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_白慶之 圖片_白慶之 插畫_陳可晴
閱讀之城,以書為伴。如朱熹所言“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本年度,文化局公共圖書館以建設“閱讀之城”為目標,推出適合不同年齡層、多元化的計劃,包括“嬰幼兒閱讀有禮計劃”、“悅讀家FUN親子活動”、“‘悅’讀學生獎勵計劃”及‘悅’讀校園嘉許計劃”,激發嬰幼兒及青少年的閱讀興趣,同時增設“寶寶書吧——嬰幼兒親子閱讀空間”,為親子打造溫馨、舒適的共讀環境,藉此以不同方式讓市民與閱讀連結在一起,營造更濃厚的讀書氛圍。
文字_白慶之 圖片_白慶之 插畫_陳可晴
閱讀之城,以書為伴。如朱熹所言“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本年度,文化局公共圖書館以建設“閱讀之城”為目標,推出適合不同年齡層、多元化的計劃,包括“嬰幼兒閱讀有禮計劃”、“悅讀家FUN親子活動”、“‘悅’讀學生獎勵計劃”及‘悅’讀校園嘉許計劃”,激發嬰幼兒及青少年的閱讀興趣,同時增設“寶寶書吧——嬰幼兒親子閱讀空間”,為親子打造溫馨、舒適的共讀環境,藉此以不同方式讓市民與閱讀連結在一起,營造更濃厚的讀書氛圍。
終身閱讀,始於兒時。文化局公共圖書館於今年推出“嬰幼兒閱讀有禮計劃”,向未滿24個月且合資格的本澳嬰幼兒派發閱讀包,為親子進行共讀時提供閱讀資源,自計劃推出以來獲家庭歡迎。作為家長的張凱儀,亦於早前帶同兒子前往文化局公共圖書館一探“閱讀包”的知識寶庫,為親子時光添加趣味。
張凱儀認為共讀有助培養孩子探索新事物。
張凱儀表示,閒暇時間喜愛帶同兒子到圖書館,尋找適合他的書籍,然而兒童讀物包羅萬有,有時難以作出篩選。是次收到的“閱讀包”,不但為孩子的各個年齡階段量身提供合適的書籍,且讀物内容貼近兒子的認知能力,是親子共讀的“好幫手”。對於如何與孩子共讀,張凱儀分享道,事前她會先自行閱讀和消化内容,然後才與兒子分享,過程中會構思如何增加不同的趣味元素,例如打開“閱讀包”時,會營造一種“打開禮物”的感覺,大家一同探索内藏的“寶藏”,勾起孩子的興趣。
張凱儀透過與兒子“尋寶”的方式,為打開“閱讀包”添加趣味。
共讀成為親子之間的獨特時光,也為張凱儀和孩子創造了甜蜜的成長回憶。“例如閱讀包中有一本書是關於生活用品,每當他看到書中的不同物品時,都雀躍地牙牙學語,十分有趣。或是看見書中的某樣食物時,我們也會跟他說:‘我們剛剛一起吃過了’,藉此與他分享彼此一起經歷過的瑣碎事,並大大提升孩子對事物的認知以及語言表達能力,讓他們更好地成長。”
氹仔圖書館自2015年運營至今,不僅提供了全年齡層的閱讀體驗,亦特意為嬰幼兒孩童和家長設置專為兒童而設的洗手間、育嬰室、嬰兒車停泊區等,致力為親子共讀提供安全又美觀的閱讀空間。為持續優化親子閱讀體驗,今年氹仔圖書館增設適合0至18個月親子使用的“寶寶書吧──嬰幼兒親子閱讀空間”,從空間佈局到軟硬件設施,均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各位小讀者,陪伴大家成長。今天,就請各位讀者跟隨本篇文章的腳步,看看空間内有哪些具吸引力的親子互動元素!
氹仔圖書館於本年增設“寶寶書吧──嬰幼兒親子閱讀空間”。
嬰幼兒在“寶寶書吧”内盡情爬行,十分興奮。
踏入氹仔圖書館的“寶寶書吧”,記者已被腳下軟糯質感的地墊所吸引。因應嬰幼兒的生長發展需要,“寶寶書吧”地板均以軟墊包覆,符合孩童會隨處坐、躺、爬的特性,除適合舉辦親子互動活動,也讓正在趴趴走時期的寶寶們,能在舒適安全的環境中“大顯身手”。
看着得意有趣的早教益智裝置,寶寶們無不蠢蠢欲動!
“寶寶書吧”不僅是孩子遊玩的小天地,也設有多款早教益智裝置輔助他們成長,尤其是嬰幼兒階段,孩子們喜歡以手、眼、耳和足認知周遭的環境與事物,附在牆壁上的觸感及認知觸摸裝置,能吸引他們到處走動和觸摸,啟發對萬物的認識。
空間内亦設有不同類型的嬰幼兒書籍,包括布書、遊戲書、繪本等,內容輕鬆有趣,引導孩子學習,有助培養親子共讀,以及藉此建立起對圖書館的親近感,自小與書本為伍。如此豐富多彩的嬰幼兒親子空間,就趁着這個周末,趕緊帶你的小朋友一起來體驗吧!
在不斷優化圖書館空間佈局的理念下,全新打造的“嬰幼兒親子閱讀空間”不定期舉辦不同種類的閱讀活動,以多元方式打開閱讀之門。其中,2023年嬰幼兒親子閱讀推廣活動“嬰幼繪本氹氹轉”工作坊導師便圍繞繪本內容,以不同的物件,例如水、絲帶、布、球等來呈現現繪本中的山、樹、水等場景,透過觸摸、聆聽帶領嬰幼兒踏上一場充滿想象力的體驗之旅。
工作坊透過互動形式,讓繪本“動起來”成為親子間玩樂的媒介。
導師梁金燕指出,嬰幼兒的閱讀習慣和喜好,與他們年齡段的身心發展和特點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系列活動中細分了6至18個月、18至24個月、24至36個月的不同場次,期望啟發家長因應孩子的年齡特性,創造更多寓教於繪本的機會。“6至18個月的孩子剛會坐或走路,對身邊的事物充滿探索欲,故此我們會選擇色彩艷麗,情節簡單的繪本。18至24個月的孩子對故事的角色和經歷充滿好奇,且較喜歡‘跳跳紮紮’,與孩子進行互動時適宜選語句重覆較多及生活有關的繪本。24至36個月的小孩語言發展開始成熟,他們也到了‘每事一問’的階段,因此在活動中,我們給孩子帶來‘問題’,讓他們透過解答進入劇情,透過推敲情節建立自信。”
導師周倩君認為,繪本共讀是親子建立語言溝通不可或缺的工具,而圖書館是知識流動的場所,置身其中參與活動,有助他們從小認識圖書館是一個能尋找答案,帶領他們看見更廣闊世界的窗口。
活動參加者黃女士認為,活動中加入多種感官觸覺的元素,有助豐富嬰幼兒對事物的體驗。
為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本年度文化局與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合作推出“悅讀家FUN親子活動”,向本澳幼一至小三學生以實踐親子閱讀任務的方式,鼓勵家長與子女走進文化局轄下公共圖書館,藉累計閱讀里程參與抽獎活動,將閱讀融入家庭生活,讓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楊彩霞與女兒透過閱讀積分活動兌換禮品。
這一天,楊彩霞帶着女兒踏進圖書館,挑選心儀的書籍並累計積分,為閱讀過程帶來更豐富的體驗。楊彩霞表示,為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增進獨立思考的能力,閒時便會陪同她前往圖書館,在書香中渡過舒適的時光,是次通過館內的宣傳海報得知相關活動後,認為通過積分參與抽獎活動,不但提高她們對閱讀的熱情和動力,同時在積分期間也慢慢養成了閱讀習慣。
楊彩霞認為活動鼓勵女兒培養閱讀習慣。
知識寶庫的構建,是在日積月累的閱讀習慣中建立起來的,累計閱讀里程兌換獎品的本意在於吸引更多市民享受閱讀體驗,共同構建“閱讀之城”。楊彩霞和女兒藉完成閱讀任務所得的閱讀里程,換取了“體驗駿菁活動中心保齡球場”門票。她認為,獎品非常實用,能夠在閱讀之餘,與女兒有更多機會一起運動和相處,增進親子關係。“整體而言,是次活動能夠以有益身心的閱讀作為媒介,藉以儲積分參加抽獎後換領獎品的方式帶來滿滿的趣味性,我們都積極參與其中,之後如有同類型活動,我們也願意了解更多。”
學校圖書館是向學生推廣閱讀的橋頭堡,也是讓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理念的孵化中心。文化局與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推出2023/2024學年“‘悅’讀學生獎勵計劃”和“‘悅’讀校園嘉許計劃”,於本年9月起學校及學生們可透過此計劃推動校園閱讀風氣並獲得奬勵。當中,‘悅’讀學生獎勵計劃”,藉由學校自行設立閱讀獎勵方案、由學校提交最佳閱讀生名單,以及透過文化局讀者證記錄進出公共圖書館時數和借閱量以獲取閱讀點數的方式,換取相應獎勵,旨在鼓勵學生校内與校外閱讀,吸收知識養分,積極參與的學校將獲發奬座。另一方面,主辦單位透過“‘悅’讀校園嘉許計劃”,為舉辦和執行閱讀活動的學校作出鼓勵,向符合資格的學校頒發“悅”讀校園認證,讓校園散發濃濃書香。
“自助取預約書櫃”集合“取借閱”功能
為便利學生在校預約借閱及歸還文化局公共圖書館館藏,文化局公共圖書館首階段於澳門6所非高等教育學校,包括陳瑞祺永援中學、濠江中學、東南學校-中學部、培華中學、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部及石排灣公立學校設置自助取預約書櫃,讓公共圖書館服務延伸到校園之中。
“自助取預約書櫃”集借書、還書功能於一身,學生在進行館藏預約時,只需選擇於自身學校的“自助取預約書櫃”取書,待收到短訊通知後,便可於校園内的“自助取預約書櫃”掃瞄讀者證條碼開箱取書,借閱手續在取書時已同時完成。學生亦可透過該書櫃還書,方便快捷,藉此鼓勵學生自主閱讀,為學習助力,也能補充課外知識,營造書香校園的良好氛圍。
“自助取預約書櫃”便於學生借閲文化局公共圖書館的書籍。
學生可透過電子屏幕自助進行借書、還書、查詢及續期。
只需於書櫃掃瞄公共圖書館讀者證的條碼,學生便可從書櫃取出所預約的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