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德海,於澳門大學圖書館工作,是澳門圖書館暨資訊管理協會副理事長、國際圖聯 (IFLA) 文獻保存與保管委員會常委、美國圖書館協會(ALA) 國際會員
今天的圖書館是重要的公共場所,它是學習空間、交流空間、創客空間。讀者不但能在圖書館舒適的閱讀環境下看書,還可以在館內透過小組討論、講座、研究會或展覽活動等,互相交流。所謂的創客空間,是為了讓讀者有機會體驗新技術,讓他們使用新的學習工具,利用設備完成學習或創造研究成果的空間。這些設備如3D打印機、攝影棚、掃瞄器、專業電腦和簡易工藝設備等,完全顛覆了傳統的圖書館服務。
澳門是人口稠密的城市,室內非商業公共空間尤其缺乏,圖書館可設置空間作為舉辦教育和文化活動,如進行親子活動或表演埸地,也可設置小組討論室及小型會議室供讀者使用。比較具爭議的是圖書館能否設置咖啡店或在圖書館飲食的問題,因為在圖書館內飲食容易引起衛生、圖書保存及影響閱讀環境等問題。另一方面作為一種配套設施,事實上澳門有些圖書館也曾嘗試設置小型咖啡店,如在圖書館的平台花園或陽台,劃分一小區,容許讀者輕便飲食,這樣能讓讀者更長時間地停留在圖書館,將會受到讀者的歡迎。

劉瓊雄,“荒島圖書館”的創辦人,《城市畫報》前執行主編
現代圖書館的功能,不再是人們對圖書館刻板印象的單向查資料的地方。從外觀上而言,它是美學的展現,因為國內外不少圖書館都很注重建築設計,把圖書館打造成為一座文化地標,吸引大眾的眼球。從裡面的配套服務而言,圖書館更像是一個綜合體,它提供的不單是書籍資料,還有交流的空間,連結個人和社區,學生可以在此做作業、長者可以在此閱報、刷電腦屏幕看新聞、年青人們可以在此聚會討論,甚至是看電影、聽音樂、喝咖啡等休閑體驗。
除了公共空間外,具有主題性的圖書館也將成為圖書館發展的一個方向。文化的輸入與輸出是圖書館的重要功能,圖書館如能展現其強烈的主題性,定必給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也會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去使用。像座落於廣東開平的一家小圖書館,該館以姓氏為主題,收藏了眾多與鄰近社區相關的書籍,包括族譜、歷史書等,這樣的圖書館雖然規模不大,但其獨特性是無可比擬的,而且會成為讀者們的主題交流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