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手册—重塑时代记忆的古籍修復

文化局公共图书馆与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合作,今年4月开展了线上“古籍维护与修復理论课程”。此次的联合课程共计7个单元分4天进行,合共有40人参与。课程主题涵盖了古籍修復歷史、西文图书的元素与结构、破损原因和基本修復方法、修復原则、文献修復室建设以及古籍纸张特点等。授课老师均来自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古籍修復专家,本期邀请到负责课程设计的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红蕾及国家着名古籍修復专家杜伟生,分别介绍本次课程设计意涵以及古籍修復的意义。

王红蕾表示,古籍修復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而纸张是千年文化传承的载体,因此,本次“古籍维护与修復理论课程”,以兼备中西古籍修復理论和提供最新修復技术为主题,除向学员介绍了古籍修復的歷史发展脉络以及当今修復古籍的实践外,更深入地以案例的方式介绍了如何保护各类破损古籍的原生性,更针对澳门现有古籍的状况,譬如老化、霉蚀、虫蛀和烬毁等与学员深入探讨。王红蕾相信更多符合在地特色的课程,必然能够让澳门各界了解古籍修復的歷史和原则、修復技术和建设特点,持续地为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化精髓作出贡献。

另一方面,古籍修復专家杜伟生强调,除了继续致力于修復工作外,他更加注重培养人才。21世纪初,一项调查显示全国古籍修復师不足100人。2007年,国家成立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这让古籍保护工作焕然一新,如今,在文献修復室,年轻的修復师佔据了团队半壁江山。这次课程不仅令学员深刻了解国家重大项目的修復工作,同时也令他们认识到国家相当重视人才培养,让更多有志者共同参与这场盛大的国家保育活动。

这次课程的成功举办,不仅标志着澳门文化局和国家图书馆在知识传承方面的重要合作,也为澳门从事修復工作的人员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课程的知识内容专业而深入,为修復和维护古籍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文化局公共图书馆与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合作开展线上“古籍维护与修復理论课程”。

 


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红蕾。

 


国家着名古籍修復专家杜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