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向社會民主的新想像 張鐵志

台灣政治與文化評論家,活躍於台、港、中、馬之主要媒體與公共領域。歷任《新新聞週刊》副總編輯、香港《號外》雜誌總編輯、《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總主筆、《端傳媒》特約主編、《數位時代》顧問。著有《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等書。

朝向社會民主的新想像

在1989年的蘇東波之後,有人宣稱歷史終結了。二十一世紀西方最活躍的公共知識分子、歷史學者東尼賈德(TonyJudt)說,此後,「我們帶着太多的信心、太少的反思,將20世紀留在身後,大膽地跨入新世紀,在自說自話的、半真半假的事實面前止步:西方的勝利,歷史的終結,單極的美國時刻,不可避免地邁向全球化和自由市場。」

難道,我們對未來的想像真的已經耗盡了嗎?難道,只有當前主導西方的新自由主義資本主義和正在崛起中的中國模式,是我們未來的選擇嗎?我們能從二十世紀學到甚麼教訓呢?

賈德的這本小書《厄運之地:給崩世代的建言》就是要帶領我們反思這個問題,尤其要拯救在歐洲已經幾乎被揚棄的「社會民主」。

他說,值得我們追求或者捍衛的制度,既不是已經被宣稱死亡的共產主義,也不是過去二十年支配全球但在2008年受到重挫的新自由主義─意指「對不受約束的市場的毫無批判的崇拜,對公共部門的蔑視,對無限增長的幻想」的教條,而是二十世紀戰後到七十年代中西方主流的政治經濟體制:社會民主。

而要進行社會民主計劃,首先必須再一次學會「思考國家」,並解除我們西方根據冷戰的勝利而產生的偏見。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社會民主的實踐固然不容易,但也有新的契機。因為,「我們進入了不安全的時代:經濟不安全,人身不安全,政治不安全……而恐懼─對變化的恐懼、對衰退的恐懼、對陌生人和不熟悉的世界的恐懼─正在腐蝕公民社會植根期上的信任和相互依賴。」面對這些恐懼與不確定,國家所扮演的角色,包括提供的社會服務,更為重要,「恐懼的重新出現,和其政治後果,是支持社會民主最有力的論證。」

近來希臘債務危機,就再次讓我們見到一場對於國家角色與社會民主的激烈辯論:歐盟等債權國要求希臘實行「樽節」(austerity)政策,要消除國家對於弱勢的保護。

這本書對港台澳都非常有啟發性,因為社會民主想像從來沒有在主流政治經濟論述中生根過。我們眼前的政治體系只是為經濟利益服務,貧富不均則是愈來愈嚴重。

賈德要西方人打開新的想像,要重塑公共對話、社會平等和民主參與─而這也應該是我們的目標。

厄運之地:給崩世代的建言

▸ 厄運之地:給崩世代的建言

編著者:東尼.賈德

譯者:區立遠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年份:2014

探尋新生國 林君朗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關係學生,先後為《澳門日報》、《華僑報》的專欄撰文。喜歡用眼睛看世界,以不同方式記下片刻所想,如畫畫和寫作。在外地時喜歡寄出一張張明信片,把你帶到我身邊。

探尋新生國

這個時代人人去旅行,個個寫遊記。當我們玩厭亞洲,有能力的會去歐洲,接着再去更冷門的角落,拍攝更獨特的風景。然而,我們的旅遊目的地,其實是有人安身立命的地方,一切都是有血有肉的故事。

張翠容是香港資深新聞業者,八十年代在英國完成高中及大學教育,曾任職多家國際新聞機構,如英國BBC World Service、法國「無國界記者」的通訊員等。她被譽為華人社會的「戰地玫瑰」,糅合東方女性的細膩和國際觀察家的敏銳來洞悉世界大事。很多時候,她要自付旅費,尋找願意採稿的渠道,報導第一,報酬第二。

張翠容認為一個記者的任務,就是將實地消息和背景脈絡傳出去。記者不是醫生,也不是工程師,能做到的,就是讓人知道,讓人思考。她走遍世上「生人勿近」的地方,如阿富汗、柬埔寨、巴爾幹半島,以華人戰地女記者的身份,探尋主流媒體以外的論點。

今年七月,我把《行過烽火大地》放進背包,隨着作者的腳步,到訪戰亂後獨立了七年的新生國科索沃。筆者固然未能自稱記者,但也許跟張翠容一樣,有觀察世界的欲望。

在這百廢待興的新國家,我感受到強烈的崇美情緒。到訪那天剛好是七月四日,美國獨立日的晚上,青年旅館舉行營火晚會,街頭更傳來歡呼與煙花聲。在首都布里什蒂納,更樹立了世上唯一一個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銅像,因為他當年主導北約出兵轟炸塞爾維亞,幫助科索沃自立為國。可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獨立真的是康莊大道的開端嗎?

各項經濟發展無從入手,倚靠外援也不能維持,大量科索沃人因此逃往德國、瑞士、奧地利等發達國家,形成難民潮。可是,國際新聞長期受英語傳媒壟斷,單靠翻譯外電並不能知道得更深入。張翠容舉例,在一九九九年曾想探訪科索沃戰事,但總編認為除非她能找些當地華人的故事,否則親臨現場也不會比外國通訊社做得好。華人新聞觀點,自然由華人利益角度看問題,凡與此無關都不太深究。因此,多數人不太明白西方如何在「人權」與「主權」之間龍門任搬;傳媒口中的「正義之師」北約究竟傷害了多少平民,也難以知曉。

這樣的作品,讓我們更加清醒地以人道看待世界。我們不一定要奔走戰場,因為人的生活並不能複製,但太多事情都需要透過人生體驗,盡在不言中。

行過烽火大地: 戰地女記者遊走邊緣國度的 採訪實錄

▸ 行過烽火大地: 戰地女記者遊走邊緣國度的 採訪實錄

編著者:張翠容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年份: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