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林春燕 圖片:林春燕
日本的天婦羅人人都知道,但你又是否知道這是從葡萄牙一種叫peixinhos da horta的油炸青豆演變而來呢?你是否覺得好奇為何在澳門幾乎每家餐廳都有的葡國雞,到了葡萄牙卻不見蹤影呢?澳門圖書館周活動之一的“品嚐澳門飲食中的歷史與文化”專題講座請來澳門新派土生葡菜餐廳負責人Sandra Niza Barros擔任主講,為讀者們帶來一場美食文化交流,讓大家在嚐土生葡菜的同時,更品到了文化與文化的融合。
向大家講述土生葡菜在澳門的發展歷史
澳葡菜、土生葡菜這兩個菜系相似卻不相同,前者是因應澳門本地人口味改良出來的美食;而後者則是以葡萄牙烹調方法為基礎,融合多地的香料及烹飪所長而衍生出來的多元文化美食。“葡萄牙人早在16世紀初便帶著他們的橄欖油、葡國臘腸、葡萄酒出遊世界。土生葡菜是世界上很早出現的融合菜之一,因為葡萄牙人在大航海時期把自己的美食帶到不同地方,同時在當地發展時又融入在地特色。” Sandra向參加者們介紹土生葡菜時說。
2017年,“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被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令更多人認識到土生葡菜。然而,土生葡菜的菜譜從不外傳,更是百家百味。近年的土生葡菜也買少見少,眾多特色的菜式小食都要面臨失傳,作為澳門土生土長,吃著土生葡菜長大的Sandra覺得很可惜,便開始了她的小實驗,向母親、外婆、親戚朋友討教各種土生葡菜的做法,並且用自己的方式去呈現出來,形成了新派土生葡菜。Sandra表示她不會改變菜譜,因為菜譜都是祖輩數十年經驗所得,她能做的就是用配合時下潮流的方式去呈現,吸引更多年青人關注,讓土生葡菜能在澳門得以傳承下去。
澳門新派土生葡菜廚師Sand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