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用於刀刃間 ——淺談智慧圖書館的智能與人工平衡化

 

文:余盈

插畫:文西

圖片來源:The Seattle Public Library/CES Asia/A*STAR

 

在科技發展日進千里的年代,大量關於圖書館智能化將會代替人工化的文章浮現,眾聲喧嘩背後,探尋現代公共圖書館智能與人工應用平衡的課題被迫切需求。智慧圖書館(Smart Library)應是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信息技術為技術;以互聯、高效、便利為主要特徵;以綠色發展和數字惠民為本質追求,也是現代圖書館創新發展的理念與實踐。智慧圖書館的定義與智能圖書館(Intelligent Library)和數字圖書館(Digital Library)有本質上的區別。智慧圖書館在新一代資訊技術的基礎上,更加著力於服務管理、智慧工匠、智能惠民和營造友好的閱讀環境。

正如以智慧圖書館著稱的西雅圖公共圖書館主設計師Rem Koolhaas所說:“圖書館可以始終如一地變化多端,使過去那些一成不變和墨守成規疊合成巨大的不可預測”。把智慧應用在公共圖書館的刀刃上,並平衡人工化和智能化的操作,同樣是澳門公共圖書館的努力方向。透過這個專題,讓我們從內而外地審視這一股不可逆的趨勢。

問題一:RFID是不是十全十美?

 

“RFID技術”(即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是智慧圖書館發展進程中最常被提及的一個詞語,主要應用於讀者身份識別、安全防盜、圖書定位及可視化導航、圖書自助借還、自助分揀、圖書盤點等方面。

RFID技術具有識別速度快、借還效率高、設備安裝維護方便等特點,提供準確的工作統計;如操作數量、操作類型、成功與否的操作統計等。操作結束後可根據需要打印借書、還書、續借和查詢收據。但是,RFID在公共圖書館的應用也有缺陷,有可能出現借還障礙。因其受電子標籤技術穩定性和通信環境的影響,可能會有誤讀和漏讀情況發生,甚至是無法識別。同時,由於館員無法及時檢查圖書使用損耗情況,可能會造成一定的誤會和矛盾。

結論:RFID不是高枕無憂式的十全十美,仍需要結合人工操作,才能保證整個圖書館管理流程順暢。要合理地使用RFID技術,才能使圖書館管理員的工作更為優化。

 

 

24小時自助還書箱

 

 

問題一:RFID是不是十全十美?

問題二:機器人圖書館員會否搶走飯碗?

 

在美國,“Will Robots Take My Job?”(www.willrobotstakemyjob.com)這一有趣網站引起了不少圖書館人的注意,它使用2013年美國學者Carl Benedikt Frey和Michael A. Osborne發表的“The Future of Employment: How susceptible are jobs to computerization?”研究報告為評判基準,透過新方式來估算職業被電腦化的機率。目前共有702種職業被納入其中,輸入Librarians(圖書館員),取代風險指數為65%,中等偏高。我們禁不住問,智慧圖書館年代真的完全不需要人類工作了嗎?

中國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與計算機軟件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去年研發出智慧圖書館二期的機器人管理員,融合RFID、AI、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取名為“圖寶”。他目前在南京圖書館的應用有:1)自動盤點:1小時盤點10000冊書籍;2)即時更新圖書館位置訊息:圖書遺讀率在1%以內,定位精準度高達97%。乍眼一看,成績亮麗,但其缺點同樣一覽無遺。技術層面上,機器人在語音辨識領域仍有盲點,即無法克服“雞尾酒會效應”——在吵雜環境對語音的辨識度大大降低。因此,目前圖書館機器人只會應用在某些特定領域(如盤點、接待等),並不能全面取代人類。

結論:機器人圖書館員還不能全方位取代人工操作,兩者可以達成相輔相成的協作關係。但是科技發展是否能最終突破盲點?還需要長期觀察和鑽研。

 

問題二:機器人圖書館員會否搶走飯碗?

智慧圖書館的全球資優生

 

我們不妨從國外兩位走在智慧圖書館前沿的“資優生”身上進一步找借鑒點滴,結合兩個案例,人工和智能缺一不可,兩者結合才是未來智慧圖書館發展方向。

 

美國:西雅圖公共圖書館

關鍵詞:多功能,環境友好,設計感強

作為當地一個重要地標,它是全球智慧圖書館中的佼佼者。西雅圖公共圖書館不再只是和圖書相關的機構,也不是智能化堆砌的冷酷建築。它是信息儲存庫、所有形式的媒體和各種活動都可能發生的地方。在這裡,圖書館兼具美術館功用——擺設不同當代藝術家的雕塑,如知名的“智慧噴泉”;而Faye G.Allen兒童學習中心則考慮到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要,更專門為孩子設計“泡芙”座椅;館內有多國語言中心,以及供各類社團定期舉辦主題活動的報告廳禮堂;為了把人性化灌注其中,星巴克和獨立小說雜誌閱讀區被隔分開來……突破純粹的智能化圖書館,西雅圖公共圖書館真正做到了智能惠民,環境友好。難怪年輕人調侃說:因為圖書館的搖滾氣息,讓他們都願意經常來此消磨時間。

 

新加坡:Singapore’s Pasir Ris Public Library等多家公共圖書館

關鍵詞:機器人,RFID,高效盤點,精準報告

新加坡國家圖書館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在2016年研發出圖書館機器人AuRoSS(autonomous robotic shelf scanning system),可記憶不同圖書館格局和書架位置,閉館後自行穿梭書架之間,以RFID掃描書籍編碼,隔天便把電子報告送到館員手上。機器人1小時內能完成掃描2萬本書,報告準確率高達99%,大大提高圖書館管理效率,減少館員負擔。

當澳門公共圖書館走向智慧化

 

文:林春燕

圖:Leslie

 

目前澳門公共圖書館的智能化設施包括自助借還書機、自助還書箱、圖書掃描機、自助影印機、手機應用程式BookMyne 。在圖書館最新的一組數據顯示,截至9月份與本年初比較,使用自助借還書機的增幅為47%,使用自助借還書機佔整體服務的68%,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讀者樂意使用便利的自助服務。對於圖書館的前線工作人員來说,智能服務又帶來了哪些改變呢?

 

智慧圖書館可獲得更精準的數據

離島區職務主管林耀濠自2000年便加入圖書館,一直致力於前線工作,親歷多年來澳門公共圖書館系統變遷。在尚未有自助借還服務時,他處理更多的是被動式的櫃枱服務。每天需以人手逐本逐本完成借還書工作,亦需要為書本上磁及消磁、蓋上還書日期等等,最後還得把已歸還的圖書上架。自從自助服務出現,工作模式產生了變化,從以往的被動式服務轉變為主動式服務。林耀濠表示機器讓他們減少了重複性的工作,同時自助化服務亦為管理上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數據:如讀者們喜歡哪類型的圖書,哪個時段的自助服務使用率最高等,使圖書館工作人員在圖書管理上更為精準。他補充說:“與以前相比,我們的前線人員多了時間去思考如何提供更多元化的圖書服務,同時和讀者的溝通時間也多了,能夠不斷深化各種自助服務及提供更多貼心的服務;借助機器的數據對讀者需求作更深入的分析,例如不同年齡層最喜歡借哪些書籍,那我們就能夠對圖書、工作人手的分配作出更好的管理調動。”

林耀濠提及智能服務也常常讓人誤認為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會減輕,但其實智能服務的背後很大一部份都是靠工作人員的辛勞付出才能真正實現。因為自助服務讓人們使用圖書館的服務變得便利,以往必須在櫃枱完成的借還書操作,現在在機器前花數秒就完成,圖書的流通量變得更快。可是歸還後的圖書還得依靠人手一本一本重新上架,因此圖書流通得越快,相對安排於圖書上架的人手工作量亦會相應提升。

 

 

未來優化的智慧服務有哪些?

智慧圖書館的出現,絕非把圖書館變成無工作人員的圖書館,而是令圖書館的服務變得更加讀者導向和個人化,“就是在原有的基礎借還書功能上延伸出去,不斷作出優化,為讀者的需求提供更為方便的服務。”熟悉前線圖書館運作以及資訊科技技術的圖書館技術輔導員許海波告訴我們,“舉個例子,雖然圖書館已提供自助借還書機,但已預約圖書的讀者若在無館員工作時段前往,依舊無法拿到預約的圖書,這就是我們未來要想辦法優化的服務。”此外,澳門公共圖書館將會發展推行電子支付業務,讀者繳付罰款時有更多支付方式選擇,以提升圖書館使用體驗。