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手冊—重塑時代記憶的古籍修復

文化局公共圖書館與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合作,今年4月開展了線上“古籍維護與修復理論課程”。此次的聯合課程共計7個單元分4天進行,合共有40人參與。課程主題涵蓋了古籍修復歷史、西文圖書的元素與結構、破損原因和基本修復方法、修復原則、文獻修復室建設以及古籍紙張特點等。授課老師均來自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古籍修復專家,本期邀請到負責課程設計的中國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王紅蕾及國家著名古籍修復專家杜偉生,分別介紹本次課程設計意涵以及古籍修復的意義。

王紅蕾表示,古籍修復是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工作,而紙張是千年文化傳承的載體,因此,本次“古籍維護與修復理論課程”,以兼備中西古籍修復理論和提供最新修復技術為主題,除向學員介紹了古籍修復的歷史發展脈絡以及當今修復古籍的實踐外,更深入地以案例的方式介紹了如何保護各類破損古籍的原生性,更針對澳門現有古籍的狀況,譬如老化、霉蝕、蟲蛀和燼毀等與學員深入探討。王紅蕾相信更多符合在地特色的課程,必然能夠讓澳門各界了解古籍修復的歷史和原則、修復技術和建設特點,持續地為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文化精髓作出貢獻。

另一方面,古籍修復專家杜偉生強調,除了繼續致力於修復工作外,他更加注重培養人才。21世紀初,一項調查顯示全國古籍修復師不足100人。2007年,國家成立了“國家古籍保護中心”,這讓古籍保護工作焕然一新,如今,在文獻修復室,年輕的修復師佔據了團隊半壁江山。這次課程不僅令學員深刻了解國家重大項目的修復工作,同時也令他們認識到國家相當重視人才培養,讓更多有志者共同參與這場盛大的國家保育活動。

這次課程的成功舉辦,不僅標誌着澳門文化局和國家圖書館在知識傳承方面的重要合作,也為澳門從事修復工作的人員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學習平台。課程的知識內容專業而深入,為修復和維護古籍相關從業人員提供了寶貴的學習資源。

 


文化局公共圖書館與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合作開展線上“古籍維護與修復理論課程”。

 


中國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王紅蕾。

 


國家著名古籍修復專家杜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