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文學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周年。1945年8月15日,日軍宣佈投降那刻,中國人的八年抗戰終於結束,但放眼只見家破人亡、滿目瘡痍的淒慘景象。我們要閱讀戰爭,不是為了一報國仇家恨,反而是要警剔世人,仇恨只會為人類帶來更多痛苦和不幸。

我們過去讀的中日戰爭歷史只有中國人和日本人對壘,但實情是在中國戰場上仍有各式各樣的人。今期專題介紹的書,有寫戰時南京城內的美國傳教士、上海公共租界的英國家庭、澳門的英國領事和難民,以及香港的歐亞混血家族。

不論種族或國籍,人們最終都盼望世界和平。

南京輓歌

日本侵華是中國歷史的一道瘡疤,尤其在1937年南京失守後,日軍在城內姦淫擄掠、肆意屠殺。《南京安魂曲》開首即描繪一個頹垣敗瓦、屍橫遍野的淒涼景象。由美國基督會在南京開辦的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一來因為位處外國領事館的安全區域,二來因為教師都是外籍人士,算是暫時逃過日軍的魔掌。

可是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代理院長魏特琳不忍對中國災民袖手旁觀,她將校園改成臨時難民營,安置城內過萬個老弱婦孺,有時日軍以不同藉口來滋擾,她一介女流要挺身抵擋。她還得跟南京城內其他外國人,如拯救過很多中國人的德國商人約翰.拉貝商討對策。

美籍華裔作家哈金擅於以英語寫中國人的故事,摘下許多國際級文學獎項。《南京安魂曲》是他根據原始史料和人物傳記而創作的小說。這位在八九民運後移居美國的中國作家,在書中紀錄日軍暴行卻不渲染民族情緒,又反思國共兩黨的鬥爭如何令國民更加水深火熱。

南京安魂曲

▸ 南京安魂曲

編著者:哈金

譯者:季思聰

出版社:時報文化(台北)

出版年份:2011

英國升旗


// 瑞維斯於戰時在澳門救濟了很多從香港來的各國難民。 (香港大學出版社提供)

1941年香港淪陷,作為葡萄牙殖民地的澳門保持中立,因此英國駐澳門領事館仍能升起英國國旗,但方圓千里卻看不到第二面英國國旗,而且英國駐澳門領事館還毗鄰日本領事館,因此傳媒稱為「孤獨的旗幟」,成了當時的英國駐澳門領事瑞維斯的回憶錄名稱。

不僅領事館孤立無援,就是瑞維斯也舉目無親,他的妻子之前到了香港,淪陷之後回不了來,要跟其他難民在香港的聖士提反書院避難。雖然如此,瑞維斯仍獨力在日軍封鎖、百物騰貴的逆境下,為9,000多個從香港逃亡到澳門的難民提供居所、食物和醫療救援。

雖然這本回憶錄的時序有點混亂,描寫筆觸也不夠細膩,卻清楚紀錄當時澳門人在日本侵華時的生活情況,以及這些逃亡到澳門的難民苦處,書末結集了許多當年關於澳門收容難民的傳媒報道。瑞維斯在戰後被派駐意大利羅馬時撰寫回憶錄,卻被英國外交部禁止出版,到去年終於得見天日。

The Lone Flag: Memoir of the British Consul in Macao during World War II

▸ The Lone Flag: Memoir of the British Consul in Macao during World War II

編著者:John Pownall Reeves

出版社: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Hong Kong)

出版年份:2014

上海尋親


// 日本侵華導致中國生靈塗炭,其中以南京大屠殺最為慘烈。(華誼兄弟國際有限公司提供)

《我輩孤雛》是一本以日本侵華為背景的偵探小說。英國私家偵探幼時住在上海的公共租界,那是外國人才雲集的風華年代,但某年他的雙親失蹤,叔叔把他送回英國,到他長大以後決定回去上海尋親,卻正值日本侵華,兒時好友竟然成為日軍一員,最後發現雙親失蹤涉及軍閥和列強的鴉片利益之爭。

一般偵探小說注重懸疑的情節,但作者石黑一雄更擅於人物刻畫,包括主角跟日籍好友的深厚情誼、母親捨身護兒的無私奉獻,就算是主角跟情人不言而喻的愛情也令人感動。澳門在書中也佔一席位,女主角最初邀請男主角從上海私奔到澳門,最終伊人只能獨自上路,但心中彼此牽掛對方。
書中沒有《南京安魂曲》裡屍橫遍野的描述,不要因此質疑石黑一雄為日軍塗脂抹粉,只因為上海的公共租界在日本侵華時算是倖免於難,何況石黑一雄五歲已隨父母移居英國,根本沒有民族包袱。他的作品多次獲獎,《我輩孤雛》曾入選英國殿堂級文學獎項布克獎。

我輩孤雛

▸ 我輩孤雛

編著者:石黑一雄

譯者:林為正

出版社:大塊文化(台北)

出版年份:2002

何家抗戰


// 受日本侵華影響的不單只有中國人和日本人,還有許多像約翰.拉貝這些居住在中國的外國人。(華誼兄弟國際有限公司提供)


// 何東長女何錦姿與羅文錦大婚,家族成員到賀,惟日本侵華時家族損兵折將。(三聯書店(香港)提供)

嚴格來說,這本書不是寫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是寫香港四大家族之首何東家族的歷史,偏偏他們在二戰的經歷也特別辛酸。何東家族中有人被炸斷腳,有人成為階下囚,何文姿在日本侵華時期進入赤柱集中營,為英軍地下組織翻譯;何綺華則加入紅十字會,親赴前線救傷扶危。

正如土生葡人對澳門歷史影響深遠,屬於歐亞混血兒的何東家族也在香港權傾一時,他們的影響力甚至遍及澳門,賭王何鴻燊正是何東家族的成員、何東夫人曾在澳門辦學,就是在香港淪陷一刻,剛剛辦完80壽宴的何東正好到澳門放假而避過一劫。讀何東家族的歷史,也是讀港澳的發展里程。

何東家族是書香世代,經歷豐富的家族成員到晚年各自撰寫回憶錄。鄭宏泰和黃紹倫多年來研究香港家族企業,參考了許多家族成員的回憶錄和原始文獻檔案,重塑何東家族三代婦女的故事。書中最叫人感慨的正是三年零八個月的淪陷日子,戰爭令人國破家亡,不要讓仇恨延續下一代。

何家女子: 三代婦女傳奇

▸ 何家女子: 三代婦女傳奇

編著者:鄭宏泰、黃紹倫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

出版年份:2010

國際博弈

時至今天,對於澳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尤其是中日戰爭中,是否真的抱持中立仍存在許多疑問。這些疑問造就了今天許多天花亂墜的辯解,例如有些說法是,把當時的葡萄牙殖民地──巴西說得舉足輕重,據稱葡萄牙曾經威嚇日本要驅逐居住在巴西境內的日本公民。此說法並不稀奇,因為當時大部分居住在巴西的日本公民已經擁有巴西國籍,而且已經完全融合社區。另一可能是當時葡萄牙跟日本簽訂了秘密協議,由葡國領袖薩拉查確保了葡國在戰爭的中立位置。這事的可能性頗高,但現今還未有得出甚麼理據。為了反駁這觀點,歷史學家聲稱如果這樣一個協議是存在的話,日本就不會侵略東帝汶了。然而,此說反映了學識和基本資訊的匱乏,要知道在日本侵略東帝汶以前,此領土早已經被由350人組成的荷蘭及澳洲軍隊佔領。從那時起,葡葡牙就失去了在當地的主權,至少在象徵意義上確實如此,從而給了日本進攻的機會。當然,據荷蘭及澳洲官方說法,入侵之舉只為防患於未然,為了保護荷屬西帝汶及澳洲北部的領土,但他們佔領葡屬東帝汶的做法卻為日本侵佔整個東帝汶島開闢了道路。

然而,從日本在澳門地區建立日本領事館這件事上看,葡日關係的友好是有跡可尋的。這事實看起來也肯定了日本並沒有侵佔澳門的意圖,而最後確實澳門也躲過一劫。雖然,日本駐澳領使福井保光被中國愛國主義分子殺害,葡日關係曾一度變得不明朗,但日本政府也只是要求葡國官員道歉,事件就這樣平淡落幕了。

可以想像得到,如不是因篇幅所限,這主題還能繼續延伸下去。但是我更想指出的是,當全世界、尤其是東南亞地區,知道了這一友好現象後所帶來的重大後果。其中澳門人口暴增可算是最早期、最重要及影響最深遠的後果,在短短的時間內澳門人口從10萬人增長為50萬人。當時適逢香港及廣州被日本軍隊侵略佔領,大批中國難民湧到澳門。可是同一時間,日本軍方侵略了廣州經上海到天津的中國東面沿海,住在這些地方的居民,連同那些本來就已經在這些地區進行商業活動的葡國公民,也集體逃難到澳門。

澳門人口暴漲引致糧食嚴重短缺,觸發劇烈的生存危機。有見及此,當時以土生葡人伯多祿.約瑟.羅保為首的澳門政府,就把所有本地私人商店和倉庫的食品收歸政府。但此舉並不足以解決問題,這個城市最終爆發大規模的饑荒。儘管澳門的人口隨着戰後中國難民返回家鄉而逐漸減少,但人口再也沒有回落到從前的數字了。

在華人社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官員圈子看來,有關葡日秘密協議的推斷有一定的可信性,以致在二戰剛結束後的1946年,被視為要為此協定負上大部分任責任的戴思樂總督被辭退。話雖如此,澳門是因為這個假定存在的協議,才能夠避過那場摧毀整個區域的血腥戰爭。


// 《拉貝日記》描述南京災區裡各國災民守望相助,在戰爭苦難中彰顯人性光輝的一面。(華誼兄弟國際有限公司提供)

Macau 1937-1945 Os Anos da Guerra

▸ Macau 1937-1945 Os Anos da Guerra

編著者:Botas, João F. O.

出版社:Instituto Internacional de Macau

出版年份: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