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 劉細良

香港出版社上書局及書評雜誌《讀書好》創辦人,定期在報章撰寫書評,曾與梁文道合作主持閱讀節目《打書釘》。

不忍

  楊絳女士於五月以105歲高齡去世了。

  第一次讀楊絳女士作品,是1984年中文大學的大一國文,是小思老師的課,唸《幹校六記》的〈下放記別〉。由那時起,我就將小思老師的形象,投射到楊絳女士身上,是溫柔敦厚的。那是屬於民國在白馬湖旁邊一代中國知識分子,朱自清、豐子愷、夏丐尊、俞平伯、葉聖陶等,以今天的用語,這些是民國時代的文青,他們追求從傳統到現代的文化理想,可惜生於一個錯誤的年代。

  再遇上楊女士的文字,是在商台與梁文道一起主持讀書節目《打書釘》,選了楊絳的「我們仨」,她以溫柔敦厚的文字,書寫她與丈夫錢鍾書及女兒圓圓的三人生活,是一個平凡的家庭生活追憶。她在書中如是說:「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多麼卑微的願望,但卻不能實現。女兒及丈夫先後離世,「我們仨」失散了。書分成三部分,是倒敍方式,第一部分寫三人在最後幾年相沫以濡的生活,第二部分寫三人分離後的傷痛,最後一部分描述楊絳與錢鍾書二人在30年代英國留學生活,誕下女兒的喜悅,然後一直記敘到他們離開。

  對我而言,這不是一本純文學作品,這是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由民國開始走過大半生的苦難經歷。很多人評《我們仨》認為文字哀而不傷,沒有對一家人的遭遇流露出不忿,面對宿命有一種從容,曠達的姿態,這是對楊絳的讚頌?對不起,我不能作這樣的評論。因為看《我們仨》的內容,腦袋不期然會浮現《幹校六記》的畫面: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運動下,兩人忍辱求生的情況。楊絳與錢鍾書是上接傳統、下開現代中國的關鍵知識人,40年代已經寫出長篇小說《圍城》,楊絳於1943年寫的戲劇《稱心如意》在上海演出。但這代民國的精英,在往後的幾十年,陳寅恪、老舍、錢鍾書、楊絳等人,可以按自己獨立的知識分子人格,走自己的學術、創作之路嗎?對公共領域發揮了甚麼的影響?最終,一個學貫中西、承先啟後,40年代已成名的知識分子家庭,他們可以保守的竟然與TVB《愛.回家》一樣是只盼「一家人齊齊整整」,這是何等沉痛的表白。當日節目完了,心情久久不能平伏。

  20世紀民國一代精英,最後一個楊絳也走了,走失了的「我們仨」終於團圓了。我憶起周作人晚年的四字名言「壽則多辱」,在一個以踐踏知識人尊嚴為樂的時代,能夠活着,已經很好。《我們仨》這書早已送人,實在不忍再讀。

我們仨

▸ 我們仨

編著者:楊絳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年份:2003

龍撼動了傳統史觀嗎? 陳力行

歷史學及社會學畢業、英國約克大學碩士、前記者、現任教師、專欄作者,興趣是看不同的書、去不同的地方、認識不同的人。

龍撼動了傳統史觀嗎?

  卜正民總能在著作裡的第一頁就讓讀者驚豔。

  就像多年前的成名作《維梅爾的帽子》把幾幅畫作像洋蔥般層層剝開成17世紀全球貿易的大千世界那樣,這次卜正民的故事同樣落筆於出人意表之處:這是個關於元和明的故事,而這故事開始於神出鬼沒的龍。

  「在長江三角州,五條龍自雲端突然迸衝而出,吸取海上水氣,滔滔不絕的在空中噴灑。」卜正民從沉悶的明清古書裡抽出一項項關於龍的精彩記載,其目的絕非僅為了滿足讀者的獵奇心,相反地他另有偉大構圖:想要證明元明兩朝雖在民族主義的角度下長期被視為截然不同的兩個時代,然而兩者其實共同在小冰河時期帶來的自然災害中痛苦掙扎,這些自然災害決定性地影響兩朝經濟,帶動朝代的興衰、商紳家族的暴起暴落、以及思想界的激盪與矛盾。

  可為甚麼是龍呢?卜正民發現,在古籍裡龍總是與異災一同現身,因此他指出元明兩朝大量的龍蹤報告實際上反映了小冰河時期的劇烈天災。不過,同一時間,和一般史學愛好者視古人迷信為妨礙歷史真相探究而棄之如敝屣不同,卜正民強調古人對龍的信仰不能單純被詮釋為對自然現象的誤解,相反地龍蹤現身反映了元明兩代的世界觀,代表的是上天對世人,特別是對皇帝的警示。龍的出現代表天地秩序混亂,皇帝若不立即採取補救措施,將失去天命。

  從著作的中段起卜正民順勢從龍蹤現身引伸出本書的第二個主題:皇帝與貿易。然而也正是從這裡開始,本書顯得後勁不繼、顧此失彼。龍的身影從著作的中段起開始逐漸淡出,連帶消失的是小冰河時期把元明兩朝統合為同一個時代的解釋力。卜正民未有強調小冰河時期對元朝往內陸延伸的貿易網、明代的歐洲人商貿活動、王陽明的心學等的影響,因此使這部著作龐雜了各式各樣從政治到文化的歷史解釋,就正如作者自己所說的那樣:「如果不一定要分出是哪個因素最後摧毀了這個時代⋯⋯將使我們看不到它們展示出的更多真相。在中國史上這個特定的關頭,它們結合起來⋯⋯」

  這其實也是一部想要為讀者勾勒出元明整體圖像的大眾史學的必然結論,然而這樣的結論卻又承托不了作者想要成一家之言的學術野心。總括而言,小冰河時期在書裡佔的分量太小,以至元明兩代依舊涇渭分明。若把首尾段強調小冰河時期的段落拿走後,則我們會發現本著作其實仍舊非常忠實地追隨於傳統史觀。

掙扎的帝國-氣候、經濟、社會與探源南海的元明史

▸ 掙扎的帝國-氣候、經濟、社會與探源南海的元明史

編著者:卜正民(Timothy Brook)

譯者:廖彥博

出版社:麥田

出版年份: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