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古籍重新上架

隨着時代發展,電子書刊漸漸普及,相反,古籍就束之高閣或偶然只作展覽。為讓讀者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古籍,澳門公共圖書館在2015年啟動了館藏古籍數碼化項目。本期我們請到特藏職務主管黃潔碧分享箇中點滴。

澳門公共圖書館轄下的何東藏書樓,現藏線裝書及精、平裝書各1萬冊,其中1912年前的中文古籍約5,000多冊。為了便於利用、保護、普及和再出版,2015年4月經評估後,選出最珍貴的清代著名藏書家劉承幹“嘉業堂”舊藏的16種書及清乾隆版《香山縣志》,共17種,654冊,約35,000葉,外判給專業公司進行掃描。

黃潔碧全程參與其中,她說這是頗大的挑戰,坦然邊做邊學,過程令人難忘:

1-項目開展前,向相關人員講解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項,包括:工作環境的潔淨;古籍持拿須配戴口罩及手套;掃描前必須逐葉檢查古籍狀況,不能將粘連的書葉強行打開等。

2-部分線裝古籍的書葉較為脆薄,產生本葉可透視前葉文字的情況,經試驗後,採用經過特別加工的宣紙先墊於筒子葉內,再進行掃描。因墊紙太厚,影響操作,所以每次只能墊紙十多葉,掃描完畢,將原墊紙抽出,再往後墊十多葉,如此動作重覆數次,直至一本古籍完成掃描為止。在墊紙及抽回墊紙的過程中,要極度小心謹慎,動作不能太快,否則很易破壞古籍。

3-掃描後的校對過程,也遇到頗多問題,如:影像缺漏、模糊、有不正常彩光、左右倒轉、文字錯位、缺字、紙屑蓋字、書葉粘連、摺角、夾有紙條等。雖然掃描只花三個月時間,但影像反覆校對和古籍修復等,則花了兩年時間 ……。

圖書館已完成17種中文古籍的掃描及影像校對,下一階段是將影像檔製成電子書,與讀者共享珍貴古籍。

文 林春燕

攝影 李佩禎

圖書館答疑 - 何東藏書樓知多少

 

Q:何東藏書樓裏收藏着哪些書籍呢?

A:最珍貴的是清代著名藏書家劉承幹“嘉業堂”舊藏的16種書,包括:《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通鑑紀事本末補後編》《太平御覽》等,最早古籍為明嘉靖年間《雍大記》,還有清代宗教翻譯書籍、早期的中葡字典、教科書及地方史料等特藏資料。

 

Q:收藏古籍和現代書籍的不同之處有哪些?

A:古籍收藏需要特別儲藏環境,故樓內置有濕度控制系統、空氣淨化機,玻璃窗貼上防紫外線的膠膜,使用樟木書櫃以防蟲等。

 

Q:何東藏書樓對所有讀者開放嗎?

A:進入藏書樓前先向館長提出書面申請,獲得批准後在指定時間入內使用。使用者必須戴上口罩、手套翻閱古籍,樓內不能用閃光燈拍照,以免對脆弱的古籍造成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