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 . 传记

古往今来,少年人写的传记很易令人接受,甚至成为脍炙人口的作品。由荷兰籍犹太裔少女安娜.法兰克纪录自己躲避德军魔爪的《安娜日记》,到台湾作家林海音纪录北京童年生活的《城南旧事》,出版超过半个世纪,至今仍然受人追捧,成为不少学校的必读教材。

少年人笔下的世界别有洞天,因为他们简单直接、纯真率直,即使在兵荒马乱之际,他们的传记仍然流露笑声和希望。今期《城与书》介绍几本少年传记,有的是他们年纪轻轻写的,有的是他们长大后为童年而撰,不单反映个人的生活点滴,更带出社会的时代背景。

我是马拉拉(青少年版)

▸ 我是马拉拉(青少年版)

编著者:马拉拉.优萨福扎伊、 派翠西亚.麦考密克

译者:朱浩一

出版社:爱米拉

出版年份:2014

我是马拉拉

▸ 我是马拉拉

编著者:马拉拉.优萨福扎伊、 克莉丝汀娜.拉姆

译者:翁雅如、朱浩一

出版社:爱米拉

出版年份:2013

父爱的力量

史上最年轻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马拉拉几乎没有少年任性时,这本自传讲述身为长女的她如何在巴基斯坦坚毅不屈地追求学业。那是塔利班佔领时期,她在博客纪录同学的恐慌,向外国记者讲述社会的压迫。这本自传的结局是她受塔利班枪伤后,送往英国的医院急救,终于在那儿等到家人来团聚,开展她的人生另一页。

这本自传中最突出的角色是马拉拉的父亲。他冒着塔利班的死亡恐吓坚持办学,让巴基斯坦女孩能够接受教育。他本来可以陪马拉拉去英国急救,却坚持留在老家照顾妻儿。因为有这位伟大父亲的无私奉献,才成就举世赞叹的马拉拉,书中描述的父女感情是最赚人热泪的部分。

马拉拉去年18岁生日那天,以自己的基金会在黎巴嫩边境开办女子学校,让敍利亚难民得以接受教育。这种胸襟得以养成,看过她的自传就能领略。这本书还有青少年版,以更简洁的文字和浓缩的情节回顾马拉拉的过去。

文革回忆

移居美国的蒋吉丽用英文回忆自己在文化大革命的经歷,那年她才十二岁,世界忽然变得天翻地覆。她的祖父曾是大户人家,因此父亲在文革时遭受批斗,祖母被迫清洁街道,家里常有红卫兵来抄家捣乱。她在学校受到同学杯葛,见过邻居被毒打至死,自己被威迫利诱要跟父亲断绝关系。

这本回忆录道尽作者幼时年少气盛的种种行径。她因为家庭背景而不能投考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而跟父亲赌气,又因为父母背景在学校受尽排斥而迁怒母亲。她装作不在乎被同学排斥,心底却渴望跟一众红卫兵去破四旧,又羡慕人家可以到北京一睹时任国家主席毛泽东的尊容。

作者在后记中回忆自己迁往美国后终于得享自由,回首那段人性扭曲的童年岁月,她对文革主谋无怨无恨,反而更肯定自己的爱国决心,立志要促进中美的文化交流,让外国人认识真正的中国。

Red Scarf Girl: A memoir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 Red Scarf Girl: A memoir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编著者:Ji-Li Jang

出版社:Harper Collins

出版年份:2004

台日交流

日本舞台剧演员一青妙跟台湾渊源极深,父亲曾是台湾世家望族,母亲则是日本的邻家女孩。《我的箱子》是她回忆童年时穿梭台湾和日本的日子,她在家里用日语交谈,在学校却用国语背九因歌。明明日本同学带精致饭团上学,她的饭盒却是卖相平平的中式午餐,还经常收到对岸寄来的包裹。

作者的童年不堪回首,因为双亲后来闹翻而断绝对话,年纪轻轻的她成了家中的传话工具。她一直不懂这场冷战的来龙去脉,直至父母先后去世,她在家中发现一个箱子。从箱里的家书,她才併凑整理出自己的童年。成年人以为小孩不懂家事,但其实父母的吵闹冷战会为小孩留下不能磨灭的阴影。

这本书的珍贵之处,不单在于作者的童年往事,还在于重现了台湾和日本大半个世纪以来的紧密关系,就算连作者也要读完许多家书,才明白今天两个地方的人怎么总会在天灾突袭时向对方雪中送炭。



// 一青妙中学(上)和小学(下)都在日台两地穿梭。(一青妙提供)


// 一青妙生于台北,如今是日本舞台剧演员及作家。(一青妙提供)

我的箱子

▸ 我的箱子

编著者:一青妙

译者:辛如意

出版社:联经

出版年份:2013

香港童年

生于澳门、长于香港的儿童文学家何紫曾在报章专栏纪录童年回忆,这些文章在他过身后结集成书。第一篇就写他三岁那年,为了逃避战火而跟父母从澳门偷渡到香港,谁知那年圣诞前夕,香港沦陷。他的父亲被日军害死,自幼便跟母亲相依为命,也让他看尽民间疾苦。

这本书充分反映少年人的乐观天性。香港沦陷岁月,他学会日文的粗言秽语;学校因战火停办,校舍成为他们的寻宝乐园;连制水这种百姓苦事,在他笔下都变得趣味盎然。年少气盛的他还会因抱打不平闹上警局,跟园丁老伯成为莫逆之交,跟同学在电车捣蛋。

这本书犹如香港风情画,旧火车站聚满落难人,骆克道已经灯红酒绿,兵头花园是街童的天堂,还有来自五湖四海却在香港碰上的人。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虽然身边每个人都是过客,却让你记住一世。

童年的我.少年的我

▸ 童年的我.少年的我

编著者:何紫

出版社:山边

出版年份: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