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打開耳朵聽音樂

台灣作家楊照愛讀書亦酷愛古典音樂,曾出版多本關於古典音樂的書籍,帶讀者走進音樂世界。去年年底楊照出版《遊樂之心:打開耳朵聽音樂》,是作者《想樂》系列的延伸,深入淺出地介紹古典音樂的背後故事。

問:你推崇的不單是古典音樂,還要是現場演奏的古典音樂,為甚麼?
答:聽現場音樂有一個好處,就是讓你安靜下來,讓你所有的感官感覺音樂。在現場,會感受到演奏音樂人的呼吸和情緒,這是錄音不能取代的。聽現場音樂講究專注,和聽錄音完全不一樣,就好像有沒有認真看一本書一樣,會看出不一樣的東西。

問:書中寫了許多音樂家的生平事蹟,這跟聆聽他們樂章的關係在哪裡?
答:我們很少在莫扎特的音樂裡面聽到痛苦或激動的東西,然而莫扎特一生充滿痛苦和掙扎,因為那時候音樂追崇的是古典主義和音樂平衡,音樂是形式而不是音樂家用來表現情感的。
反觀貝多芬為甚麼那麼重要,是因為貝多芬突破音樂和音樂家之間的關係,他不要固定音樂形式,他就要告訴你他的音樂哪裡激動、哪裡痛苦、哪裡快樂。所以我們了解音樂時,需要了解音樂家的背景和他的音樂之間的關係。

問:你以舒曼的「大衛同盟」提及藝術家要有對抗巨人的責任,指的是甚麼?
答:貝多芬將音樂家從「工匠」提升到「藝術家」的地位,藝術家的責任就是要借由他的作品打動你,讓你知道生活是多麼平凡、多麼無聊。舒曼也詮釋了這種浪漫主義對生命態度,「大衛同盟」表達了藝術家和這個社會要有一種對抗的關係。當藝術家和平凡生活對抗時,就會有一種巨大的力量要將其同化,這種巨大的力量會不斷說為甚麼要特別,平凡也活得好好的。所以沒有對抗庸俗的決心不可能成為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