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新詩何來?

澳門知名詩人陶里在其對澳門新詩發展的研究中指出,澳門真正意義上的新詩始於50年代,成長於60年代,蓬勃發展於80年代1。50年代《新園地》、《學聯報》等的出現,讓澳門有了新詩發表的園地,為本地詩壇培養新人;60年代與70年代是詩人累積經驗,發展個人風格特色的時期;而80年代之所以成為黃金時期,不但因本土詩人輩出,還有來自國內、東南亞的移民詩人2。在不同文化背景的碰撞下,詩人以詩抒懷,創作風格以及題材多樣,從國家到社會狀況到個人感悟等都有,因而不論是傳統新詩還是現代新詩都得到大力發展。

 

註1:陶里:《追蹤澳門現代詩》,https://www.macaudata.com/macaubook/book030/html/00301.htm

註2: 莊文永:《八十年代澳門新詩興起的時代文化背景》,http://www.macaudata.com/macaubook/book054/html/00101.htm

詩壇高光時刻

葦鳴,正是20世紀80年代活躍詩壇的澳門詩人之一,他參與到澳門詩壇的高光時刻,“80年代的確是澳門詩壇蓬勃的時期,那時候除了我這一輩的年輕詩人以外,前有陶里、淘空了,後有黃文輝、林玉鳳等新生代。同一時刻能夠看到多代詩人發表作品,風格各異、題材多樣,這在澳門詩發展史上是少有的。”葦鳴解釋說,“《澳門日報.鏡海》以及《華僑報.華菁》的相繼創立,也為我們提供了發表的空間,讓作品可以與更多讀者分享”。

作為澳門詩壇的前輩,葦鳴一直留意着澳門詩壇的發展。“在90年代時,我對黃文輝、林玉鳳、謝小冰等詩人的作品挺有印象。而近年我也留意到賀綾聲、袁紹珊、洛書以及別有天詩社裏一眾年青詩人,他們挺活躍的。”葦鳴說,“澳門目前活躍詩壇的詩人就有十多位,從70後到90後都有,為澳門詩壇的傳承發展努力”。此外,葦鳴也鼓勵年青人不妨多作嘗試,可以到鄰近大灣區的城市看看,多瞭解不同地方及文化,抱更開放的態度與目光去創作。

賀綾聲與陸奧雷:生鬼兄弟組

在網上搜索賀綾聲和陸奧雷的名字,找到2001年他們獲得“第四屆澳門文學獎”時接受雜誌訪問的文章,當時二人長着一副青澀大學生模樣,鴨舌帽微微壓過眉尖,眼神中略過一絲倔強,言語中透露出對詩歌創作的渴求……20年光景轉瞬即逝,從前沒有交集的二人成了無話不談的摯友,一起經歷了從男孩到爸爸的身份轉變,愛情是他們詩歌作品中經常出現的主題。年少時的棱角仍在,卻又增了不少入世的煙火氣,貼地生鬼,圈粉力十足。

賀綾聲和陸奧雷同生於1981年,賀綾聲調皮地堅稱自己是“年青一代詩人”,絕未步入中年,而他的好兄弟陸奧雷則是張揚的大男孩性格,愛好廣泛,喜歡音樂美食和球鞋,從開始的論壇鬥詩,到一起聯手推作品,官方宣傳語中叫砥礪扶持,但似乎用相愛相殺形容也不為過。近年,他們更嘗試以個人原創作品為基礎創作跨界新媒體項目《出走》、《幸福來電》等,使用各種推廣方法為作品引入“流量”,甚至會在作品發佈前找模特拍海報,隆而重之地推出市場。

擁有了家庭這個“甜蜜的負擔”後,賀綾聲和陸奧雷不約而同選擇了當“半個詩人”,有一份穩定的全職工作,業餘時間積極參與到《澳門筆匯》的編輯工作中,每隔一段時間推出個人作品。在社交平台普及化的今天,澳門詩歌界有沒有發生麼顯著變化?“我們覺得澳門詩歌承前啟後的過程並沒有青黃不接的情況,從雜誌每期保持穩定投稿量就知道,很多年輕人投稿,題材不一,所以它仍是發展蓬勃的”,陸奧雷笑着說,“年輕人想要入行寫詩,有更多發表的渠道,除了純文學刊物外,也可以多在網絡發佈。同時,現在要找一些系統化地學習詩歌的書本也更為容易了”。賀綾聲補充說,“澳門很幸福的,這裏有很適合詩人成長創作的土壤,年輕人大可以放膽寫,千萬不要浪費了”。

雪堇:詩是一種信仰,我會一直寫下去

雪堇,85後土生土長的澳門女詩人,自2007年開始接觸新詩創作,作品多見於報章以及文學發表平台,她更分別於2016年及2019年先後推出了《香水的餘地》及《逆行》兩本個人詩集。她的作品主要取材自生活的感悟,社會事件的發現,用語直白,特別容易打動讀者,是近年很活躍的澳門年輕詩人之一。

作為澳門詩壇新生代主力軍的一員,雪堇認為近年澳門詩壇的確蓬勃,年輕詩人非常活躍,從作品發表到推出個人詩集,從澳門市場走到台灣市場,每一位詩人的作品都各具特色,“這可能是和詩人的工作有關,畢竟我們除了詩人身份,各自都有不同領域的工作,就會把本身專業工作的思路帶到詩作中呈現,出現了新的意象表達。但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並沒有刻意強調,我覺得這可算是現今澳門詩歌的一大特色”雪堇說。此外,她也樂見在澳門的報章、網路平台上發現有些90後、00後的年輕人開始寫詩發表,雖然作品依然稚嫩,但是肯嘗試就是好事,“我覺得詩是一種信仰,只要對它深信不疑,有恆心堅持寫下去,學習下去,就會找到方向,並且會寫得越來越好”。

與十多年前剛接觸詩歌創作時不同,雪堇表示如今的發表方式以及空間更為廣闊,“以前寫詩大部分只能在報紙上發表,比較難得到讀者直接回饋。現在我會透過社交平台設立專頁發表自己的作品,讓詩歌可以更快更易傳播出去,同時又能和讀者有更直接的交流分享,激發創作靈感”。對於未來,雪堇給自己下了一個新的目標,那就是要創作100行以上的長詩個人詩集,這從詩的結構到意境表達無疑都是新的挑戰,“在澳門進行詩歌創作我感覺有點像是瀕危的技藝,而我的作品有幸能被讀者認同,那我就更要努力以詩人這個身份繼續把詩歌創作在澳門傳承下去”。

詩集推薦

我們從館藏以及電子書中精選8本詩集,涵蓋了澳門以及世界不同詩人的作品,帶你在精煉的詩句中感受他們的生活態度。

滴漏 (館藏)

▸ 滴漏 (館藏)

編著者:庇山耶

譯者:姚風、金國平

出版社:人民文學

出版年份:2016

澳門公共圖書館館藏

 

庇山耶,葡萄牙象徵主義詩人,他在澳門生活了32年直至死去,留下了《滴漏》這本被視為葡萄牙象徵主義詩歌典範的作品。該詩歌以滴漏為中心,道出了時間的流動、人生的無奈。當中第一首詩便是以28個字寫成的墓誌銘,精簡總結他一生,也道出了他的孤獨。

黃昏的再版畫

▸ 黃昏的再版畫

編著者:淘空了

出版社:中國文聯

出版年份:1999

澳門公共圖書館館藏

 

這本詩集是《我的黃昏》、《黃昏的解答》後又一以黃昏命名的詩集。不要以為黃昏定是消極的意象,因為這本詩集記錄了詩人客觀看見的景象以及對景象產生的心情感悟,是一次內心調整以及戰勝自己的過程,也是詩人對自己的一種激勵。

被確定的事

▸ 被確定的事

編著者:邢悅

出版社:作家

出版年份:2015

澳門公共圖書館館藏

 

澳門80後詩人,其作品常見於社交網絡平台。此書收錄了其200首詩作,以〈俚語〉、〈執一支筆,如同愛你〉、〈必要的欄柵〉及〈被確定的事〉分為四輯。其詩歌語言充滿現代感,同時又飽含精美的意象,是近年澳門最為年輕人熟悉的詩人之一。

我喜歡我是現在的樣子

▸ 我喜歡我是現在的樣子

編著者:譚俊瑩

出版社:斑馬線文庫

出版年份:2016

澳門公共圖書館館藏

 

澳門公共圖書館館藏詩集收錄了譚俊瑩2002年至2015年間創作的71首詩,作品記錄了她的個人經歷,也記錄了身邊人的故事,將生活片段與想法定格到詩句中。此外,譚俊瑩也在詩集中加入了她畫的21幅針筆插圖,詩歌與圖畫配合,為讀者帶來更豐富的閱讀體驗。

楊克詩集:有關與無關

▸ 楊克詩集:有關與無關

編著者:楊克

出版社:華品文創

出版年份:2010

澳門公共圖書館館藏

 

楊克是中國“第三代實力派詩人”、“民間寫作”重要的代表詩人之一,他一直堅持寫作必須對公共空間發聲,所以其寫詩素材都來自於日常生活。這本精裝詩集選出他80年代至近年共100首詩作,劃分出〈精製〉、〈新裁〉、〈拔萃〉三部分,記錄了他觀察到的城市芸芸眾生相。

時光的皺紋:阿多尼斯詩選

▸ 時光的皺紋:阿多尼斯詩選

編著者:阿多尼斯

譯者:薛慶國

出版社:牛津大學

出版年份:2012

澳門公共圖書館館藏

 

敍利亞籍詩人阿多尼斯是世界矚目的阿拉伯詩人之一,他擅長創作長詩,著有22部詩集以及文學論著,同時也是近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之一。詩選主要收錄了阿多尼斯自1958年至2012年發表的短詩,時間跨度50多年,讓讀者瞭解他在不同階段的創作風格。

遊神與玄思:高行健詩集

▸ 遊神與玄思:高行健詩集

編著者:高行健

出版社:聯經

出版年份:2012

澳門公共圖書館館藏及電子資源

 

高行健,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其小說、劇作在華人世界最為人熟悉,但卻不知他原來也寫詩。這是高行健第一本詩集,收錄了他近20首詩作。他的詩句回歸口語並且朗朗上口,讓人一聽就懂,簡單清澈,說出了生活,道出了人生,使人讀起來有畫面也有共鳴感。

附近有人笑了

▸ 附近有人笑了

編著者:黃柏軒

出版社:逗點文創

出版年份:2014

澳門公共圖書館電子資源

 

黃柏軒,是詩人也是樂團的主唱,以詩與音樂配合道出感受。這本詩集分成了四個部份,包括〈冷感覺〉、〈不溫柔故事〉、〈紅寶石野獸〉、〈往山裏去〉,風格腔調靈活,但主題始終如一,那就是少年成長時期的孤獨與迷惘,還有那奇幻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