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房子看澳門歷史變遷——專訪《澳門總督官邸》作者勞加裕

 

 

紮根澳門的遺產學會(The Heritage Society),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建築師和熱愛考究建築歷史文化價值的澳門人構成,多年來產出許多有研究價值的建築考究文字和活動,在最新這本《澳門總督官邸》面世之前,就有《1874年澳門市街道名冊》和《亞洲城市遺產保護案例探索》等書在澳門建築界和文化界廣為流傳。新作一出,備受關注,《城與書》特意邀請作者之一的勞加裕(下稱 Alex)為我們剖析了這本書創作背後的故事。

早在上世紀80 年代,就有一本同名作品《澳門總督官邸》(Residência dos Governadores de Macau) 由澳葡政府新聞旅遊司出版,Alex也坦承該著作為本書參考重要素材之一。在翻譯的協助下,綜合導師陳澤成過往收集的歷史素材與各種葡文書籍記錄的史實,進而梳理出更為明晰的脈絡,“我希望讀者不僅僅從書本中讀到建築的位置遷移,更是在研讀歷史、政治和文化的變遷過程”,Alex說,“在創作的過程中還發現了一些不為人知的歷史冷知識,原來現在位處南灣的舊法院大樓曾經是前澳督官邸,只是跟現在的面貌有所不同,但它確實是葡萄牙派駐澳門的最高領導者曾經住過的地方。”

全書分六個章節,不但有關於澳門前總督官邸的歷史,還包括大炮台、前澳督府、聖珊澤官邸和二龍喉夏宮的歷史,更有歷任澳門前總督的資料介紹。儘管有不少澳門歷史書都有過類似的文章,但《澳門歷史官邸》新版 可謂把澳門前總督相關文章作一次性歸納總結,對於想要了解澳門和葡萄牙過去千絲萬縷關係的讀者很有幫助。問到從甚麼渠道獲取書本內的珍貴圖片,Alex解釋說很多都是由學會或者由陳澤成先生經過多年點滴 式收集所得,某些照片因為歲月痕跡明顯,為了統一觀感,設計最後統一處理成紅色素描的圖像,包括書本封面,也描繪了一些棚架,隱喻它和建築歷史相關。書中的多張地圖則來自官邸舊圖則,澳門檔案館在 2017年曾經舉辦過一次名為“圖說澳門──澳門檔案館珍藏城市規劃及建築圖則展覽”的活動, Alex正是在活動中取得這些圖則,再結合史實編輯設計,成為如今書中比較完整重現的插圖。

新書的結構設計也跳出一般沉悶歷史書籍框架,嘗試在書內隱藏一張古地圖,地圖中描繪的正是1635年的澳門,來源於《要塞圖冊》一書。Alex 在網誌中提到:在1630年代,葡萄牙皇室對亞洲的城市、要塞和炮台作點算,果阿皇家檔案館館長博卡羅寫成這本《要塞圖冊》交給國王,其中包括在遠東的澳門。經過1622年荷蘭人入侵後,葡萄牙人在澳門建造一系列炮台和城牆,使之成為一座堅固的城市。這張印刷精美的地圖,是一個紙板呈現的歷史見證,讓整本書更具收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