“澳門得益於‘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優勢,葡語書籍比其他地區更為豐富,這個特色應該提上來。此外,我也建議多向大眾推廣和支持澳門本地作者及其作品,因為在推廣本地作品的同時,還能增強市民的文化認同和創造力”。與此同時,高勝文還留意到公共圖書館今年推出的“以書易書”活動,他認同活動實現圖書資源互換共享,降低了市民的“閱讀成本”,但同時,他也建議公共圖書館還可以適當和不同社區組織合作,增設更多免費漂書箱,既能照顧不同階層的市民需要,也可以增加書籍在社區內的流動性和市民閱讀的便利性。

社會上持續的閱讀推廣重要,但家庭的支持也不可少。作為兩個小孩的父親,高勝文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在我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經常和他們共讀故事書,並且鼓勵他們進行寫作記錄,更漸漸培養出寫作興趣,在長時間的練習下,寫作水平日漸提升,姐弟二人更於去年首度出版了共同完成的著作。”因此,高勝文也非常鼓勵家長可以嘗試多與孩子一起閱讀,與他們交流閱讀心得,不但能培養出終身閱讀的習慣,也能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院長高勝文博士
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院長高勝文博士

 

#文化局公共圖書館2024年首季有多少人進館?

文化局公共圖書館的館外推廣活動廣受歡迎,不僅提升了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也激發了市民對閱讀的熱情。2024年第一季度,我們迎來約66萬人次,相比2023年同期約56萬人次,顯著增長近二成。

在借閱圖書方面,我們也見證了閱讀需求持續上升。2024年第一季度的借閱圖書人次達到約7萬,相較於2023年同期約6.4萬人次,增長了近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