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_白慶之
圖片_白慶之
大自然之美,可以是隨處可見的綠色生態,也可以是日常中容易被忽略的微小生命。本澳畫家方惠萍繼《青洲山寶藏》再推出《青山常在──方惠萍水彩‧插畫作品集》,記錄她在“澳門青年藝術家推廣計劃”中展出的繪作,除了以畫筆為“顯微鏡”帶領觀眾走進大自然,她更利用一種獨特的繪畫手法,在看到與看不到之間,呈現生態環境生生不息的奧妙之處。
觀察微小生命
自2019年推出《青洲山寶藏》,方惠萍形容此書是創作路上的轉捩點,除了於展覽和書中重新記錄作品,也進一步拓展創作思路,帶來更為滿意的展覽〈看不到的世界〉。對她而言,繪畫的樂趣除了形色於畫紙上,透過不同顔料呈現別樣的效果,也為其創作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在〈看不到的世界〉中,她便利用防偽墨水在光線照射下才會顯現出來的特性,畫出栩栩如生的昆蟲,讓觀眾手執電筒仔細地照射畫張,方可看見一隻隻蝴蝶、螞蟻及蜻蜓躍然紙上,令人嘖嘖稱奇!
方惠萍表示,是次大膽創新利用防偽墨水創作,期間也遇到不少困難,包括研究水溶稀釋比例控制顔色深淺,受材料所限不能起草稿,需要多次練習確保落筆無誤,盡可能表現出昆蟲不同的層次美,藉此以另一種方式喚醒大眾觀察和發現自然美,“當你願意看得更仔細一些,你將會發現自然界不同的驚喜,同樣,我們身處的空間,事實上也有許多看似‘隱形’、肉眼看不見的生命,時刻和我們共存。”
記錄澳門綠色生態美
在方惠萍的作品中,澳門細蟻、澳門青洲山大翼甲蟎及澳門麥羅甲蟎等獨有生物都被巨細無遺地放大,讓人們重新認識這些容易被忽略的小昆蟲,“就像書中的昆蟲‘龍眼雞’,看起來有着犀牛的角,身軀色彩斑斕,皆是大自然的巧奪天工……澳門雖然已都市化,但卻充滿形形色色的昆蟲、植物,表現了頑强的生命力。事實上,澳門有許多為保育綠色生態付諸實際行動的人,因此,這本繪本,不僅是集合了本澳大自然形態,也呈現了這群有心人默默付出的成果,再透過畫集傳播愛護大自然的信息。”
方惠萍又提及,今年將出版《青洲山寶藏》續集,故事場景由青洲山延伸至九澳聖母村,由原來聚焦於昆蟲到圍繞古樹出發,把生態保育和文化歷史相互融合。她期望,日後能更多地串聯起植物、昆蟲,以及各個歷史文化建築,令讀者看到澳門另一種城市魅力,同時藉着繪本推廣藝術生命教育,培養小朋友認識生命的真諦,繼而走入大自然,發現和保護身邊更多的美。
方惠萍在《青山常在──方惠萍水彩‧插畫作品集》展現本澳大自然的魅力。
方惠萍把防偽墨水融入畫作呈現不同昆蟲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