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光中飛翔

—— 專訪《微光──逆境中的生命》作者李銳俊和路家

文:Yvonne Yu  圖:Panda Lei

為劇場創作,來自風盒子社區藝術協會的阿J(李銳俊)從2013年開始,有了很多和澳門濫藥者以及相關社工機構互動的機會。接觸下來,發現他們的故事非常值得記錄下來,於是連同記者路家,用半年的時間,深入採訪了15個橫跨當事人、前線社工和醫療人員三大界別的人物,寫成了這一本《微光──逆境中的生命》,為讀者慢慢掀開蒙在澳門濫藥者面上的“薄紗”。


說是薄紗還不夠貼切,倒不如說是蓋住傷疤的膠布,來得更赤裸。作為一件不想被重提,羞於啟齒的往事,大部分的濫藥問題當事人,在接受兩位作者採訪時內心時刻處於強烈碰撞中,既矛盾又撕裂。如若問你:對濫藥者的印象是甚麼?相信標籤八九不離十:男性為主、墮落、不思進取抑或是活於社會底層。翻開《微光》,刻板印象被掃光,這些當事人有不少是女性,也有家庭條件不錯不愁吃住的,更有渴望改過上進奮發的……

那麼,這種刻板印象有影響作者的寫作立場嗎?在採訪前和採訪後,作者對書中濫藥者的印象有產生變化嗎?路家說其實沒有太大改變,那是因為她和J都是通過劇場演出而認識其中大部分的當事人,而那時並不知道他們的背景,合作久了,發現他們特別有才華,心思細膩,特別敏感。自然而然地,即使知道了他們的過往也並不驚訝。因為有着這種慢慢認識了解彼此的過程,訪問者和受訪者之間少了隔膜,也少了偏見。所以我們看到的書本內容,就比較客觀和更能袒露心聲了。為了更多角度呈現這一邊緣社群的故事,書本推出的同時,也有刻畫同樣主題的紀錄片《往事重提》面世,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結合着看,從他們的貼心追訪報道片段中,更立體地了解這一族群。

“很遺憾,未能把家長這一環放到書中”,兩位作者異口同聲地說。濫藥者從戒毒中心走出來之後,很多都需要面對要隻身一人走向社會的問題,家長和親人的角色缺失,造成了他們的反復和絕望。在採訪的過程中,同樣困難重重,不但當事人不願再挖瘡疤,他們身邊的家長也大多三緘其口。提到最深刻的個案,單親媽媽豆豆榜上有名。反反復復的戒毒,丈夫死於毒品,再加上在戒毒所出生和長大的女兒,茫茫不知前路的不安全感,重重包圍着這位年輕的媽媽。阿J和路家對豆豆在受訪後的生活非常關心,畢竟採訪結束,書本出版並非最終目的,濫藥當事人未來的生活,才是他們最關心的。看着豆豆那天真活潑的女兒,所有人都於心不忍,小小年紀便要被迫面對社會的不公(研究報告更指出,上一代有濫藥問題,其下一代的濫藥因子也會蠢蠢欲動)和被監控的人生。書中個案,其實還只是這個族群一個非常小的縮影而已,隱藏在黑暗下的人,很多還未能照見微光,仍然在陰暗逆流中苟延殘喘。

記錄的一刻,是當下的感動;而所有的過去,只能代表過去。

阿J說,對濫藥者最大的幫助,不是來自於金錢物質,正如封面那藍得沁心的書皮上泛着微光一般,可能只是一句鄰居的窩心問候,家人的噓寒問暖,就足夠給予這些人微光。“給點髒水就發芽”,因為這一層平凡卻不太容易在普世價值觀中體現的意義,《微光》一書有了更豐滿的質感。每個人讀完本書都有屬於自己的體會,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給予者,把陽光撒進心靈暗室。

微光
逆境中的生命
-----
作者:李銳俊、路家
出版社:風盒子
出版年份: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