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文化地图

访《天国之园》创作者林翊捷和陈力行

文:余盈 / 图:李佩祯

 

这是一张关乎生死的文化地图,不沉重,反而因为立体配图和简单实在的歷史描述,让本来略显严肃的主题——澳门基督教坟场(常被称为马礼逊墓园)变得栩栩如生了。作为澳门现存最古老的墓园之一,它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人遗忘的一个世遗景点,这里埋葬的又岂止那些有着丰功伟绩的外籍基督教名人?更多的,是一段段沉睡已久等待被唤醒的歷史记忆。


创办“Root我城社区规划合作社”并身为澳门城市规划师的林翊捷,善于用脚步丈量澳门大街小巷,去年,他联同精通澳门歷史的好友陈力行、澳门着名平面设计师郑志伟等一众对澳门歷史深究已久的朋友,共同炮制出这张让回忆和歷史跃然纸上的手绘地图《天国之园》,以穿透纸张的渗透力,捍卫小城一角几近被遗忘的大英帝国痕迹。林翊捷对墓园文化研究得很深入,曾与另一位澳门歷史导师李凯欣一起开办《天国游园——澳门墓园文化》的兴趣班,他认为墓园作为城市三大起源之一,与城市发展歷史息息相关。

马礼逊墓园位于澳门白鸽巢,原称东印度公司坟场,顾名思义,和19世纪风云变幻的大英帝国殖民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里也是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第一个驻足之地,长眠于此的人物共189个,不少曾叱咤风云,当然也有籍籍无名的。创作者挑选了20个重点墓碑作为介绍,拿着地图,就算你是一个人走进这片寂静之地,在并没有任何解说者和文字介绍的前提下,也能通过比照墓碑人名,把长埋于此处的名人当年的故事脉络再现眼前。

“墓地里埋葬的多是来华经商的英国商人和东来拓殖的殖民主义者,以及一些传教士。很多人提到澳门殖民歷史只记得葡萄牙,但其实英国人也是最早抵达澳门的一批,墓园的存在再一次证实了英国人来澳的时间比他们去香港的时间还要早”,陈力行说。内里最着名的人物包括英国舰队统帅施厚仁爵士(Sir Humphrey le Fleming Senhouse,1781-1841)、英舰“都鲁号”总司令丘吉尔勋爵(Lord Henr yJohn Spencer Churchil l,1797-1840)、基督教第一个来华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及居澳20余载的英国名画家乔治.钱纳利(George Chinnery,1774-1852)等等,“其实你现在看到的,在墓园旁边的东方基金会,正正是当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澳门分公司的员工宿舍呢!”陈力行补充道。

多年来书写这个墓园的文字作品并不多,就算是网上的资料也寥寥可数,但原来墓园里就埋葬一个为其专门写过一整本书籍的作者:香港大学前校长赖廉士(Lindsay Ride)。赖廉士夫妇用约三百页的篇幅考据墓园,写出了1996年由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n East India Company Cemetery:Protestant Burials in Macau》,初稿居然长达一千多页!《天国之园》也参考了不少赖廉士着作书写的史实,这个浩瀚的研究工程,在当年来说简直就像不可能的任务,绝对倾注了作者毕生心血,也难怪他的墓成为老墓园中破例树立的一个新墓碑。

关于马礼逊墓园的故事,乃至里面一草一木和墓碑文字的由来,一张小小的地图已经简单扼要地概括了一遍,当中渗透着澳门人迫切想要把澳门宝贵歷史保留下来的愿望。如果你也想即小见大地认识澳门的歷史转折点,不妨捎上一张地图,搭上“时光号”快车,从这些歷史名人的最终归所出发,前往那个跌宕的年代一睹小城与大帝国之间的美丽与哀愁。


天国之眼
──────
编辑:林翊捷
作者:陈力行
设计:SomethingMoon.com
出版社:我城社区规划合作社
出版年份: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