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書

  走進書店,總會看見以明星做封面的暢銷書,有些是明星自己執筆寫書,有些是作家描寫明星。在林林總總的明星書裏,我們怎樣去分辨好壞?今期《城與書》跟澳門大學傳播系高級導師李展鵬對談,讓大家理解這個出版潮流。

    

    

呂:呂珠玲  李:李展鵬

呂: 市面上愈來愈多關於明星的書,像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俊雄的《此時此處─許冠傑》、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學系助理教授洛楓的《禁色的蝴蝶─張國榮的藝術形象》,都是以文化研究的角度評論明星,學術價值很高。你也是專注文化研究,但你寫的《最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的演藝人生》卻不是以評論角度,而是訪問梅艷芳身邊的人,這種寫法有甚麼好處?
李: 明星評論是一種有距離的分析,但梅艷芳跟身邊的人的故事很真摯,訪問他們可以把冷冰的評論變成有溫度的人情故事。這種寫法的學術價值也很高,許冠文不再活躍但願意受訪,黎小田記憶差了但盡量回憶往事。評論集幾時做也可以,但要交代《壞女孩》這首歌怎樣誕生、《胭脂扣》如何拍成,只能透過這些當事人憶述,讓以後研究梅艷芳或香港影視產業的人參考,我也在書末增加了幾篇評論文章。

呂: 一本明星書要用評論的角度還是人物訪談的方式,應該是因人而異吧?梅艷芳跟朋友肝膽相照,由別人口中憶述她的事自然動人,但以相同方法描寫王菲會有一樣的效果嗎?最近譚詠麟出了自傳《譚詠麟走過的銀河歲月》,由著名作家蘇美智筆錄,但他眼中的時代變遷頗膚淺,成長故事也不算動人,一本明星書的靈魂源自這位明星的內涵,因此我想每位明星應該各有寫法。
李: 我只寫過一本明星書,不敢說是否只有梅艷芳適合這種人物訪談寫法。如果要寫張國榮,也許訪問他的「麻雀腳」也大有故事。王菲的朋友似乎不多,寫她可能真的有難度,但她的音樂很有個性,也許可以訪問她的創作團隊,但未必有甚麼人情故事,因此用文化研究的寫法可能更適合。不過這也涉及另一個因素,梅艷芳去世了,地位自然提升,要她的朋友回憶一位故人,當然特別有感情。

呂: 明星書通常很暢銷,但也易引來魚目混珠,我最近看了《張國榮─不如我們從頭來過》,作者來自北京,不夠30歲,將關於張國榮的坊間報導和網上資料拼湊一起,繪形繪聲描寫張國榮的故事,誇張到連張國榮跳樓一刻的感受也描寫出來。我寫這個「明星書」專題時有點內心掙扎,這些書是存在的,但我應否跟讀者介紹,畢竟這種寫法很有問題。你對這些書有甚麼看法?
李: 我對這些書深惡痛絕,大陸曾出版《如花─風華絕代梅艷芳》,說是以經歷加感受探尋梅艷芳的內心世界,這種扮傳記的小說會讓讀者信以為真,令人誤解了一位明星。這些書大多在大陸出版,可能大陸讀者不了解港澳資訊,也不太懂分辨資料真確,但作為粉絲一看便知是假的。我建議買書時要了解作者能否訪問當事人、做了幾多資料搜集,還要用常理分析,例如作者不可能知道明星回家後的事。

呂: 另一種明星書是明星自己執筆寫書,這好像是這十年間流行的事,有時令人十分驚喜。我記得古天樂曾經出版《玩具大戰》,寫自己收藏多年的玩具,還專程訪問日本漫畫家和世界級收藏家,十分認真。以前很少明星願意寫書,今天很多明星當起作家,像林青霞退休之後也學寫作,已經出版了兩本書。你認為這個轉變是怎樣發生的?
李: 80、90年代的影視業發展蓬勃,出書收入對明星來說太雞毛蒜皮,大家不會花費心力。現在影視業不再興旺,而出版界要借明星的吸引力推廣新書。林青霞的文章寫得不錯,以前我們只重視她的美貌,現在讀者可以窺探她的靈魂,走進她的世界。其實換了鍾楚紅或張曼玉執筆也會勾起讀者興趣,因為人們對明星的好奇歷久不衰。

呂: 但今天人們不用再對明星好奇,我從臉書知道何韻詩在某個國家的旅途上剛發生了甚麼事,我們買這些明星的書,反而似是表達一種實質支持吧?
李: 你說得對,這個年代的明星很容易跟我們分享自己的看法,例如鄭秀文的書講述自己以宗教克服抑鬱症,或葉蘊儀的書寫參與社運的國際明星。這個年代的明星寫書重視主題,也配合自己的特質,一本好的明星書讓你看到一個社會時代。我覺得了解明星其實也是了解自己,因為我們喜歡某個明星,總是因為他觸動了我們某種性情,整件事就變得更有趣了。

值得

▸ 值得

編著者:鄭秀文

出版社:明報

出版年份:2010

玩具大戰

▸ 玩具大戰

編著者:古天樂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

出版年份:2008

她們的二三事

▸ 她們的二三事

編著者:葉蘊儀

出版社:明報

出版年份:2015

此時此處-許冠傑

▸ 此時此處-許冠傑

編著者:吳俊雄

出版社:天窗

出版年份:2007

禁色的蝴蝶-張國榮的藝術形象

▸ 禁色的蝴蝶-張國榮的藝術形象

編著者:洛楓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

出版年份:2008

張國榮-不如我們從頭來過

▸ 張國榮-不如我們從頭來過

編著者:關熙潮

出版社:香港中和

出版年份:2015

明星當作家

  明星執筆, 關鍵不單是自己的文筆和眼界,還有整本書的編輯功力。林青霞的寫作誠意可嘉,劉若英的心思創意盡在文字之間,而何韻詩的出版團隊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少女時代的林青霞只會讀劇本,退休之後才開始學寫作,雖然遲了起步卻迎頭趕上。她迷上買書看書、結交文化大師如董橋和蔣勳,為她寫序的是白先勇和章詒和。她在書中憶述跟鄧麗君在巴黎喝下午茶、跟張國榮打麻雀,由這位一代美人寫成的明星書,注定星光熠熠。

  林青霞的文筆是好的,內容也豐富有趣,然而寫文章不同寫書,這本書缺乏的是深度。例如〈憶〉回憶張國榮陪她打麻雀,匆匆幾十字交代了事,即轉而敍述自己在香港的生活。又例如〈不丹˙虎穴寺〉一篇,對虎穴寺的介紹也是水過鴨背,而不丹是怎樣的國家也隻字沒提。

  一位好的編輯可以提升作家的層次,但這本書卻只把林青霞的文章零零散散結集一起,於是第一篇寫了不丹遊記,接着回憶鄧麗君和張國榮,忽然去了俄羅斯看博物館,然後又憶起跟甄珍的演藝生涯。看得出林青霞對寫作很用心,只盼她遇上一位好編輯,寫出一本有深度的作品。


  何韻詩的遊記歸功於兩位出色的編輯─鄧九雲和饒雙宜。全書分成五章:「遇見現場」寫景點、「遇見生活」寫社會、「遇見他們」寫人物、「遇見自己」寫反思,把遊記內涵一層層提升。中間加插了何韻詩拍攝的行裝、早餐和明信片等照片,令版面盎然有趣。

  當然,這本書最大功勞是何韻詩自己,她的文筆流麗而有幽默感,對社會有好奇心和洞察力,令本來只是吃喝玩樂的遊記變得有內涵深度,例如她由丹麥滿街嬰兒車說到北歐的福利政策,由瑞典的墳場旅遊說到生死教育。她老實抱怨印度很骯髒、瑞典人很冷漠,令這本遊記更加率真。

  這本書有幾處令人十分感動,這是源於何韻詩的古道熱腸。遊客批評印度民宿老闆高傲,她看得出只因對方工作認真;英國遊客要在恆河撒下亡父骨灰,她拍拍他的肩說一句「Good luck」;她回到香港記得要給丹麥的民宿主人寄藥膏貼,治療婆婆受傷的右手。何韻詩要是棄歌從文,也將會大受歡迎。


  台灣女星劉若英的才華不容置疑,她在美國修讀古典音樂,在中、港、台三地參與舞台劇,也定期在報章寫專欄。大部分明星只將專欄結集出版,但劉若英連出書也像一個文化實驗。《我敢在你懷裡孤獨》由她編著,招徠一班明星朋友對談,分享大家的獨處和相處之道。

  這位才女自幼享受獨處,即使到42歲之齡結婚後,仍跟丈夫如在同一屋簷下各自生活,直至懷孕了才明白從此要跟腹中骨肉朝夕相處。怎麼辦好?於是她招徠圈中好友如陳綺貞、林奕華、五月天石頭、盧廣仲對談,有的比她更孤僻,有的不能單獨過活,每一篇對談都趣味盎然。

  我們以為明星的生活五光十色,這本書讓我們明白他們在鏡頭背後可能比我們更孤獨,但劉若英示範了獨處和相處也是智慧。劉若英的文筆流麗,她在對談之中穿插自己的生活,包括她在演藝界的多年經驗,也結合了一眾藝術家的生活智慧,更動人的是書中流露的母愛。

明星當作家
雲來雲去

▸ 雲來雲去

編著者:林青霞

出版社:天地圖書

出版年份:2014

接近獨行:45天的出走思考筆記

▸ 接近獨行:45天的出走思考筆記

編著者:何韻詩

出版社:HALLIC

出版年份:2016

我敢在你懷裡孤獨

▸ 我敢在你懷裡孤獨

編著者:劉若英

出版社:寫樂文化

出版年份:2015

作家寫明星

  作家筆下的明星多是傳記式或評論式的,關鍵是內容豐富、資料真確, 更好是反映社會現象。李展鵬筆下的梅艷芳有血有肉,也為香港80年代的歌影事業補白,是流行文化的出色作品。


  澳門大學傳播系高級導師李展鵬研究流行文化,要為偶像梅艷芳著書立說,卻捨棄文化評論的方式,而花了三年時間訪問梅艷芳身邊的人,包括她的唱片監製黎小田、倫永亮、電影導演關錦鵬、許鞍華,甚至母親覃美金。19篇訪問道盡梅艷芳的個性和成就,是第一本立體展示她一生的著作。

  這本書最動人的是細節,例如殿堂級攝影師鮑德熹憶述梅艷芳愛在片場為低級員工抱打不平;老牌樂手黎學斌憶述梅艷芳愛跟工作人員坐旅遊巴士而不坐豪華專車、一起住小旅館而不住大酒店。唱片騎師陳海琪憶述梅艷芳愛半夜找她傾訴失戀故事,流露這位豪邁明星的柔弱一面。

  此書不是為了對梅艷芳歌功頌德,而是尋根究柢地重塑這位一代巨星的真實面貌,娓娓道來《胭脂扣》怎樣拍成、《壞女孩》如何錄製,呈現80年代香港的影視及音樂產業,書末收錄幾位學者如洛楓和張五常對梅艷芳的評價。像李展鵬說的,好的明星書要反映一個社會時代,這本書絕對是成功之作。


  《譚詠麟走過的銀河歲月》跟《最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的演藝人生》有一點相通之處,都是透過人物訪問來呈現明星的面貌,而且《譚》由譚詠麟親自口述自己的故事,理應有更加深入驚喜的內容,結果內容盡是其實不太好笑的譚氏趣事、沒甚深度的譚氏哲理。

  蘇美智是一位出色的記者,但當李克勤讚揚譚詠麟無私的例子是譚願意跟餐廳老闆合照,當陳百祥讚揚譚詠麟包容的例子是譚跟他做朋友,你很易明白「巧婦難為無米炊」的道理。蘇美智始終不像李展鵬般研究流行文化,結果這本書也白白浪費了一個剖析80年代音樂產業的機會。

  不過,此書確實值得譚詠麟的粉絲收藏,畢竟流麗的文字交代了偶像的一生,涵蓋他自中學時代「夾Band」、80年代當上天王巨星,到今天仍在樂壇打滾。書中刊登了很多珍貴照片,書末11篇朋友訪問,人人對譚詠麟歌功頌德,應該足以令粉絲看得很滿意。


  文化評論人洛楓花十年研究的題目,寫香港電影史上九位女扮男裝的明星,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例如任劍輝的少爺打扮反襯50年代的男人主導,陳寶珠的少俠角色可見70年代的女性抬頭,梅艷芳的硬漢角色同體更顯90年代的女權崛起。書中還有梁無相、凌波、馮寶寶、蕭芳芳、林青霞和吳君如。

  洛楓向我們示範明星研究也有學術價值,她為了研究一位明星,看盡她飾演的所有角色,讓讀者彷如讀了一本香港電影發展史。洛楓參考外國社會學家的性別研究論點,引述香港電影評論家的研究觀點,還配合每位明星的成長背景,以證明她的推論。

  洛楓前作《禁色的蝴蝶─張國榮的藝術形象》獲「2008香港書獎」及「我最喜愛年度好書」等獎項,這本書並不褒揚某一位明星,未必吸引粉絲買書,卻是電影愛好者或文化研究學生應讀之作。

作家寫明星
最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的演藝人生

▸ 最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的演藝人生

編著者:李展鵬、卓男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

出版年份:2014

譚詠麟走過的銀河歲月

▸ 譚詠麟走過的銀河歲月

編著者:蘇美智 / 口述:譚詠麟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

出版年份:2014

游離色相:香港電影的女扮男裝

▸ 游離色相:香港電影的女扮男裝

編著者:洛楓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

出版年份: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