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作者重譯經典 ——訪《煮茶細品<離鳥集>》作者陳錦火

文字_余盈 圖片_劉志衡

 

聽說澳門有人出了本重新翻譯泰戈爾傳世佳作《飛鳥集》的書,很多熱愛詩歌的朋友都紛紛表示好奇。詩歌譯作的作者不同,意境和味道就會迥異,就如烹飪一道菜式,即使用相同的材料,在不同成長背景和經驗值的大廚手中呈現的成品便截然不同。要知道詩歌之所以得人鍾愛,是因為它一旦美妙起來,是可以讓你原地轉圈,不自覺地飛舞起來的。究竟這位敢於把經典且膾炙人口的巨作《飛鳥集》,重新翻譯成《煮茶細品<離鳥集>》的作者陳錦火是何許人也?他為甚麼想要出這一本書呢?

 

 

挑戰經典的素人

挑戰泰戈爾經典書籍譯本的人,陳錦火絕不是唯一,眾所周知,知名作家馮唐出了本被戲謔為“文學翻譯界恐怖襲擊”的《飛鳥集》重譯新本,一度成為當年熱搜話題,大眾對馮唐譯本的熱論,把泰戈爾本人的熱度也順勢提高,姑且勿論誰的譯本更佳,能讓年青一代,又或是不那麼喜歡詩歌的人產生興趣去翻閱經典之作,就是美事一樁。本地作者陳錦火的知名度當然不能與馮唐相比,“他是誰?”這個問題甚至在他出書之時,都少有人知曉,這可說是位和澳門文學圈子零接觸,非科班出身的“素人”作者。

眼前的陳錦火行為舉止低調,普通話和粵語均不算流利。他並非善談之人,採訪過程甚至還帶點羞澀,是那種把精神都投注到筆尖上去的人。當我們翻閱他那密密麻麻的,在各種舊《飛鳥集》譯本上認認真真做的筆記和標註時,瞬間就被撼動了,這樣的“赤子之心”可能是很多從事寫作工作多年的職業文學人都已遺忘的,是一種對泰戈爾和詩歌本身純粹質樸的愛,沒有十分熱愛,相信也無法作出如此刨根問底式的仔細研究。

 

貫穿始終的熱愛

陳錦火出生於福建,移居澳門後從事娛樂場工作多年,本職工作多忙都好,他從未忘記讀書時期對泰戈爾的癡迷,當年讀老版本翻譯產生疑惑,就自己去多翻原著,多挖泰戈爾生平故事,多看泰戈爾的其它書本,作橫向縱向比較。花上十多年的時間,他透過自我閱讀理解,自資出版,寫就《煮茶細品<離鳥集>》一書圓夢。他形容泰戈爾的詩歌中貫穿了“愛”,而他的翻譯版本,是想努力還原泰戈爾本人這份帶有“奉獻”和“寬容”性質的愛。“一個愛字太籠統,我理解中的泰戈爾,能為社會奉獻愛心,幫助其它有困難的人;同時能夠以寬容之心對待能力不足者,對不同聲音不同意見都能包容,這是這份愛最核心的部分。”陳錦火形容。

沿着這個脈絡,我們更容易看懂陳錦火的這個譯本。至於書名把“飛”改成“離”,他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Stray 通常的意思是離群的或迷失的意思,泰戈爾當時的社會狀況更接近離群狀態,他是主動離開自己的群體。詩人雖脫離他所屬階層的群,但他時刻與印度人民在一起,心繫神與自然,他關心印度各大階層的人,這對於靜修林中的婆羅門來說,是迷失方向的‘離群鳥’”,因此,他認為“離”比“飛”更合適運用於書名。

類似的“創新”思維,在文中325節詩中都有體現,並不能說哪個翻譯的版本更恰當更好,但這份敢於挑戰權威和“破圈層”的精神,恰恰是這個浮躁年代,我們最需要找回的一份閱讀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